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抓落实求突破“市北战役” 书写主城核心区新篇章——专访青岛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

打响抓落实求突破“市北战役” 书写主城核心区新篇章——专访青岛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

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

着力抓好 五个落到实处

●二是着力把“双招双引”落到实处

●三是着力把重创意、建平台落到实处

●四是着力把加快城市改造、老城复兴落到实处

●五是着力把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到实处

打响抓落实求突破“市北战役” 书写主城核心区新篇章——专访青岛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

青岛邮轮母港。 冯浩 摄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笑笑(署名除外)

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和滨海新区等四大功能区,创新要素和人才集聚的倍增效应显著;国家级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科技创新园、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六大创新载体初见雏形,创新驱动作用开始显现;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城市服务和治理更加精细;人员力量下沉,行政体制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升级……

城市唯有生长,才有活力。市北近年来提出“城市生长力”这一品牌,旨在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创业的企业、生活的居民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城市生长带来的变化和获得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此次随团赴深圳考察学习,不仅感受到深圳的发展之快、后劲之足,而且一路走、一路听,更加深刻领会了今年以来市委一系列部署的深刻内涵。”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在接受半岛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抓好所学经验的本地化落实,把市北的事业做出创意、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优势。

抓好所学经验的本地化落实

“学深圳、赶深圳”,效率、服务和市场,是令杨旭东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方面。他坦言,此次深圳考察学习,为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展区前,上了一堂“效率”课。“40年前深圳人喊出的这句口号,位列‘深圳十大观念’之首,至今仍对我们冲破发展中的各种禁忌阻力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市北区人口多、欠账多、制约多,必须破‘老城’思维,有起跑就是冲刺的状态、立开局就是决战的意识。市北把人的思想搞活了,压力就会变成不竭动力。”杨旭东说。

进企业、看项目、想逻辑,上了一堂“市场”课。参观的各企业各项目强劲的发展势头,彰显出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巨大成功;全球人才资本争相涌到深圳,生动力证了市场化环境远比补贴优惠等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市北市场主体16万户,但企业占比少、龙头企业少,亟需提高认识市场、利用市场、尊重市场的素质能力。”

领悟深圳政府“空气”与“氧气”的角色定位,上了一堂“服务”课。杨旭东表示,深圳在行政许可、产业引导、人才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建成了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是“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政府形象的典范,但它们仍改革不止步,朝着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前30强继续努力。“在改善投资环境上,我们既要学其‘形’,更要学其‘神’,把被动学内化为自觉学,把深圳经验长效落实好。”

“学”的成效要落在“赶”的行动上。对此,市北区有着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路径。“市委全会对全市工作目标、战略、思路、措施等都已明确,下一步关键是要集中精力抓落实。我们将充分消化吸收这次学习考察成果,抓好所学经验的本地化落实,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五个落到实处’,把市北的事业做出创意、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优势。”杨旭东表示,一是着力把推动大港转型、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落到实处;二是着力把“双招双引”落到实处;三是着力把重创意、建平台落到实处;四是着力把加快城市改造、老城复兴落到实处;五是着力把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到实处。

全面深化招商模式创新

前期,市北迅速召开全区动员大会,通过视频形式直接开到社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开展“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发出“攻坚突破、狠抓落实”动员令,并把今年的重点工作细分为“七个攻势”,成立攻坚突破指挥部和7个由区级领导任队长的攻坚队,制定《“攻坚突破、狠抓落实”实施方案》,全面打响抓落实求突破的“市北战役”。这其中,邮轮港攻势和双招双引攻势便是重中之重。

“深圳成为世界知名航运贸易金融城市,依托航运港扬‘贸易帆’‘金融帆’的做法值得借鉴。大港区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原点,陆域面积4.1平方公里,拥有9公里优质码头岸线,港、海、湾、城资源优势独特,必须加快建设‘海内外有更大带动作用的航运贸易金融创新集聚中心’。”杨旭东说,围绕这一总体定位和“复兴、时尚、智慧”的转型发展方向,对标深圳前海,坚持陆海统筹、产业引领、融合生长,通过港区与城区的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功能融合,在人气、产业、功能等方面形成对周边老城区的强力带动。力争通过攻坚,老港区搬迁和启动区改造建设全面完成,邮轮旅游跨越式增长,贸易、金融、创新等产业加速集聚、初具规模,成为拉升城市品质内涵的“新引擎”,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走出去,海阔天空;请进来,山高水长。在市北区,关于“双招双引”工作鼓点铿锵,号角嘹亮。“全区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来抓,一季度完成实际利用内资45亿元,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全面深化招商模式创新。”杨旭东提到了多个“用好”——用好产业链招商,围绕12个重点产业集群和12个定向招商方向,建立12支专业化招商团队,做精做细产业链设计,用好用活市北“黄金八条”政策,吸引更多关联企业和人才上链、入群。用好委托招商,引入12家市场化专业机构,发挥其专业优势,高起点策划重点产业、高层次对接知名企业、高效率加快项目推进、高标准评估落地项目,科学再造招商工作全流程。用好以商招商,对已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挖潜,一手挖存量企业,盯紧现有龙头企业,导入金融、文创等关联板块,以企招商、壮大集群;一手挖空间载体,立足众多商务楼宇,培育壮大特色楼宇经济。尤其是借鉴深圳经验,把资本和招商结合,大力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投企业,形成“团队+技术+资本”招商新格局。用好以会招商,市北区今年将举办青岛国际航运周、中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国际城市管理青岛年会等大型活动,通过办好会议、用好平台,带动更多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创新流等来青汇集。还将继续引导扶持区内企业密切与日韩贸易往来,更好服务全市开放桥头堡建设。

重点搭好三个产业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市北区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去年,市北区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7亿元,并为科技企业及时兑现研发投入奖励,有效激励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良禽择木而栖。优质的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产学研融合、加快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杨旭东说,市北区下一步重点搭好三个产业平台。首先是搭建科创产业平台。打造“新材料科技城”平台,集聚青岛科技大学及周边橡胶谷等行业资源,为省内外橡胶化工行业转型探索方案,搭建技术转化、供应链、人才智库、管理培训等平台,实现资源的价值倍增。平台现已集聚国家省市级实验室40个、企业院所600余家、研发团队4000余人,一批行业顶尖人才、龙头企业等正式落地,正加快成为“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集聚、配置优化、协同创新、辐射周边的新材料区域科创平台。“同时,我们打造全国首个‘绿色建设科技城’平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并形成聚集生态。”

其次,搭建新经济新技术平台。“产业提前布局不一定成功,但不提前布局一定不成功。深圳的产业创新永远是提前一步的,总是以超前思维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们注重提前布局,做好新经济新产业‘无中生有’文章,以抓住下一个风口。”杨旭东以区块链技术为例介绍,市北区将继续深耕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推进“链湾”生态市场化、产业化,构筑集聚众多成长型企业的创新创业活跃高地,将打造以青岛为龙头、重点辐射山东地区,长江以北深度服务实体经济扩围发展的区块链重要支点城市。市北区今年还将大数据云计算方面,全速推进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打造“上合+”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市北质量链”平台,加快数据价值开发利用,打造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5G示范场域建设,打造“青岛1平方公里”等数字化、智慧化的现代城市空间。

此外,还要搭建城市治理平台。城市治理关联着大数据、智慧城市、大健康等诸多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把城市治理作为体现城市温度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城市生长力平台,已实现26个业务系统、1.2亿余条数据的打通和共享。”杨旭东说,市北区还将加大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以及养老、救助、健康等领域数据利用力度,真正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老城复兴 打造复兴样板,激活老品牌

市北区作为青岛市主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底蕴积淀丰厚。作为“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有“百年港口、百年火车站、百年胶澳海关”等工业遗存,有中国第一条汽车公路以及馆陶路、黄台路等特色多元的历史建筑片区……

市北这些百年历史建筑模糊的影像里,还有它百年前流淌过的激情和跳动过的脉搏的印记,以及生生不息的老城文化基因。如何盘活老城,迎新蝶变,考验着执政者的管理能力。“我们将把握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战略需要,结合市北老城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历史风貌街区与现代业态融合,把老城区打造成城市的内涵所在、精华所在,打造既留得住记忆又焕发新生机的复兴样板。”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旧引新、用新活旧”,加快西部老城活力注入、时尚转型。全市历史风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市北涉及13平方公里、6个街区。对此,市北区成立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管委会,把老城复兴作为全区7个攻势之一,选择有实力、有品牌、有情怀、有成功案例的大型文旅企业,开展保护开发利用,打造“美丽街区”示范项目。

除了盘活老街区,市北区还在激活老品牌、做活新业态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打造台东步行街为“高品质步行街”,推动科技街、文化街等国字号特色街“二次创业”;加快中粮大悦城建设,打造城市啤酒会客厅。围绕繁荣岛城“夜经济”,打造1907音乐吧街区;围绕抢占“她经济”消费风口,加快项目落地,做大做强时尚圈。

在打造老城复兴样板的同时,市北区还致力于打造宜居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住房、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坚持打造高品质城区,城市更新科学有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舒适感、便捷度显著提升,让生活在市北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热度和温度。“我们将下大力气加快盘活老工业厂房、农工商公司、棚改拆违等闲置土地,加大补齐南北基础设施和公建服务配套短板力度,力争打赢棚改清零和地铁征迁歼灭战,推动产业、人口、生活设施配套等综合发展,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杨旭东如是说。

此外,市北区还将发起环境提升攻势,前期已部署了全区重点解决101个市容环境痛点难点、年内拆违25万平方米、每个街道至少创建1个无违建社区等任务,下一步,市北区将紧盯节点狠抓落实,使出绣花功夫推动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城市品位持续改善。发挥城市综合治理指挥体系优势,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分析和使用能力,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市北主城核心区建设传承、发力、攻坚、突破的关键一年。”杨旭东说,“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市北区要牢牢把握‘后峰会’时期的历史机遇,在全面提升城市生长力、加快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主城核心区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如今在这片温暖而厚重的土地上,创新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令人振奋,新旧动能转换春风正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