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並不是因為

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

有的人剛畢業就覺醒,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而有的人隨著年華的流逝,還處在“混沌”的狀態:只懂得把錢存在餘額寶(或者活期存款),甚至是“月光”。

所以,培養理財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理財意識的覺醒

理財和人生一樣,是長跑。

在理財的道路上,想要一步步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我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點:

投資未動,儲蓄先行

本金是投資理財的第一要素。

很多人覺得儲蓄是很low的事,殊不知,對於本金很少的人,儲蓄是最高效最明智的“投資”。

打個比方,剛出社會,本金2萬的你,一年儲蓄後積累6萬元,資產增長 300%。

這增長率已經秒殺了99%的金融高手!

操作上,儲蓄(S) = 收入(R) - 開支(C),要想讓 S 儘量大,增加R,減小C。

換成話說就是,“開源節流”。

所以,做好記賬,量入為出,控制慾望 < 能力!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理解和體會複利

人類天生是線性思維,可以馬上算出,2乘以10,答案是20。但很少有人能答出:2的10次方等於多少。除了程序猿。

複利,也是常言的“滾雪球”。愛因斯坦同學說,複利是人類發現的第八大奇蹟,威力超過原子彈。

我們以10%這一偏保守的收益率計算(經過適當的資產配置,普通人完全可以達到),1萬元,經過60年複利後,最終將達到304萬。

而把收益率僅提高到11%,最終收益是多少呢?結果是524萬!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縱覽全局,前10年的資產和收益都是貼著地面,肉眼完全看不出。這也揭示了,對於剛起家的年輕人,前10年本金少的時候,是最難熬的時候。但是,當你覺得灰心沮喪時,請看看複利的後半段!

不要天然地排斥某種理財品種

很多新人會聽到這種吐槽,“股市就是賭場”,“股市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股民們吐槽股市,無非是因為著名的“七虧二平一勝”定律。(即70%的人虧損,20%的人平局,10%的人賺錢)。

股市真的是垃圾嗎?

數據說話。世界最大的“賭場”,美國股市,1946-2006年60年間,市值增長584倍,年化收益率11.2%。(數據來自 傑西米 J·西格爾《股市長線法寶》 )

香港恆生指數,1976年400點,現在大約21000點,40年間52倍,年化收益超過10.4%。

這只是成熟市場的表現?

不,中國的上證指數,1991年到現在,增長26倍多,年化收益率超過14%。而實際上,從中國股市成立那天起,任何一個時點進場,持有十年,最終都有不菲的收益!

還是那位統計牛人,西格爾教授,統計了美國投資品種200年的表現。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1801年1美元,到了2001年,黃金勉勉強強能保值。債券增值到1.4萬,股票則增值到了880萬!

所以,作為長期品種,股票具有很強的投資價值。

當然,股市看起來很性感,有很多人在股市虧錢也是事實。因為理論歸理論,實際操作仍然是一個門檻。比如,必須3年內不用的閒錢才可投資股市,交易不要過度頻繁,必須慎用槓桿等……這些都是很多散戶容易犯的錯。具體分析就不展開了,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可自主學習。

最後,重申一下:經過學習辯證後,你可以說自己不擅長、不適合做某種類型的投資,但絕不應該在一開始就妄下結論。

系統性地學習理財知識

你不應該只知道餘額寶。股票、債券、貨幣基金、保險、房地產還有眾贏等等資產類型,它們各自的屬性,適合的場景……這些知識你都應該知道。你更應該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預期的財務目標,應該做何種的資產配置。

投資,或者說金融,是一個很有趣的領域,它離錢最近,但它總是看起來艱深晦澀,高高在上。這其實是個騙局!它是被故意包裝成這樣的!因為,對於行業中某些立場的人,恨不得你根本聽不懂,任憑他們忽悠……而只要你不是打算拿經濟學界的諾貝爾獎,普通人需要掌握的理財投資知識,並不比編程、大學四六級更難。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儘早實踐

投資理論,知易行難,實踐是最好的老師。

從另一個角度說,首先,沒有任何人,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沒有出現過虧損/回撤。而尤其是新手,格外容易犯錯:知識不足,心態失衡等。在自己年輕、本金少、風險承受力較強的時候,用最小的代價犯錯,得到最寶貴的投資經驗,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比如:

A 在10萬資產時,犯了錯,虧損50%,變成了5萬。B在1000萬資產時,犯了同一個錯,虧損50%,虧損500萬!他們都收穫了同樣一個寶貴的經驗,但A和B的代價截然不同!

此乃其一。

其二,從上面的複利理論:F=P*(1+i)N(次方),其中F:複利終值;P:本金;i:利率;N:利率獲取時間的整數倍。而如果你要想讓F變大,除了儘量提高收益率i之外。儘量長的投資年限N,是另外一種途徑。

公認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不過”20%,彼得林奇等很多投資人都超過他。但巴菲特是堅持了60年的投資,這個長度的投資生涯,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

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現在還年輕,先不考慮理財,現在這點錢,實在太少了,拿去投資也賺不了多少,還不如趁著年輕使勁浪!“可是身邊的人已經開始儲蓄投資了?”等過幾年,我多存點錢,就能和他們差不多。

真的能趕上嗎?我們量化一下。

A同學,大學剛畢業,22歲。合理規劃後,每個月儲蓄2k。每年2.4w元,去做指數基金定投,以11%這一大盤平均年化收益率為例,22歲開始,到60歲,將帶著1129萬退休!B同學,直到27歲,才開始投資。也是每年2.4w元,11%收益的指數基金定投,可是60歲退休時,卻只有661萬!

你要比別人少賺500萬嗎?要?那你就慢點開始投資吧~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反向算,一個人從27歲開始,要追趕A,需要每月儲蓄多少呢?

答案是3500。整整比前者多了1500元/月,才可以在60歲的時候,和A擁有一樣多的資產。而且,要注意,是在整整30多年中,每!個!月多節省1500元!

邊際遞減效應

普通人要學會基本投資,很容易。但不得不承認,普通人要變成理財大師,很難。

我們假設一個單位P,是學習某件事情耗費的成本。包括精力、能量、時間、機會成本等。如果,學會一套office的基礎用法的成本為1P。

階段1:從只知道活期,到懂得放餘額寶(貨幣基金),收益率提高7倍。

花費的精力 < 0.1P。放餘額寶能消耗你什麼呢。

階段2:從餘額寶,到固定收益產品(債券基金,分級A等),收益從2.5%到6-7%,收益提高2-3倍。

花費的精力1P。

階段3:從固定收益,到權益類資產(股票,可轉債,指數基金等等),收益從6%提高到12%,花費的精力10P。

階段4:從權益類資產,到整體資產配置,或者學會輪動套利等高級技巧,收益從12%提高到15%,花費的精力50P。

階段5:從一般的資產配置與投資技巧,到更深層次的投資,收益率從15%提高到20%+,花費的精力 > 1000P。

這是專家級別的。

普通人學到3,甚至4,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情。而這些帶給你的,將遠遠超過你付出成本。

怎樣一步步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最後,用一位我喜歡的投資人的話結尾:

學習與不學習的人,在每天看來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在每個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可能已經是財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所以,讓夢想從此刻的行動出發吧。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