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

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

有的人刚毕业就觉醒,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而有的人随着年华的流逝,还处在“混沌”的状态:只懂得把钱存在余额宝(或者活期存款),甚至是“月光”。

所以,培养理财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理财意识的觉醒

理财和人生一样,是长跑。

在理财的道路上,想要一步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点:

投资未动,储蓄先行

本金是投资理财的第一要素。

很多人觉得储蓄是很low的事,殊不知,对于本金很少的人,储蓄是最高效最明智的“投资”。

打个比方,刚出社会,本金2万的你,一年储蓄后积累6万元,资产增长 300%。

这增长率已经秒杀了99%的金融高手!

操作上,储蓄(S) = 收入(R) - 开支(C),要想让 S 尽量大,增加R,减小C。

换成话说就是,“开源节流”。

所以,做好记账,量入为出,控制欲望 < 能力!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理解和体会复利

人类天生是线性思维,可以马上算出,2乘以10,答案是20。但很少有人能答出:2的10次方等于多少。除了程序猿。

复利,也是常言的“滚雪球”。爱因斯坦同学说,复利是人类发现的第八大奇迹,威力超过原子弹。

我们以10%这一偏保守的收益率计算(经过适当的资产配置,普通人完全可以达到),1万元,经过60年复利后,最终将达到304万。

而把收益率仅提高到11%,最终收益是多少呢?结果是524万!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纵览全局,前10年的资产和收益都是贴着地面,肉眼完全看不出。这也揭示了,对于刚起家的年轻人,前10年本金少的时候,是最难熬的时候。但是,当你觉得灰心沮丧时,请看看复利的后半段!

不要天然地排斥某种理财品种

很多新人会听到这种吐槽,“股市就是赌场”,“股市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股民们吐槽股市,无非是因为著名的“七亏二平一胜”定律。(即70%的人亏损,20%的人平局,10%的人赚钱)。

股市真的是垃圾吗?

数据说话。世界最大的“赌场”,美国股市,1946-2006年60年间,市值增长584倍,年化收益率11.2%。(数据来自 杰西米 J·西格尔《股市长线法宝》 )

香港恒生指数,1976年400点,现在大约21000点,40年间52倍,年化收益超过10.4%。

这只是成熟市场的表现?

不,中国的上证指数,1991年到现在,增长26倍多,年化收益率超过14%。而实际上,从中国股市成立那天起,任何一个时点进场,持有十年,最终都有不菲的收益!

还是那位统计牛人,西格尔教授,统计了美国投资品种200年的表现。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1801年1美元,到了2001年,黄金勉勉强强能保值。债券增值到1.4万,股票则增值到了880万!

所以,作为长期品种,股票具有很强的投资价值。

当然,股市看起来很性感,有很多人在股市亏钱也是事实。因为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仍然是一个门槛。比如,必须3年内不用的闲钱才可投资股市,交易不要过度频繁,必须慎用杠杆等……这些都是很多散户容易犯的错。具体分析就不展开了,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自主学习。

最后,重申一下:经过学习辩证后,你可以说自己不擅长、不适合做某种类型的投资,但绝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妄下结论。

系统性地学习理财知识

你不应该只知道余额宝。股票、债券、货币基金、保险、房地产还有众赢等等资产类型,它们各自的属性,适合的场景……这些知识你都应该知道。你更应该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预期的财务目标,应该做何种的资产配置。

投资,或者说金融,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它离钱最近,但它总是看起来艰深晦涩,高高在上。这其实是个骗局!它是被故意包装成这样的!因为,对于行业中某些立场的人,恨不得你根本听不懂,任凭他们忽悠……而只要你不是打算拿经济学界的诺贝尔奖,普通人需要掌握的理财投资知识,并不比编程、大学四六级更难。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尽早实践

投资理论,知易行难,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从另一个角度说,首先,没有任何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亏损/回撤。而尤其是新手,格外容易犯错:知识不足,心态失衡等。在自己年轻、本金少、风险承受力较强的时候,用最小的代价犯错,得到最宝贵的投资经验,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比如:

A 在10万资产时,犯了错,亏损50%,变成了5万。B在1000万资产时,犯了同一个错,亏损50%,亏损500万!他们都收获了同样一个宝贵的经验,但A和B的代价截然不同!

此乃其一。

其二,从上面的复利理论:F=P*(1+i)N(次方),其中F:复利终值;P:本金;i:利率;N:利率获取时间的整数倍。而如果你要想让F变大,除了尽量提高收益率i之外。尽量长的投资年限N,是另外一种途径。

公认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不过”20%,彼得林奇等很多投资人都超过他。但巴菲特是坚持了60年的投资,这个长度的投资生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现在还年轻,先不考虑理财,现在这点钱,实在太少了,拿去投资也赚不了多少,还不如趁着年轻使劲浪!“可是身边的人已经开始储蓄投资了?”等过几年,我多存点钱,就能和他们差不多。

真的能赶上吗?我们量化一下。

A同学,大学刚毕业,22岁。合理规划后,每个月储蓄2k。每年2.4w元,去做指数基金定投,以11%这一大盘平均年化收益率为例,22岁开始,到60岁,将带着1129万退休!B同学,直到27岁,才开始投资。也是每年2.4w元,11%收益的指数基金定投,可是60岁退休时,却只有661万!

你要比别人少赚500万吗?要?那你就慢点开始投资吧~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反向算,一个人从27岁开始,要追赶A,需要每月储蓄多少呢?

答案是3500。整整比前者多了1500元/月,才可以在60岁的时候,和A拥有一样多的资产。而且,要注意,是在整整30多年中,每!个!月多节省1500元!

边际递减效应

普通人要学会基本投资,很容易。但不得不承认,普通人要变成理财大师,很难。

我们假设一个单位P,是学习某件事情耗费的成本。包括精力、能量、时间、机会成本等。如果,学会一套office的基础用法的成本为1P。

阶段1:从只知道活期,到懂得放余额宝(货币基金),收益率提高7倍。

花费的精力 < 0.1P。放余额宝能消耗你什么呢。

阶段2:从余额宝,到固定收益产品(债券基金,分级A等),收益从2.5%到6-7%,收益提高2-3倍。

花费的精力1P。

阶段3:从固定收益,到权益类资产(股票,可转债,指数基金等等),收益从6%提高到12%,花费的精力10P。

阶段4:从权益类资产,到整体资产配置,或者学会轮动套利等高级技巧,收益从12%提高到15%,花费的精力50P。

阶段5:从一般的资产配置与投资技巧,到更深层次的投资,收益率从15%提高到20%+,花费的精力 > 1000P。

这是专家级别的。

普通人学到3,甚至4,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而这些带给你的,将远远超过你付出成本。

怎样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最后,用一位我喜欢的投资人的话结尾: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所以,让梦想从此刻的行动出发吧。

更多金融趋势分析、投资技巧讲解、理财知识,理财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亚洲财经商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