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 | 齐丽娟

“我叫焦越,是名女生……”

这句话最近在网上一度盛传,起因是一名报考清华研究生的北邮毕业生怀疑自己遭到性别歧视,从而通过网络诉诸,导致事态变大。随着事件的一度反转,原来并不存在焦越所说的性别歧视问题,反而是自己复试、面试成绩较低才导致如此,令许多原本义愤填膺的人恼怒不已。

这其实反应了现代社会很常见的心理现象:浮躁。

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浮躁不仅在成年人生活中经常出现,小孩子也会时常出现浮躁心理,有时候孩子身体无恙,却突然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也可能是心气浮躁导致的原因。我们常说“和气生财”,其实和气不仅能生财,还能涨智。比如孩子,在心理平静的状态下更容易汲取知识,而心浮气躁的话就无法正常上课,自然就会走神。

浮躁心理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都是家长传染给孩子的,那么家长的那些行为会导致孩子变得浮躁呢?

着我们就要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说起。

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无论是爬还是学走路,家长总是期望孩子比别人早一步,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跑了,自家孩子还走不稳的时候,许多家长就开始急躁:怎么还走不稳啊?是不是孩子身体有病?

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原本只是适应学校氛围的一个过程,家长们对此却不乐意了:怎么还不学数学?别人都学奥数了!怎么还折纸玩?别人都会背唐诗了!怎么还不学英语?别人都已经“Say hey”了!

家长对孩子的期求实际上是成人焦虑的表现,而这种焦虑又会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变得浮躁,从而忽略了过程中的重要性,反而更渴望成功的结局。这就像是一个人拿着橙子不挤,却想喝到橙汁一样,忽略了动手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喝橙汁终将是黄粱一梦。

这种心理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家长群体之中,他们严盯着孩子的成绩,在生活上面面俱到,不让孩子洗衣服、做家务,甚至孩子的袜子都是家长亲自洗,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去看书。这种忽略心理陪伴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孩子浮躁的本源。

在于家长看来,自己这种几乎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更应该能感受到自己对她/他的期待,然而对于孩子来讲,心理始终是无依无靠的:沉闷的学习氛围本就会导致孩子变得寡言沉默,压力更会导致孩子心理变得脆弱。如果这种压力和沉闷的环境无法得以释放,孩子心气浮躁是必然结果。

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就是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成绩越好,抗压能力也会越差。比如焦越。诚然焦越从成绩方面是很卓越,然而抗压能力与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两点,那么家长该如何让孩子变得卓越的同时,又不至于变成“焦越”呢?

那我们就要谈谈压力释放的问题。

压力释放也叫解压、减负,让一个人身心更加轻松,孩子也需要压力释放。成人对此表示不解,学习能有什么压力?什么事都不用干,也不操心钱,这很难吗?肯定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才会有“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本来在双休的时候,是孩子有效释放压力的时间,然而这两天时间也逐渐被学习霸占了——家长强制孩子去兴趣班、辅导班,放假时间甚至比上学时间还要忙。

家长们一味要求孩子成绩节节高升,却疏忽孩子抗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难以承受。比如焦越,焦越成绩不然不错,但当她失败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找自身问题,而是觉得校方有猫腻。焦越是聪明,懂得动用舆论对学府施加压力,但终究把这一切想的太简单了。

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如果焦越懂得释放压力,或者焦越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释放压力,那现在以焦越优异的成绩来看,去其他重点学院还是问题不大的,亦不至于如今这般负面消息缠身。

想要释放孩子压力很简单,那就是把属于孩子的周末重新还给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生活不仅仅只能是学习,更需要体验。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去相邻城市走走,或者是陪孩子去书店、博物馆等地方,而不是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在四五十平米四四方方的狭窄空间去了解世界。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可以说兴趣是成绩的老师,让孩子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不是被动学习,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眼界不要局限于成绩,孩子才能更注重过程,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的眼界不能死盯着成绩。

当孩子不是盯着成绩和排名看的时候,学习也会更加轻松,纵使一两次的失利也不会给孩子太大的打击:没事,下次可以考的更好。如果孩子被家长逼得死盯着成绩和排名,一旦考砸就会心惊肉颤,害怕面对家长,而这种恐惧的心理也会导致孩子厌恶学习,甚至会因一次的失利而一蹶不振。

焦越事件: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卓越,而不是变成“焦越”?

广阔的地方往往能令人忘却烦恼,狭隘的空间更容易令人焦虑浮躁。家长总是觉得辅导班和兴趣班很重要,但也不能每周都霸占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吧。一定要隔三差五带孩子出去走走,隔一段时间陪孩子去游乐场,这都是解压减负的重要方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变得心浮气躁。

现代社会是个快节奏社会,但学习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稳越好,慢下来反倒会有奇效。把属于孩子的周末还给孩子,让孩子把压力释放出去,才能避免浮躁心理的产生。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家长就要做到不焦虑、不浮躁,不要因某些媒体贩卖焦虑而变得忧心忡忡,从而又附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以后是“焦越”还是卓越,其实就在于心态是否放平。家长懂得往这个方向引领,孩子离卓越也就不远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