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為何不是《鋼琴師》?

當前熱映影片《調音師》,你看了嗎?

不斷反轉的劇情,跌宕起伏的故事,撲朔迷離的結局,讓你看罷卻依舊深陷其中:

為何影片叫《調音師》而不是《鋼琴師》呢?

《調音師》為何不是《鋼琴師》?

那是因為,這部印度懸疑電影《調音師》,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法國懸疑短片《調音師》。

法國短片只有短短的13分鐘,卻能夠讓你看完渾身發涼脊背冒汗。男主阿德里安,身為天才鋼琴師卻在比賽中一敗塗地。失落的他,不得不假裝盲人才能達到內心的平衡,於是成為了職業鋼琴調音師。生意源源不斷之時,他卻意外捲入一起殺人案成為了“目擊者”。當生死存亡的關頭,結果似乎早已註定,又似乎有著無限可能。

而印度電影中的男主阿卡什(Akash),同樣是一名假裝盲人的天才鋼琴家,他的天賦飽受讚譽,也因此贏得了自己的愛情。但在一次上門表演時,他卻意外成為了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隨後遭遇警察和毒蠍女的追殺滅口,又意外落入器官販子手中險些喪命,最後器官販子和殺人兇手之間互相算計,阿卡什最終逃出昇天遠走倫敦。但這只是阿卡什的一面之詞,事情的真相是否如此,誰又知道呢?

可以說,這種改編,既是印度歌舞電影特色的延展,又是一種對於經典短片的致敬。

《調音師》為何不是《鋼琴師》?

阿卡什的話,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他瞎了怎麼會看到瞎眼的兔子?會不會他才是那個姦夫?

電影裡說,“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肝臟。”

那顆形如肝臟的大樹,就是真實與謊言的分割點。

那隻單眼瞎了的兔子,其實就是阿卡什曾經的化身。

離開了印度,沒有朋友的阿卡什,還是去了倫敦。眼睛好了,生活滋潤了,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於是,阿卡什講一個好故事,埋葬過去,看向未來,為了曾經的蘇菲,也為了現在的自己。

就如阿卡什所說:我是搞藝術的,總會有一些瘋狂的點子。

《調音師》為何不是《鋼琴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