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東漢,184年,黃巾軍起義造反,但是很快便被鎮壓,雖說黃金起義被暫時鎮壓了,但卻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全國各地的叛亂此起彼伏,就像水“濺到油鍋裡,劈了啪啦不可收拾“。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黃巾軍起義領袖張角

184年12月,也就是黃金起義當年的年底,西羌地區的漢人殺死地方官,韓遂發生暴亂,涼州的軍司馬馬騰投靠韓遂,兩人結為異姓兄弟,並肩作戰控制涼州一帶,危脅關中。而在幷州,黃巾軍一個分支,攻打太原郡,相當於攻打省會。在河北一帶,張燕領導一百多萬的“黑山軍”,攻打當地政府。在青州、徐州黃巾軍,也再次死灰復燃,號稱“百萬之眾”。在西南的益州,馬向在綿竹起義,也打著黃巾軍的旗號,殺掉了益州的刺史。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黃巾軍起義

到處都是起義軍,好像這個年代好好做人都沒有活路,倒不如起來造反過把癮就死,還能圖個解氣。而此事的漢靈帝,不罵自己是昏君,卻大罵刁民是反賊,認為只有“以暴易暴”才能夠維持穩定,這才是保護自己政權的不二法門。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漢末軍閥烽煙四起

在之前的平叛過程當中,很多政府軍吃了敗仗,漢靈帝認為這是大將在搗鬼,兵將們不賣命。所以漢靈帝決定要擴軍,擴充一支,屬於自己指揮的嫡系新軍,這支部隊當然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比如簡碩,自己最寵幸的——大宦官。可想而知皇帝,真是昏君啊,到現在還不覺醒,東漢王朝,就是被宦官給毀掉的,可是漢靈帝,依然寵幸宦官,焉有不亡之理。這支新軍的統帥是一個閹人,可是誰願意在閹人手下當兵呢,募兵的兵員很有限。不足以支撐戰力,所以此時靈帝又認為招兵的任務最好是交給大臣。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漢末軍閥

如果兵權在朝廷手裡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兵權在個人手中,朝廷無法掌控,那就會留下後患,然而漢靈帝,卻因為國庫空虛拿不出軍餉,又不想動用自己的小金庫,於是漢靈帝,居然下了一道足以使漢朝滅亡的聖旨,讓大臣自己出錢,私募軍隊,誰招的兵多誰就能在這支新軍中換取更高的位置,言下之意就是說只要養得起,人人都可以私募軍隊,兵越多,官位越大,而且有指揮權。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曹操劇照

這道命令一下,天下立刻大亂,臣子們紛紛私募軍隊,可想而知,新兵只知道有將領,不知道有皇帝,誰招募的那就聽誰的,紛紛成為了私人武裝,各地軍閥紛紛做大,以至於到了最後有力量挑戰政府,平分天下。當時曹家,袁家那些地方勢力都是因為這道命令坐大的。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西北軍閥董卓

轉瞬之間,局勢無法逆轉,各地的起義軍還沒有被徹底鎮壓,軍閥們混戰的局勢卻已經無法收拾了,誰都想在混亂局勢下佔的更大的地盤。等到董卓進京燒了洛陽後,誰也不拿小皇帝當回事了,各地的軍閥互相攻殺,邊境少數民族紛紛脫離政府管控,甚至還有進入中原燒殺搶掠的。當時的地方官員張純就聯合烏桓騎兵五萬進入冀州、青州搶奪財物。給中原腹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東漢末年,曹操等地方武裝坐大的原因,竟是因為皇帝的一道聖旨

河北軍閥袁紹

局勢混亂不堪,而此時靈帝居然撒手而去,真是自己造的孽,報應卻遺留在了子孫身上。後世劉備曾經說過無不痛恨於桓靈二帝也,說的很有道理,要不是這兩個無道昏君做的那些昏庸之事,好好的王朝又怎麼會短短几十年就四分五裂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