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中國電動汽車消費者購車指引全新亮相。

2019年4月8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汽中心”)在北京發佈2019版《EV-TEST(電動汽車測評)管理規則》。中汽中心副總經理、EV-TEST管理中心主任吳志新博士出席發佈會併發布了新規程的各項內容。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吳志新在會議上表示,修訂後的新規程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融入專家主觀評價,打造全國首個主客觀一體的電動汽車測評體系,綜合評價電動汽車三電性能和安全、駕駛、操控、舒適、便利性等車輛性能。二是首次使用中國工況評價續航和電耗,更加貼近中國消費者實際用車環境。三是增加碰撞安全、低溫充電、剩餘續駛里程估計準確度等技術指標,全面提升評分指標要求,能更好引導產業發展和產品升級。

全國首個融合了專家級主觀評價的電動汽車測評體系

新規程在原先客觀測評基礎上,引入了專家級主觀評價,綜合評價電動汽車的三電性能和車輛性能。其中,客觀測評主要以續航、充電、安全等三電性能為主,這部分測評成績權重為64%,而專家級主觀評價則更關注車輛本身的性能屬性,成績佔比36%。主觀評價將通過依靠行業的專家級主觀評價師隊伍、建立12大項77項定義明確的主觀評價項目、評價結果採用10名評價師“背靠背”打分等三個方面保證科學性。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常規車EV-TEST測評體系(車長≥4m)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微型車EV-TEST測評體系(車長<4m)

此外,EV-TEST以便於消費者理解為目標,優化了星級評定的方式,通過續航與電耗、充電、安全、動力、操控、舒適、便利性與品質七大性能加權集成。在每個性能下,包含客觀測評或主觀評價。另一方面,新規程更加註重對五星級車型性能的全面性考核,星級評定也將更加嚴格。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使用中國工況進行續航和電耗評價,貼近消費者用車環境

新規程使用更加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工況(CLTC-P)替換原先的歐洲工況(NEDC),在常溫、高溫、低溫場景中引入了剩餘續駛里程估計準確度評價指標,回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電動車輛“掉電嚴重”的問題,是全國首創。

新增多項評價項目,全面提升評分指標要求

新版規程在原先涉水電安全、人體電磁防護、電磁抗擾基礎上,引進了四個新的指標,完善了EV-TEST的“大安全”體系。此外,在專家級主觀評價上,EV-TEST增加了制動安全和視野安全,引入車輛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抗干擾可靠行駛的能力評價,進一步完善安全性能評價板塊。

在充電板塊新增低溫充電性能評價,在原有的常溫交直流充電互操作性、交直流充電速率和充電抗擾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充電性能評價板塊。

EV-TEST新規程全面提升評分指標要求,一方面加嚴滿分要求。EV-TEST 2017版規程電耗標準就已經比國標第二階段要嚴格,新版規程又在老版基礎上平均加嚴了12.5%。另一方面加嚴門檻。調低了常溫續駛里程的權重,達滿分的里程相比舊規程僅提高了50km,更加突出其在多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性;取消了全部的加分項,設計了人體電磁防護、電池系統防水、最高車速3個不達標即扣分的項目。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據悉,EV-TEST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面向消費者關注焦點,綜合國內外相關標準和先進測試方法,建立的獨立、公正、高標準的電動汽車整車性能測試評價體系。

將通過客觀測評和主觀評價給出電動汽車乘用車綜合全面的性能評價,給消費者科學的購車參考,引導企業以產品品質為導向,提升電動汽車技術水平,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截至目前,經過此次發佈,EV-TEST一共完成了三批次21款車型的測評發佈。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預計2019年還仍將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長。

電動汽車技術待提高 新版EV-TEST評測規程嚴格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