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評上職稱的教師,心裡也有很多的委屈;評不上職稱的教師,心裡自然也有很大的難言之隱。為了評職稱,很多教師是欲哭無淚,因為裡面不管是人為的因素,還是自身客觀的因素,太多太多了。有一次,在電梯裡,兩位女士這樣聊天,一位女士說,“教師評職稱,我還是希望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晉級”,另一位女士接著說,“這樣的話對於能幹的老師太不公平了”。

教師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那麼,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的職稱卻越來越難評,那麼,教師評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首先要從兩部分人說起。40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教師。

40歲以下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基本上屬於學校的潛力派,幹活多,中流砥柱。這部分教師獲取的證書的機會比較多一點。年輕教師腦子靈活,接觸的各種比賽自然多一點,活動自然能多一點,那麼獲取的各項榮譽的機會就會多一點。

教師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對於這部分教師,工作年齡短一些,特別是30-40歲的教師,評一級教師的時候,自然希望按照積累的各類榮譽證書。有些教師接近40歲,一級教師職稱都沒有落實,手裡的證書:區級的、市級的,甚至省級的證書很多,卡在那裡呢?學校的考核,職稱評定的名額……,因此這部分教師,眼瞅著身邊的職稱,而摸不著,心裡非常的著急。

再一個就是40歲以上的教師,四十歲以上,特別是45歲以上的教師,一級職稱基本上評定完畢,而等待的就是高級職稱的評定。很多教師流行的口頭語就是:評上一級職稱就行了,高級職稱沒有太大的奢望。但是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肯定是一百個不情願。這一部分教師缺少的是什麼呢?什麼都缺?榮譽證書缺,學校考核優秀缺,職稱名額也缺……

教師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那麼,教師評職稱應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各類榮譽證書為主呢?

網友一:按說業績證書應該起重要作用,但這些業績證書真假難辨,有時還被領導把持,常人難得。

網友二:中小學不是科研單位,其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具體體現在備講批覆考的環節上。所以拿證書來評職稱是瞎胡鬧。應該以課時量,同時應該分類,班主科,科任,後勤,管理人員應分開評。

網友三:教齡才是反映真實對教育的貢獻。而為了取得高級職稱所謂的材料才是花哨,當然少不了煞費苦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