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示愛最愛藏頭詩

古人示愛最愛藏頭詩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一類雜體詩詞。這類雜體詩詞,包括了古典詩詞格律以外的各種各樣的詩體,利用字形、句法、聲律等的變化,將詩詞變得奇妙有趣,表現出一定的巧思和駕馭文字的能力。藏頭詩,就是其中一種。

藏頭詩,又名藏頭格,大致有三種形式:一是在前面只說景、情,不說題意,而在最後一聯點明題意;二是每句詩的第一個字藏在上一句的最後一個字;三是將全詩主旨藏在各句之首。

一、尾聯點題

明朝梁橋在《冰川詩式》中說:藏頭格,首聯與中二聯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與情,而不言題意,至結聯方說題之意,是謂藏頭。

據說,宋代才女朱淑真的父親騎驢外出,不小心衝撞了州官,州官要拿他治罪。朱淑真聞訊後,急忙為父親求情。州官聽聞朱淑真的才氣,想試試她的才學,便讓她以不打為題,當堂作詩,並承諾如果能作出好詩,就赦其父無罪。朱淑真就作了下面這一首不打詩:

月移西樓更鼓罷,

漁夫收網轉回家。

賣藝之人去投宿,

鐵匠熄爐正喝茶。

樵夫擔柴早下山,

飛蛾團團繞燈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

油郎改行謀生涯。

毛驢受驚碰尊駕,

乞望老爺饒恕他。

這一首詩,共10句,從上到下分別暗含了:不打更、不打魚、不打鑼、不打鐵、不打柴、不打繭、不打鞦韆、不打油八個不打之意,到最後一句點題,懇請州官不打其父親。如此藏頭詩,州官聽罷,自然驚喜異常,便釋放了其父。

《笑林廣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官員斷事不明,只嗜好飲酒,常常怠誤政事,而且還貪吝財物、欺壓百姓。老百姓就作了一首詩嘲諷他:

黑漆皮燈籠,

半天螢火蟲。

粉牆畫白虎,

黃紙寫烏龍。

茄子敲泥磬,

冬瓜撞木鐘。

唯知錢與酒,

不管正和公。

這首詩前六句,每一句都隱含不明之意:前四句是看不明,接下來兩句是聽不明,直到最後兩句才點題,諷刺為官斷事不明。

二、頭一字藏末一字中

白居易有一首《遊紫霄宮》:

水洗塵埃道味甞,

甘於名利相相忘。

心懷天洞丹霞客,

各誦三清紫府章。

早裡採蓮歌達旦,

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

見得山中好酒漿。

這首詩,第二句首字甘是第一句末字甞(古同嘗)的下半部分,可以說是藏在其中。第三句首字心藏在第二句末字忘中。以此類推,而第一句首字水則藏在最後一句末字漿中。

這就是第二種藏頭詩,利用漢字中合體字的特點,從前句末一字分離出一個部件,作為次句的首字,乍看不覺,細品方有妙意。這種藏頭詩後續者不多,現在已不常見。

三、句首藏字

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藏頭詩。在古代,書寫的習慣是豎著寫的,而句首藏字,則要橫著念。縱寫橫讀,頗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意趣,委婉含蓄而弦外有音。

廣為人知的我愛秋香就是唐伯虎的一首藏頭詩,收錄在《唐寅詩集》中:

我畫藍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菸嫋嫋繞經樓。

京劇版《望江亭》中,譚記兒與白士中有一段對話,其中也包含了兩首藏頭詩:

譚記兒:

願把春情寄落花,

隨風冉冉到天涯。

君能識破鳳兮句,

去婦當歸賣酒家。

這首詩每句首字連起來,便是願隨君去。因此白士中也回了一首詩:

白士中:

當壚卓女豔如花,

不記琴心走天涯。

負卻今朝花底約,

卿須憐我尚無家。

每句首字連起來便是當不負卿。這兩首詩一來一去表露了內心的情意,以此定情,韻味無窮。

當然,還有《水滸傳》中吳用智賺玉麒麟的故事。吳用裝成算命先生,說盧俊義命中有四句卦歌,讓盧俊義寫在壁上:

蘆花叢中一扁舟,

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難逃可無憂。

蘆與盧同音,這首詩其實暗藏了盧俊義反四字。後來盧俊義吃了官司,這首藏頭詩便成了治罪的證據,逼得盧俊義上了梁山。

可見,藏頭詩通過詩詞的章法佈局、漢字的形體特徵來創作書寫,從而取得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始讀不覺,再讀有味,細讀才發現妙處。

文章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