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委1號文件來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振興是主題

長沙市委1號文件來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和鄉村振興是主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2日訊(記者 王晗)今天上午,長沙市委農村工作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召開,會上《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聚焦農村脫貧攻堅,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奉上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大禮包”。現將《意見》全文轉發如下:

中共長沙市委

長沙市人民政府

關於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2019年4月1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的重要基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必須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必須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紮實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號)、《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做好“三農”工作的意見》(湘發〔2019〕1號)精神,結合長沙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進程中“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創特色,實施和推進五大“行動計劃”,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鞏固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奮力創建鄉村振興的長沙樣板。

(二)基本原則。堅持優先發展。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把優先考慮幹部配備、優先滿足發展要素配置、優先保障資金投入、優先安排公共服務的要求落到實處。堅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實施和推進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農村“五治”、“一縣一特”、種植結構調整、鄉村人才引進培育等五大專項行動計劃。堅持全面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上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堅持省會擔當。緊密結合長沙實際,充分體現長沙特色,爭取農業農村各項工作位居全省首位、成為全國一流。

(三)主要目標。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到2020年實現84個省定貧困村穩定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農業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糧食產能保持穩定,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一縣一特”新格局。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農村旱廁“清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垃圾分類村比例達到80%,“空心房”清理整治完成率達到80%,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寬,農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突破25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市居民。力爭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鄉村治理體系全面完善,80%的村(社區)黨支部達到“五化”要求,鄉風民風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二、重點任務

(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1、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持現行扶貧標準,聚力精準施策,全面排查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的突出問題,高質量完成省定年度脫貧退出任務。(責任單位,下同,市精準扶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強化精準識貧和脫貧監測,加強動態跟蹤管理。(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落實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常態化問責問效,推動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市委組織部、市紀委市監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抓好巡視巡察問題整改,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持續改善扶貧領域工作作風。(市紀委市監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

2、夯實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長效扶貧產業,重點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深化扶貧勞務協作,增強就業扶貧針對性和可持續性,使就業扶貧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措施,確保搬遷戶有穩定收入來源,實現穩定脫貧。(市發展改革委)加強教育扶貧控輟保學工作,絕對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輟學。(市教育局)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措施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市醫療保障局)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貧困人口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已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繼續落實相關扶貧政策,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持續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謀劃和部署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後進一步致富的戰略舉措。(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

3、強化對口幫扶體現省會擔當。制定和完善市本級和七個區縣(市)“攜手奔小康”行動年度計劃,重點指導實施一批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民生服務項目,助推龍山縣和麻陽縣、通道縣、城步縣、桑植縣、沅陵縣、邵陽縣、新化縣如期脫貧摘帽,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長沙力量。(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委組織部,各區縣市)

(二)提升都市農業發展基礎

1、全力實施“一縣一特”專項行動計劃。以寧鄉花豬、長沙綠茶、望城蔬菜、瀏陽花卉苗木和油茶為重點,打造“一縣一特”現代農業產業鏈,加速培育一批百億產業、富民產業、品牌產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一縣一特”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加快推動同類型企業合作聯合、兼併重組,支持企業上市和掛牌融資。合理佈局建設一批產業鏈重點項目,打造一批核心生產基地、產業示範園區和加工中心。按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標準嚴格控制農產品生產過程,支持縣域統籌建設一批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確保全過程零汙染。統一“一縣一特”品牌標識管理,支持企業在全國省會城市建設品牌體驗中心,在省內各市州建設品牌旗艦店,鼓勵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品牌宣傳,依託各類展會節會開展品牌展銷,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

2、紮實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全面推進“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地,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鞏固提高糧食產能,保障主要農產品供應穩定。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標準,推進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改建高標準農田20萬畝以上。加強農田建設相關項目資金整合,構建財政資金、信貸資金、社會資本等多元投入機制。理順農田建設管理體制,健全項目管理制度,確保建設質量。(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全力實施“種植結構調整”專項行動計劃。繼續淘汰低效品種,選育推廣高效特色品種,合理發展油菜、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油茶等作物。培育壯大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推廣科學高效種植技術,加強產銷對接工作,穩固種植結構調整成果。加快發展“一鄉一品”“一村一品”,逐步解決農業碎片化問題。加強特色種植片區建設,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區、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示範基地。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示範基地建設。依託湘品出湘、湘品入滬等平臺,積極推動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林業局、市政府物流與口岸辦,有關區縣市)

4、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支持創建國家生物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隆平高科技園打造“中國種業硅谷”。支持具備條件的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引導和鼓勵寧鄉國家農科園、望城國家農科園等突破一批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建設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打造一批農科教結合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大力培育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牽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著力突破農業機械化關鍵環節,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水稻機插、飛防植保。推動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

5、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壓緊壓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支持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制度,實行一品一碼“身份證”賦碼標識。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健全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村級協管員、企業快檢室工作網絡,進一步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力度。探索“互聯網+質量安全”監管模式,推行“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紮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嚴格落實畜禽定點屠宰制度,強化重點場所排查監測、消毒滅源,加強生豬調運、泔水收集處理等關鍵環節管控。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嚴厲打擊“三農”領域違規違法行為。(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管執法局)

(三)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1、切實強化鄉村規劃引領。加強城鄉規劃統籌,指導建立縣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村莊規劃編制委員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發展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互銜接。結合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制或修編,開展村域層面“多規合一”規劃編制試點,實現行政村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市級成立村莊規劃工作評審委員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對各區縣(市)上報的村莊規劃予以把關,整體提升村莊規劃水平。強化規劃約束作用,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全面推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堅持凡建必報、按圖施工,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約束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區縣市)

2、全力實施“農村‘五治’”專項行動計劃。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結合長沙實際深入推進農村“五治”。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寧鄉市發揮標杆示範作用,實施全域無害化廁所改造,從而推動全市農村旱廁全面清零,完成10萬戶無害化廁所改造。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在長沙縣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回收處置體系,推動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行政村比例達到80%以上、分類村垃圾減量5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長沙縣、寧鄉市)總結和提煉望城區管水治水經驗,推動城鎮汙水處理管網向農村延伸,推廣“一戶三池、一戶一溼地、生態浮島”等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新模式,落細落實小微水體管護責任,大力清理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望城區)全面規範農村建房,將農房建設納入村莊規劃管理,規範宅基地審批程序、面積標準、規劃選址等要求,積極推進村民集中居住。指導瀏陽市率先全面完成農村“空心房”整治,充分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政策,加快推進全市“空心房”清理整治及拆後復墾。(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瀏陽市)全面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深入開展農村移風易俗行動,防止大操大辦、厚葬薄養和人情風、攀比風等不正之風反彈。(市委宣傳部)紮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積極創建美麗宜居村莊和最美庭院,保持鄉村環境整潔有序。(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支持各區縣(市)爭創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爭取望城區納入全國農村住房建設試點縣(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縣市)實施項目化管理,制定農村“五治”年度任務清單和驗收標準,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對賬銷號,確保高質量完成“五治”工作任務。加強農村“五治”工作考評,將農村“五治”納入各級績效考核內容,對未按要求完成“五治”任務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市)

3、紮實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標提質。加快城鄉防洪保護圈建設,全面修復水毀工程,進一步加固各類水庫、水閘、堤防、渠道。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動城鎮自來水管網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自來水入戶率。(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支持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新改建農村公路1500公里,實現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100%。(市交通運輸局)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完成10千伏及以下行政村配電網改造。(長沙供電公司)推進農村氣化工程,推動天然氣管網加快向農村延伸。(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100%,加快實現4G網絡全覆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加強鄉村物流網絡建設,統籌推進供銷、郵政快遞及各類企業到鄉村建設服務網點,加快完善鄉村冷鏈物流體系。(市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

4、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向集鎮延伸,構建更加便民惠民的鄉村公共服務圈。(各區縣市)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成130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每個鄉鎮辦好2-3所公辦幼兒園,繼續推進基礎教育網絡聯校建設,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推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完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探索在鎮村佈局建設透明計算智慧醫聯體平臺,進一步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和針對性。(市衛生健康委)加強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指導督促基層加強鄉鎮敬老院管理,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體系。整合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救急難”和臨時救助工作制度,強化特殊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市民政局)大力推廣農村殘疾人託養服務。(市殘聯)

5、統籌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建立健全河湖管護機制,圍繞截汙、提標、調水、監管實施好“一河一策”,繼續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活動,實施農村河道水系連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和引排工程建設,確保農村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市水利局)強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控,深入推進農藥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繼續抓好重金屬汙染耕地修復治理,整市推進秸稈、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堅決遏制秸稈焚燒現象,實現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積極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扶持發展一批智能生態農業循環綜合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推進精準造綠復綠,加強溼地保護修復,全面保護天然林、公益林、古樹名木和野生動植物。(市林業局)

(四)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1、全力實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行動計劃。堅持走具有長沙特色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全面解決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問題,2019年底力爭實現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規範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加快登記賦碼,全面建立產權關係明晰、組織架構完善、經營管理規範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升“四型”經濟發展水平,培育推廣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集體經濟發展的典型模式,推動農村土地資源、農房資源、旅遊資源等統籌開發,形成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長沙模式。加強集體經濟發展監督管理,健全公開公示制度,加強村級“三資”監管和財務管理,嚴控負債和經營風險。完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切實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確保集體經濟發展始終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區縣市)

2、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長沙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瀏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寧鄉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沙縣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農業發展平臺作用,加快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工程,加快普及產地初加工,鼓勵寧鄉食品工業園、瀏陽兩型產業園等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湘菜食材、休閒食品、功能性營養保健產品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加工產業,支持建設一批農產品專業村鎮、加工強鎮、農業產業強鎮。發展農業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快遞、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技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場營銷等農業服務。深入推進農旅結合,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閒旅遊、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重點打造一批精品農莊、田園綜合體、特色小(城)鎮和鄉村旅遊線路。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鼓勵通過股份制、合作制、訂單生產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市供銷社、市郵政管理局,有關區縣市)

3、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智慧產業。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農業,加快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打造農業互聯網綜合性服務平臺。加快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支持創建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縣、農業物聯網示範基地。(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市)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支持本地農村電商企業和平臺做大做強,加強與互聯網大平臺對接合作,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爭創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市商務局)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託“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爭取農業農村智慧產業體系試點。(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市)

4、支持鄉村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鄉村創新創業支持服務體系,制定專門方案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加強鄉村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支持創建一批返鄉創業園。指導各區縣(市)因地制宜,推動設立鄉村就業創業引導基金。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快解決用地、信貸等困難,為鄉村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加強村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實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春風行動”,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和解決長沙骨幹企業“招工難”問題有機結合,實現“雙贏雙促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區縣市)

(五)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不竭動力

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農地農用,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推行土地合作經營,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體系建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增村級土地合作社100家,耕地流轉比例達到5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市)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房地一體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有序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探索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合利用,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以租賃、入股、聯營等方式依法進入市場,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有序開展閒置集體建設用地整理復墾,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優先在縣域範圍內調劑使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縣市)繼續抓好瀏陽市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適時在全市推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瀏陽市)完善農業設施用地備案管理制度,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基本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確認主體工作任務,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

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強市級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建設,在嶽麓區、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建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市場,建立交易管理辦法,規範市場管理制度、產權交易規則和內部監督機制。(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市)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市水利局、市林業局)

3、健全新型農業經營服務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示範創建和農民合作社規範提質工作,開展農民合作社“空殼社”專項清理。加快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佈局建設糧食生產綜合服務中心,發展主要農產品全程社會化服務。(市農業農村局)創新涉農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推廣農村“兩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抵押、農業生產設施抵押等業務,開發適應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及需求的金融產品。(市政府金融辦)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探索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農險產品、巨災保險及特色農產品保險。(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統籌鄉鎮站所改革,加強鄉鎮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鄉鎮有隊伍、有資源為農服務。(市委編辦、市農業農村局)加快推進供銷綜合改革,實現鄉鎮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村級綜合服務社覆蓋率達到60%以上。(市供銷社)健全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高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市氣象局)

(六)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

1、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鄉村治理主體作用。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完善村級議事制度,深化村(居)自治中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提高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覆蓋率,開展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村創建,推動城市社區“選聘結合,三位一體”“三社聯動”等治理服務模式向農村覆蓋。支持爭創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市民政局,各區縣市)

2、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為抓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惠農富農政策,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工程,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建成60個標準化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傳承和發揚優秀鄉村文化。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建一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文明村鎮、最美家庭。支持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設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村鎮。倡導修家譜、立家規、傳家訓、正家風,充分發揮家規家訓的道德約束作用。培育發展新鄉賢文化,進一步打響望城區“時代鄉賢”、長沙縣“樂和村莊”、瀏陽市“幸福屋場”、寧鄉市“屋場夜話”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品牌。(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各區縣市)

3、全面建設平安鄉村。鞏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對農村黑惡勢力“零容忍”,堅決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嚴密防範敵對勢力、邪教組織、非法

宗教活動向農村地區滲透。健全完善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完成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實現鄉村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到100%,充分發揮“一村一輔警”對平安鄉村的支撐作用。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加強農村防毒禁毒專項工作,堅決遏制毒品危害。推進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創建。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提高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積極參與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市委政法委、市委統戰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民宗局)

(七)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1、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深入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力爭全市80%以上的村(社區)達到“五化”要求。採取“六個一”工作法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完善村幹部“凡進必審”機制,及時補齊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及“兩委”成員。開展村(社區)“兩委”成員違紀違法涉黑涉惡專項排查整頓工作“回頭看”。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2019年、2020年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比例分別達到35%、50%。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派出第一書記。加強和改善村黨組織對村民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等村級各類組織的領導,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體系。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完善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構建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建立正常增長機制,保障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等其他必要支出。健全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制,縣鄉黨委要定期排查並及時解決基層組織建設突出問題。(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各區縣市)

2、有效提升村級組織服務能力。理清村級組織功能定位,實現各類基層組織按需設置、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以縣為單位制定嚴格的村級事務統一歸口管理、審核准入制度。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依託鄉村兩級組織活動場所和長沙市基層工作平臺,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窗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村級公共服務事項全程委託代辦機制,逐步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積極開展代繳代辦代理等幫代辦便民服務,力爭實現村民辦事不出村。(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各區縣市)

3、著力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的要求,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實行村級黨組織巡察全覆蓋,推進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全面規範村級權力運行。加強村務公開規範化建設,推動村務公開與“互聯網+監督”平臺相互銜接。大力整治蠅貪、蟻腐,堅決查處惠農補貼、扶貧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市紀委市監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審計局,各區縣市)

(八)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不動搖

1、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制度。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農村工作機制,強化鄉村振興“一把手工程”責任,探索制定並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的實施細則,各區縣(市)黨委、政府按要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展情況。各區縣(市)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做到重要事項親自研究、重點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協調。鄉鎮黨委書記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主要職責,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上。(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各區縣市)

2、多方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全面理清家底,發揮比較優勢,積極爭取和承接國家級、省級涉農項目資金和試點示範,力爭2019年全市“三農”領域爭資保項實現倍增。推動農村金融機構迴歸“三農”主業,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激勵約束機制,力爭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制定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保障等政策,讓社會資本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各區縣市)

3、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樹立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到縣鄉黨政班子,加大市、區縣(市)機關優秀青年幹部到鄉鎮交流任職的力度。利用各級黨校加強對“三農”工作幹部的培訓,全面提升各級幹部做好“三農”工作的水平,其中村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縣級以上培訓。建立“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機制,落實關愛激勵政策,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市委組織部、市紀委市監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委黨校,各區縣市)

4、全力實施“鄉村人才引進培育”專項行動計劃。大力引進農業專業人才,把鄉村人才引進納入全市人才政策範圍,重點引進一批中高端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服務人才。大力培育農村鄉土人才,發掘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培育一批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針對性,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健全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繼續實施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和科技助農直通車工程。開展鄉村人才定向委託培養,與各大農業院校合作每年定向培養一批緊缺人才。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探索農村勞務經紀人制度,加強對鄉村人才的管理服務。探索實施城鄉醫生、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健全鄉村人才振興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獎勵。(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市)

5、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把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激發和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通過民辦公助、籌資籌勞、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形式,引導鄉鎮(街道)、村(社區)和農民群眾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防止等、靠、要的傾向。落實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辦法,規範和縮小招投標適用範圍,讓農民更多參與並從中獲益。加強惠農減負政策落實監管,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防止增加農民負擔。(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縣市)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頂層設計。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點,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適時聽取情況、研究部署。切實發揮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定期調度推進重點工作。抓好《長沙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落實,儘快制定出臺相關專項規劃,完善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佈局。分別制定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農村“五治”、“一縣一特”、種植結構調整、鄉村人才引進培育等五大專項行動計劃具體方案,明確年度任務、責任主體、完成時限,以攻堅的姿態紮實推進。

(二)強化督查考核。嚴格落實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辦法,結合績效考核完善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考核評價機制,整合相關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分值權重,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清單,統籌督促鄉村振興責任任務落實落地。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梳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硬任務,明確重點,強化舉措,確保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三)強化財政支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公共財政加大對“三農”工作的傾斜力度,保證投入總額、投入結構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對爭取到的中央、省級項目資金投入,市級財政給予適當獎勵。市本級和各區縣(市)要按規定統籌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支持五大專項行動計劃。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利用現代農業創新投資平臺,採取“撥改投”“以獎代補”等方式,激勵金融資本、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四)強化示範引領。主動融入、大力支持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堅持典型引路,尊重和發揚基層首創精神,挖掘和樹立一批示範樣板。市縣聯動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創建,重點打造20個示範鎮、200個示範村。及時總結推廣示範鎮村的經驗模式,形成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整體提升的良好局面。全面深入宣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方針,講好鄉村振興的長沙故事,振奮基層幹部群眾精神,形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濃厚氛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強化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主動擔當作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爭先創優、比學趕超。

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既是重要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也是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和重要支撐,必須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落實、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提供新動能、開拓新空間。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既是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們的美好願景和神聖使命,全市各級幹部必須凝聚共識、集聚智慧、匯聚合力,一棒接著一棒跑、一茬接著一茬幹,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