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墨家主要思想主張是什麼?

古梁鏞



墨子是孔子的再傳弟子。是戰國前期人物。墨家學派在春秋時期還沒有形成。

墨家學派的主張:非樂、尚賢、節喪、節用、兼愛、非攻、明鬼、天志、非儒等。其核心是天志、兼愛、非攻。

一、尚賢。就是選拔重用賢德之人。使平民百姓有出士為官的機會。墨家尚賢的主張師承儒家。【與儒墨恰恰相反,法家提倡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商鞅謂之: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二、天志。墨家思想的靈魂不是兼愛,而是天志。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可以賞善罰惡。墨子承認上帝的存在。【法家為君代言。儒家為民。道家為天代言。墨家也為天代言。但道家之天,是指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三、兼愛。對世間每一個人的愛是相同的。也就是對待他人父母妻兒之愛,與自己父母妻兒之愛相同。【與兼愛不同。儒家提倡仁愛。首先愛自己的親人:父母有慈、兒女有孝,兄長有愛、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對他人之愛是泛愛。見利思義,與人誠信,君子救急不救貧。儒家對骨肉至親之愛是99%。對他人之愛是1%】

四、非攻。反對諸侯之間的侵略行為。

五、明鬼。明鬼與天志相關聯。墨子認為鬼神可以賞善罰惡。墨家用天志思想約束君主。用明鬼約束平民。

六、借用、非樂、節喪。墨家是極度的節喪、節用。反對一切音樂。反對一切精神需求。扼殺人的一切慾望。因為墨子認為,慾望是萬惡之源。【慾望確實是萬惡之源。但儒家能夠辯證的看待慾望。慾望即是萬惡之源。又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動力。人皆有七情六慾,人若無慾。與行屍走肉無異。無慾者,器物也。孔子曰:君子不器。故墨家主張滅欲。儒家提倡適欲,節慾。】

七、非儒。墨家不是非儒,而是毀謗孔子。在《墨子》一書中,孔子就是容嬤嬤+格格巫+一隻耳+蛇精+霍達克+希特勒+董卓。


孔子的十大罪狀之首,是指使白公勝作亂。事實時,孔子至楚國時,白公勝還在吳國。白公勝在楚國作亂時,孔子已經去世。

墨家弟子為何捏造事實,詆譭孔子呢?

因為先秦時代,孔墨並稱。孔子是聖人。墨子是亞聖。

《呂氏春秋·諭大》有曰:“孔丘、墨翟欲行大道於世而不成,既足以成顯名矣。”

《呂氏春秋-慎大》又曰:“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班服,而不肯以兵知。”

扳倒了天下第一。墨子就是天下至聖。

實踐證明。墨家弟子對墨子之愛,遠遠超過對孔子之愛。連墨家弟子都做不到兼愛。世人又豈能做到?


楊朱學派


提到墨家,似乎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劉德華主演的《墨攻》。陌生的是墨家的思想,早已塵封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墨家是春秋時期四大顯學之一,和儒家可以相提並論,並且凌駕於法家、道家之上。



中國很多學者更認為,墨家思想是西方思想的發源,西學的民權、平等、博愛等很多主張都源於墨家思想,西方宗教思想裡的獨尊上帝也對應了墨家的明鬼之說。總體說來,墨家思想有十大主張,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倫理思想,也是墨子學說的理論基礎,即兼愛。墨子認為春秋時代的很多問題,如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諸侯之間的攻伐都源於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和無差別的愛,即兼愛。用推行明鬼的手段,讓人做到兼愛,就可以達到天下大治。



二是政治思想,即尚賢、尚同、非攻。

墨子認為“為政之本”為任人唯賢,即尚賢。甚至帝王也應該由此途徑選拔而出,但這一思想,在當時已經嚴重危及到了統治者的統治。因此直接導致了墨家學說從顯學,最後變成了絕學。


尚同討論的則是下級對上級的服從。下級執行上級的命令,從而形成有效的組織體,社會便會有條不紊。

非攻則反對諸侯國之間不義的征伐。墨子從實際出發,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讓墨子並不是一個迂腐的說教者,與非攻相匹配的還有其卓越的軍事理論。

三是經濟思想,即節用、節葬、非樂。

節用思想是放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的,墨子主張人類所有的消費,都應當以滿足最基本的自然需求為目的,應杜絕一切無益於實用的消費。


節葬是節用的一個分支,主要和儒家的厚葬思想相對應,認為厚葬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浪費行為。

非樂是節用的外化。但並不是說墨子不能欣賞音樂,而是反對諸侯和王公貴胄沉溺於聲色犬馬,而給國家、百姓帶來的沉重負擔。

四是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非命。

天志是墨子思想的原動力,和邏輯的起點。墨子認為上天是有意志的,其主要表現為“天欲義而惡不義”和“天之愛天下之百姓”。


明鬼則通過讓人敬畏鬼神之力,達到形成一種社會共同的約束力,就能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但墨子的這一說法本身就表明他並不相信鬼神之說,而是想借助鬼神之說來約束規範人們的行為。

非命思想是和儒家提出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相對應的,墨子是一個生活態度積極的人,他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努力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只有每個人都努力進步,社會才會有變化。

除此之外,在《墨經》中還包含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關的知識。有學者甚至認為《墨經》裡面所包含的知識超過了整個希臘,或者說等於希臘的總和。

墨子知道單純的說教是不能改變和約束人的慾望的,因此在《墨經》中也包括了大量軍事方面的內容,這些篇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實用的“墨子兵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因為他出生在魯國,所以他學儒家之業,受孔子之術。到後來他發現儒家的東西都是對奴隸不利的。如

繁瑣的禮制;

耗費財力的厚葬;

又傷身又害事的三年之喪;

因為他效法大禹的犧牲精神,所以他在生活上對自己是相當刻苦的。如

粗布服裝為衣,以草鞋為服;

量腹而食;

工作“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

他不僅會和當時上層人士有接觸,也情願和下層社會為伍。他有科學的態度。反侵略。兼愛是墨子思想的中心。人們對他的思想評論到。如

“墨子兼愛”

“墨子兼貴”,因為兼貴,人們便說他。

“愛無差等”。

“有見於齊,無見於畸(差別)”。

兼相愛,交相利。

賞賢罰暴,勿有親戚兄弟所啊,(啊,私也)

長期做到,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評頭論足4133


墨家思想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花綻放的諸子百家之一。是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到家思想的並列的哲學體系。


墨家思想主要的是:人與人之間平等,就是兼愛;反對侵略反對戰爭,就是非攻;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就是節用;主張繼承前人文化思想,就是明鬼;要掌握自然發展規律,就是天志。

墨家思想的鼻祖是墨子,他是唯一一個農民出生的哲學家、思想家。墨者來自社會底層,重視艱苦實踐。主要目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通渭關注


諸子百家中,誰才是俠義精神的鼻祖!應該是墨子老先生。

諸子百家中,他始終沒有成為主流,但他的人生境界絕對不在其它聖賢之下,他的思想超越千年的時空,在今天看來也難能可貴,假如按照他的想法,人類鑄劍為犁,或許還是有希望的。他最重要的思想是兼愛和非攻。

墨子,他是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於平民,相傳心靈手巧,做過車,守城的器械,木製的飛鳥。傳說他的技術甚至超過公輸盤,也就是木匠的祖師魯班。

據說,他在物理和幾何學等方面也有較高的成就,他重視實踐,身體力行,思想中有樸素的唯物主義。

墨子的一生和孔子類似,都在為扶危濟困的正義事業而忙碌,傳說墨子終日奔勞,連把席子坐暖的功夫都沒有。他日夜奔波不休,在各個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它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兼愛”和“非攻”,也就是不分等級,不論親疏,去愛天下人,並且反對戰爭。他的一切理論都是為了平民,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國泰民安的思想,春秋無義戰,在當時諸侯亂戰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君都不願接受他的思想,他的這種俠義大愛,在當時的春秋戰國時期,顯得過於理想化,但是這種俠義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一直存在,後來的一代代的俠客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先驅,那就是墨子。可以說他代表了為平民爭利的俠義精神。他是俠的先驅。

假如說儒學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而設的“治國論”,那麼墨子的學說就是為了維護天下蒼生而提出的。

悲天憫人,墨子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波羅密2


墨家創始人墨翟,又稱墨子。他曾學“孔子之術”、“儒學之業”,後因不滿儒家的繁文縟節和喪葬上的靡財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墨家一開始就以儒家的對立學派面目而出現。它是一個以紀律嚴密著稱的學術團體。它的首領稱為“鉅子”,墨翟可能是第一代“鉅子”。按團體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鉅子腹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前期墨家在哲學上的主要貢獻集中表現在認識論方面。墨翟認為,認識來源於眾人“耳目之實”,“聞之見之,則必以為有,莫見莫聞,則必以為無”。這就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觀點。墨翟進一步提出“取實予名”、“察類明故”的觀點。他認為只有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明瞭客觀事物的原因或行動的目的,才能得到與事物相稱的名稱。為了檢驗人們認識的正確與否,墨翟提出了著名的三表。在社會政治觀上,墨翟提出以“兼以易別”為核心的一套主張。他的主張概括為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兼愛、非攻、天志、明鬼等十事。在實施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行事,如對政治上昏亂的國家,要講尚賢、尚同;對貧弱的國家則要講節用、節葬,等等。他的非命、天志、明鬼等主張反映出否認天命,承認鬼神存在的哲學思想。  


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


非攻,止戈為武!


古道一哥


非攻,兼愛。



春秋152334286


墨家的思想主要主張兼愛非攻,墨家的思想主要倡導人人平等,像對待兄弟姐妹一樣對待身邊的人。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等,和諧的理念不謀而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