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誤解”?飛豹頻繁摔機,卻未被替換的真正原因

“飛豹”戰機是中國172廠和航空603研製的殲擊轟炸機,我們一般都把它稱作殲轟-7。在戰術上,殲轟-7能夠採用縱深攻擊對敵對目標的防禦地帶進行強力打擊,以此在作戰中優先獲得制空權。不僅如此,殲轟-7還擁有超音速飛行的性能。

一直被“誤解”?飛豹頻繁摔機,卻未被替換的真正原因

也許會有人說,飛豹作為一款“準三代機”,在現在早就已經過時了,在之前飛行訓練中還經常發生事故,是一個根本就沒什麼用飛機。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殲轟-7和世界現役的戰鬥轟炸機的水平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且殲轟-7一直都在走“改進、更新、發展”的路線,我們一直都在對它的性能進行了不斷的強化。所以,單憑飛機的“幾代機”來區分飛機的好壞是不科學的。

一直被“誤解”?飛豹頻繁摔機,卻未被替換的真正原因

而且,由於飛機“高低搭配”成為新型的空戰戰術,殲轟-7和殲-16形成了“協同作戰”的模式,更讓這兩款飛機的戰鬥力被挖掘出來了。畢竟,在空戰任務中,我們必須統籌兼顧,合理利用好每一款飛機的性能。畢竟我們不能派遣戰鬥機去執行轟炸機的任務,所以我們需要合理利用飛機的特點,在戰略態勢上奪取空戰優勢。

一直被“誤解”?飛豹頻繁摔機,卻未被替換的真正原因

殲轟-7的基本參數如下,它機身長度達到了21米,翼展有12.6米長,飛機有6.22米高,不僅如此,殲轟-7還採用了兩臺斯貝MK202渦輪風扇發動機,讓殲轟-7的推力達到11112N。在飛行性能上,它在平飛狀態下能夠達到1.7的馬赫,實用升限在15500米內,轉場的航程有3650千米。它與英國的狂風對地攻擊機和俄羅斯的蘇-24戰鬥轟炸機的性能基本相當。所以,殲轟-7一直都被運用在中國海域的防衛中。

在飛豹戰鬥機服役的一段時間後,周邊國家海軍迅速發展,如日本的八八艦隊在美國的支持下,把八八艦隊的防空能力擴展到100公里。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對殲轟-7進行了改進,把殲轟-7的後續型號的一些缺點進行了改正,並同時提高了飛機的性能,讓殲轟-7能夠形成對日本八八艦隊的綜合壓制能力。

新型的飛豹戰鬥機的型號為殲轟-7A,看起來只是把只是把殲轟-7的翼刀取消了,但是實際上,它的內部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航電系統上,殲轟-7A比起殲轟-7更具有數字化、可維護性性能。首先,殲轟-7A在探測雷達上採用了國產JL-10A脈衝多普勒雷達,這款雷達比起之前殲轟-7的232H火控雷達更加的先進,使殲轟-7A在對地模式中能夠使用多普勒銳化等功能鎖定敵對目標。在操縱系統中,殲轟-7A換掉了之前的模擬式三餘度電傳操縱系統,而是選擇了能夠交聯火控系統的字式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讓飛機在氣流條件複雜的情況下保持機身的穩定。在武器系統上,殲轟-7A裝備了一門備彈200發的23-3型雙管航炮,同時還能夠掛載C-801K/803空艦導彈、霹靂-5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等導彈,並新增了2個外掛吊艙,讓殲轟-7A的全天候打擊作戰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同時,殲轟-7A還擁有如實施飛控系統交聯、支持KD-88“發射後鎖定模式”評估飛機攻擊效果等現代化技術,能夠更好的打擊敵對目標。

殲轟-7A的出現,讓空軍的遠程作戰有增加了一大攻擊利器。雖然它本身還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是我們只要我們合理對它進行使用,一定能夠讓殲轟-7系列在空戰中發揮作用,完成它”保家衛國“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