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器三八大蓋,“一槍兩眼”殺傷力差,這是真的麼

我們平時在抗戰片裡經常看到“三八大蓋”這個抗日神器,在那個時期敵後根據地使用的非常多,因為我們那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兵工廠,想要造槍造炮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游擊隊之歌》裡不就唱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相信大家也有聽過三八大蓋很多相關的說法,比如殺傷力很差、“一槍兩眼,兩邊一樣大”,這些都是真的麼?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一起聊一聊這個話題。

抗日神器三八大蓋,“一槍兩眼”殺傷力差,這是真的麼

三八大蓋是說的日軍當年在侵華戰爭時使用的三八式步槍,這個當年日本人參考德國毛瑟步槍研製出來的,因為當時研製成功的時候是明治三十年,日軍將其命名為三十年式步槍,這個時候的三八大蓋還是1.0版本。後來在日俄戰爭中,日軍發現這個步槍容易進入很細小的灰塵,導致容易出故障,於是日本人立即對這款槍進行了改進。日本人對槍機結構進行了簡化,為了防止槍機內部進入灰塵,在上面加了個防塵蓋,同時還在準星兩則增加了護翼。改進成功的那一年是明治三十八年,因此日軍將其命名為三十八年式步槍,也就是三八大蓋2.0版本,這個就是我們經常喊的那個三八大蓋了,最明顯的標記是槍上印有“三八式”字樣。

抗日神器三八大蓋,“一槍兩眼”殺傷力差,這是真的麼

關於三八大蓋的“一槍兩眼,兩邊一樣大”的說法是,三八大蓋的子彈穿過人體後留下兩個眼,即前面一個後面一個,兩邊一樣大是說的子彈從體內穿出後前後兩個眼的傷口一樣大。我們都知道,一般的子彈進入體內的時候傷口比較小,而從背面穿出來的時候則是個大窟窿。所以很多人也拿這一點來論述三八大蓋的殺傷力差。這個時候要先論述一下三八大蓋的子彈,該槍當時所使用子彈的彈頭是銅合金被甲的鉛芯彈。我國的兵器研究機構曾經對三八大蓋做過專門的測試發現,三八大蓋子彈在500米彈頭是可以造成空腔效應的,距離達到1000米時同樣可以。在經過多次的測試表明,三八大蓋150米以內的殺傷力很強,在150米到400米的範圍內打在身上還是有空腔效果,400米開外的距離空腔效果也不會太差。

抗日神器三八大蓋,“一槍兩眼”殺傷力差,這是真的麼

而在侵華戰爭中三八大蓋的子彈因為裝藥量少,所以導致了動能不足隨之帶來了侵徹力不足問題,當年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吃過該槍的虧,當時日軍所使用的彈藥比中國戰場上的要好,後來美軍對這把槍十分讚賞。因此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三八大蓋不是槍的問題,而是彈藥的問題。同時這也說明了當年我們的先輩浴血奮戰的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