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金昌日报》讯:一朵花在一个城市连续盛开多年,意味着花的生命力旺盛,孕育和滋养她的土地广阔丰厚、养分充沛。

金昌,祖国镍都,全国文明城市,被人民子弟兵誉为“战士心中的拥军城”,已连续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金昌军分区党委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党委”;金川区人武部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金昌市消防救援支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原68008部队、原68313部队、武警金昌市支队均被上级评为“先进党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拥政爱民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全市上下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奏响了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强音。

“七连冠”是荣誉,更是动力——目标瞄准“八连冠”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市委书记王建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守远等领导走访慰问驻金部队官兵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武,市政协主席苏克俭等领导慰问退伍老兵

金昌,一座有着深厚拥军历史的城市,一直把双拥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市委书记、金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王建太指出,全市各部门“一把手”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务必强化大局意识,真正把责任担当起来,做到组织领导必须到位,责任担当必须到位,工作落实必须到位,积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全力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把双拥工作融入市委“十个坚持”总体部署。针对驻金部队的实际情况,我市把双拥工作重心通过驻训部队向外延伸,突出退役军人和军烈属这个重点,叫响“稳定后方,固我长城”口号,坚持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作为确保双拥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做到“六纳入、六统一”,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把双拥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统一考核;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把改善驻地部队和官兵工作条件纳入办实事范围,统一落实;把国防、双拥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统一实施;把转业干部、士官、义务兵及随军家属安置纳入全市人事劳动用工计划,统一调配,有力保证了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金昌军分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金川集团公司、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等驻金大企业发展生产不忘国防,把双拥工作同企业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由我市和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推出的45集献礼片《热血军旗》,荣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播出后反响强烈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我市举办的“薰衣草之约”军旅风集体婚礼现场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文化进军营活动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军营开放日活动

创新方式宣传“双拥”,努力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我市将每年的7月10日至8月10日定为双拥宣传月,深入开展军民联欢、文艺演出、走访慰问、征求意见等活动;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为重点的8个国防教育基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由我市和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推出的45集献礼片《热血军旗》,荣获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播出后反响强烈;市文旅局创作了情景剧《你是我的眼睛》,宣传退役军人杨荣帮助战友张永忠的先进事迹;依托“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品牌,金川区连续3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54对军人情侣免费举办“军旅风集体婚礼”,在央视军事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扩大了金昌双拥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投入真金白银,军地互办实事——坚定不移走军地融合创新之路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军地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突出金昌特色,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推进。2017年以来,金川集团公司开展军工科研项目11项,其中6个项目列入甘肃省军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并与中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军工单位加强技术交流、探索合作模式,重点开展军民融合对接,形成了系列合作共识。

在金昌市的全力支持下,部队“实战化、信息化、正规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金昌军分区综合训练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民兵综合训练楼等基础设施建成,“强军大道”开通,武警金昌市支队指挥中心建成……驻金各部队均实现了“五化”:居住楼房化、营区园林化、设施配套化、伙食营养化、执勤战备信息化。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八冶医院多功能数字体检车开进驻地消防特勤中队,为驻地官兵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对部队的关爱和支持,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上,无论部队驻防还是换防,都是同一标准、一样对待。卫生系统每年为驻金部队、武警金昌市支队官兵免费体检;广电部门减免了驻金部队的数字电视收视费;体育部门为金昌军分区和驻金部队捐赠了健身器材;电信部门为驻金某部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并做到部队到哪里,军粮就送到哪里,为官兵们提供营养早餐,确保每人每天1个鸡蛋、1斤牛奶。

同时,子弟兵们也对第二故乡有着深沉的热爱: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国防绿。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消防官兵紧急救援

近年来,驻金各部队高质量完成了金川区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堤坝加固任务,原68008部队帮助金化集团公司卸矿渣2万余吨,武警金昌支队圆满完成了沙漠走失儿童搜救任务。2016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接警1035次,出动车辆2326台次、指战员11600人次,抢救被困遇险人员169人,疏散人员625人,抢救财产价值8300余万元,保护财产价值近亿元。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李玉梅 摄

金昌每一处林带和景观区建设,都渗透着子弟兵的汗水。多年来,驻金部队围绕紫金苑建设、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市区北部绿色长廊、国道312线“百里生态工程”、金川区防风固沙示范基地等绿化工程,共出动兵力3万多人次、车辆3100多台次,清理垃圾200多吨,清扫街道130多公里,挖沟换土185万方,植树30多万株,营造了成片的“双拥林”“国防林”“军民共建林”和“民兵防护林”,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驻金部队还主动请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倾力助推脱贫攻坚。金昌军分区积极筹资,为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60岁以上退役老军人、孤寡老人、低保户援建“八一幸福家园”养老型住宅;永昌县、金川区人武部组织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到帮扶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200多名青年民兵闯出致富新路;武警金昌市支队与帮扶户签订了农产品订购协议,为扶贫点修渠修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你为国奉献,我帮你解忧——不断探索优抚安置工作新途径

金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工作掠影

市上为烈属军属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祁小松 摄

今年3月19日上午,金川区在市人民文化广场举行退伍军人悬挂光荣牌启动仪式。这块光荣牌,承载的是全社会对军人奉献精神的尊重和铭记。

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狠抓各项政策落实,转业干部平职安置率、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率、城乡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兑现率、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按标准发放率、城乡优抚对象参加医保率、军休人员各项政策落实率、驻金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优惠率和驻军连以上单位电脑、图书室普及率,均达到100%。

加大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力度。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向重点优抚对象倾斜,先后解决了46户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问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合驻金部队,与153户重点优抚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使优抚对象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六级以上革命伤残人员每天免费提供一袋鲜奶;按照相关规定,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就医门诊补助每人每年2400元,其他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每人每年600元,实现了优抚对象参保全覆盖。

全面落实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制定出台了系列文件,建立了“统一管理、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指令安置”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并明确要求,金川集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确定一定比例的招录计划,用于退役士兵定向安置;明确规定,凡是市内征集的城乡义务兵,退役后自主就业均按上年度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一次性给予兵役优待补助金。

2018年,我市义务兵兵役优待补助金标准达到6.4万元(比省定标准高出1.3万元),一期士官补助标准达到9.3万元(比省定标准高出4.2万元),二期士官补助标准达到16万元(比省定标准高出10.9万元)。大学生和在新疆、西藏地区服役的退役士兵增发12829元。同时,为2017年秋季入伍的大学生按照本科生每人7000元,专科生每人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奖励金;进藏兵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16年以来,全市共安置军转干部23名、城镇退役士兵86名,组织373名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参加了挖掘机和驾驶技术培训,为471人发放了兵役优待补助金。

同时,全市下大力气研究解决部队官兵的后路、后代问题,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等工作,书写了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新篇章。(记者 运主伦 闫庆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