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國際(00178.HK)吹冷風:港澳同店銷售連跌兩季

莎莎國際公告稱,由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止第四季度,集團整體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按年下跌7.2%。在港澳市場,零售及批發業務營業額按年下跌8.4%,同店銷售也下調10.8%,跌幅主要受整體交易宗數下降6.0%所影響,其中本地客及內地客分別下跌8.8%及3.7%,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則分別下跌0.7%及5.9%,以致整體每宗交易平均金額下跌3.5%。

因數據不佳,莎莎國際(00178.HK)收跌2.65港元,跌幅3.99%,全日成交6194萬港元。高盛發表報告表示,莎莎國際上季同店銷售下跌10.8%,主因高基數所致,預期高基數壓力會繼續影響今季,公司計劃繼續於旅客區的店鋪擴張,相信也會影響公司的表現,維持“中性”評級,維持目標價3.1港元,此相當預測2020年市賬率3.7倍。

莎莎国际(00178.HK)吹冷风:港澳同店销售连跌两季

旺丁不旺財

香港兩大有望帶動人氣的基建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去年開通,再疊加春節效益,帶動了香港旅客人數上升,到處都擠來擠去的。莎莎在披露文件中也談到,這兩個基建給香港帶來了新增人流,但沒有對零售業起預期的刺激作用。

香港統計處2019年1-2月零售情況則顯示,2019年前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下跌1.6%,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下跌1.8%。

但莎莎認為,長遠來看,隨著兩項基建的運作漸趨成熟,在大灣區的利好政策帶動下,相信其正面效果會慢慢呈現出來,莎莎也對港澳市場未來發展仍然保持審慎樂觀,並會繼續把握每個機遇令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從數據上來看,春節顧客“旺丁不旺財”,內地客的交易走淡,可能是中港顧客對化妝品口味有別、及加上顧客以觀光為主的影響;但香港本地客的跌幅較大,比較難以解釋,因為香港零售總銷貨價值降低主要是降量帶來的效果,香港的本地化妝品消費出現了這樣幅度的下跌,有點沒有道理。

公司解釋,銷售表現較弱的主要原因包括高基數效應,去年同期熱賣的部分潮流產品種類熱潮減退,但集團最近的新產品未能完全抵銷該類產品的銷售倒退。此外,部分銷售護膚及彩粧產品的藥妝店積極地在遊客旺區開設新店,導致競爭加劇,令莎莎整體銷售表現遜於預期。集團計劃在租約條件合理的情況下,繼續開設新店以加強店鋪網絡,提升集團的競爭力。

口紅效應是假的?

口紅效應是指經濟下行期間而口紅仍然熱賣的現象,反映的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例如以口紅為代表的化妝品),從而起到安慰性心理作用。

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景氣放緩,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由2018年6月的53%下滑至2018年12月的51.4%,又放緩至2019年2月的50.6%,處於2017年以來低位;主要經濟體中,除美國外,歐元區、日本和中國製造業PMI均低於全球製造業PMI,且均降至榮枯分界線之下。

但中國化妝品消費並未如預期一般出現上行,而是出現了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

莎莎国际(00178.HK)吹冷风:港澳同店销售连跌两季

實際上,1980年至2019年期間,美國電影票房、遊戲銷售額與GDP的數據呈現正相關。到了經濟不好的時候,這種廉價娛樂消費的表現一點兒都不好,因為在21世紀,比電影、遊戲、化妝品等廉價娛樂消費更省錢的是躺在床上上網。所以莎莎的數據不佳,是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大,不是公司目前運營狀況有什麼問題。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商品種類質量早已不輸國外,周大福也表示過,內地遊客購買高價商品的意願降低。香港零售業有“日薄西山”之虞。“代購”和“香港遊”在最近的幾年來撐起了香港零售業者本餘不多的信心,但也造成了水貨和走私的問題。

莎莎上季度的跌幅創了一個“三年最差”。在海關加強執法的大背景下,莎莎國際的應對策略是在去年8月和淘寶合作,通過品牌共推、專屬貨架等方式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零售新模式,代購變成了“類代理”。這條路跑不跑得通,不是這麼短時間的數據就能看出來的。

其實,在商品的質量、種類和服務內地客的態度上下手改善,是香港零售業者可以做到而且亟需下功夫的地方。香港雖然坐擁低稅口岸的優勢,但人力成本也高,未來零售業者想保持同內地商品的競爭力,在廣告、分銷、質量、口味上儘量和內地接軌,同時走高端化路線,才比較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