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為何諸葛亮知道後會連連嘆息?

asd57362118


歷史上真實的徐庶本是默默無聞的一個小人物,要不是諸葛亮的好友,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估計徐庶在歷史上都很難留名。

徐庶是潁川郡人,出身寒門,於亂世中在荊州避難,因而結識了諸葛亮,成為諸葛亮的好友,劉備駐新野時,徐庶投奔劉備,並在幾年之後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自認為才高八斗,能夠成為諸葛亮的朋友,除了志同道合外,徐庶自然是有些才能的,諸葛亮曾經評價徐庶將來做個太守之類的官是完全可以的。

徐庶如果一直跟著劉備,那麼他的將來一定會青史留名,可是徐庶作出一個看上去非常合理的選擇,在劉備處於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了投降曹操。



徐庶在劉備於當陽被曹操擊敗,處於四處逃竄之時,以母親被曹操俘虜,欲與老母親團聚的理由,離開了劉備,兩漢以孝治國,徐庶的理由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徐庶選擇投靠曹操的真實原因真的是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嗎?

我覺得不是。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姜維,姜維本是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雖然姜維選擇投降蜀漢是出於無奈,是上司的不信任,但姜維投降蜀漢後,有的是機會逃回魏國,與母親相伴,可是他沒有,姜維為了自已的理想留在了蜀漢,也沒有人罵姜維不孝。



作為一個出身寒門的才子,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肯定是要做一番事業的,連諸葛亮都想做管仲、樂毅一樣的名相名將,而作為志同道合的徐庶,如果一點功名之心也沒有,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在赤壁之戰前後,曹操已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著大漢帝國的中央政府,相比較而言,劉備只是一個四處奔逃的小軍閥,沒有地盤,沒有實力,空有一番雄心壯志,任何一個正常人,要想從事功名,大多都會選擇曹操,機會多,有發展前途,徐庶也不例外,為了自已有所發展,以母親的名義選擇投靠曹操 ,而不是跟著劉備繼續四處流浪,而作為正人君子的徐庶,即使是離開,也是當面告知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被刻畫為劉備的首位軍師,同時也是一個大孝子,如諸葛亮一般有著神機妙算,同時是被騙到曹營,最終因為母親的自殺,而終身不為曹操提供一計一謀,圍繞著徐庶出現幾個典故,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說家之言,編的,真實的歷史上,徐庶除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外,沒有記載為劉備提供什麼計謀,也不是軍師,甚至在劉備這連職務也沒有,同時徐庶也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投降曹操後,基本上沒有記錄,為什麼沒有記錄,因為徐庶在曹魏基本上就是默默無聞的存在,沒有什麼大的事件發生在徐庶身上,只知道徐庶在曹丕時代,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沒有什麼實權的官職,負責糾察文武百官上朝的儀容和外表。

徐庶之所以在魏國默默無聞,固然因為魏國人才濟濟,但也有幾個原因:

1、曹操實行“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制,但唯才是舉也是需要有名人推薦,就會更快獲得重用,像曹操喜愛的謀士郭嘉、荀攸都是荀彧推薦,能夠很快進入決策圈,徐庶又沒有人推薦他,去投靠曹操也不受重視。



2、徐庶出身寒門。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實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選拔制度,而這個制度說白了就是以出身論英雄,徐庶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在魏國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

3、徐庶本身才能有限。如果徐庶真有很大的才能,曹魏還是會重用,像賈詡、張遼等人,都是從其它陣營投降過來的,因為他們個人能力突出,還是在曹魏混得非常好,諸葛亮說徐庶將來最多能做個太守,估計也誇耀的意思,正因為能力有限,只能在曹魏做個小官,不過話說回來,御史中丞也不算小了,有一千石俸祿。



許多年以後,諸葛亮在北伐時期,在審問俘虜時不意間問起過去好友的信息,聽到徐庶和石韜的待遇後,感嘆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魏國這麼多人才嗎?怎麼不重用徐庶和石韜二人呢?

很簡單,因為諸葛亮覺得他們二人的才能,應該能做到太守之類的二千石的高官,沒有想到卻不受重用,而諸葛亮這個時候已經是蜀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生殺大權的丞相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許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個配角。徐庶的出現,給一直缺少一位謀主的劉備集團帶來了莫大的驚喜。


但是配角終歸是配角,演義中徐庶的出現就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英明神武。

所以在徐庶被曹操用徐庶母親生死所騙後,明知是計,但為了母親卻不得不去。對著劉備上演了非常經典的走馬薦諸葛。並且發誓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並由此誕生了著名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那麼歷史上的徐庶真的是這樣嗎?徐庶後來又怎樣了呢?以史為鑑慢慢跟大家分說。


其實看完三國志等歷史記載,就會發現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關於徐庶的大部分內容都屬實。


徐庶字元直是潁川人,原名徐福,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遊俠兒,有一次徐福替朋友出頭,刺殺了一個仇人,被官府捉住。但是徐福滿臉摸的白灰,又是披頭散髮,還閉口不言。官方不知道他是誰,乾脆就把他綁在市場上,讓大家看看能不能認出來。

之後雖然徐福被同夥給劫法場救了出來,但畢竟留下了案底,於是徐福改名徐庶,專心求學,和同郡石韜是好朋友,後來都成為當時的名士。

到了董卓時期,天下大亂,徐庶和石韜於是都避難荊州,在這裡又認識了諸葛亮,結識了劉備。於是徐庶一邊給劉備出謀劃策,一面給劉備介紹諸葛亮,三國志記載徐庶對劉備說:荊州有個諸葛孔明,號臥龍,將軍想見一見嗎?

劉備說:想啊,你請他過來啊。

徐庶說:這個人只能我們前往拜見,不可讓他來見我們。


劉備這才三顧茅廬,成功請了諸葛亮出山。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這個時候徐庶和諸葛亮可以說是一起輔佐在新野的劉備,但是好景不長,曹操帥軍南下,劉琮竟然不告訴劉備就直接投降了。

劉備知道後已經來不及,只能和諸葛亮、徐庶率領百姓一起往南跑,結果被虎豹騎在長坂坡追上,不但老百姓大亂,劉備老婆孩子全丟在亂軍之中,徐庶的老母親也被曹操所抓。

徐庶知道自己老母親在曹操手裡之後,只能指著心臟跟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劉備這個時候也不好說啥,只能和徐庶流淚作別,徐庶就投奔曹操去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史書記載中,徐庶和諸葛亮是一起在劉備麾下共事過的,這一點和《三國演義》中徐庶離開劉備前才推薦諸葛亮是不一樣的;

而且根據上下文,徐庶母親應該是一直跟著劉備的親屬一起行動,這樣才能說明被虎豹騎突襲的時候,劉備丟了老婆孩子,徐庶丟了母親……這應該是同一時期的事情,徐庶知道母親被曹操俘虜後,才覺得老母親在亂軍之中不一定安全,所以才方寸大亂,急急忙忙的離開劉備去投奔曹操。也根本沒有《三國演義》中曹操欺騙徐庶母親寫信、自縊身亡的故事。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徐庶投奔曹操時,其實並不是一個人。

還記得上面說到的徐庶的同學、好友石韜嗎?

諸葛四友之中,博陵崔州平是太尉崔烈的兒子,官二代;汝南孟公威也是一時俊傑。

崔州平雖然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但以博陵崔氏的能量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都是望族來看,崔州平大概率出仕魏國。

孟公威是汝南人,家鄉就在曹操治下,在荊州的時候就一度想回家,諸葛亮還勸過他說:中國這麼大,你不想看看?何必非得回家鄉呢?

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

潁川徐庶徐元直、石韜石廣元不但是同鄉,而且是同學;

這兩人關係極佳,徐庶去投奔曹操,石韜也跟著徐庶一起加入了曹操團隊。

上述這些故事是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事情。


等到黃初年間(220年-226年),曹丕稱帝后,這時候距離兩人投靠曹操已經十餘年了,但是徐庶和石韜這兩人才擔任曹魏的中層官員,徐庶官職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石韜官職是郡守、典農校尉;這時候諸葛亮已經是蜀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再到曹叡太和年間(227年~233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諸葛亮在伐魏的時候,才聽見這兩人還是郡守這樣的職位忍不住嘆息道:魏國人才難道真的那麼多嗎?像徐庶、石韜這樣的人才都不能得到重用嗎?

徐庶最後的記載是,在太和年間之後數年,徐庶病逝,墓地在彭城,有墓碑在裴松之時期的時候還在。

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這就是徐庶的一生,雖然沒有諸葛亮這樣波瀾壯闊,但是從一個舞槍弄棒的遊俠兒成長為御史中丞這樣的曹魏中堅官員,也算是精彩的一生。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徐庶,字直元。潁川郡長社縣人,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與諸葛亮是同道密友,長有書信往來,在一起高論天下大事。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打敗,因劉備與劉表同根同宗於是南下依附劉表,劉表便讓劉備佔居新野。徐庶知道後認為劉備乃當世皇叔而且為人仁義,於是便前來投奔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繪聲繪色)。而劉備這時人才稀缺見徐庶來投如魚得水,對徐庶那是禮遇有加有知遇之恩。


公元208年,劉表在荊州病死,他的兒子劉琮接任了他的官爵。但劉琮是個慫包,接任荊州後便準備投降曹操。劉備知道後便率眾與徐庶、諸葛亮南逃,途中在長坂坡被曹軍趕上,徐庶母親被曹操劫持。徐庶恐其母在曹營有不測,便請辭劉備來到了曹操帳下。

徐庶在曹操帳下並沒有向賈詡那樣做到出類拔萃位高權重的頂尖人物。也正如諸葛亮後來所說,難道是曹操的謀士太多,連徐庶這樣的謀士都不得重用嗎?

我認為徐庶在曹操身邊沒有得到重用的原因有兩中可能。

一來,徐庶原本是劉備的謀士,劉備對徐庶禮賢下士,而徐庶呢?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為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徐庶離開劉備時,大家都知道劉備是伐樹向送,本來人家已經走的看不見了,劉備就叫人把樹全砍了,否則看不見人了。當然這事兒曹操也肯定聽說了,但曹操聽說後會怎樣想?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曹操生性多疑,他肯定認為劉備這樣待你徐庶,你到我這來就沒有一點不為劉備考慮的?你出的計謀我是信還是不信?那麼曹操把徐庶用下三濫的手法弄到他這裡來無非也就是說,你徐庶就老老實實的給我在這待著,老子要爭霸天下你只要不在別人帳下給我添堵就行。



當然,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曹操當時已經是人才濟濟,而且對曹操也是誓死效勞。你徐庶不管有多大能耐,你一新兵蛋子怎麼也比不上老兵的資格吧?倘若曹操給徐庶謀一高位,你讓追隨曹操老資格的人怎麼看。這樣一來很容易引起內亂,君臣離心。再者大家都知道有句諺語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因與劉備心理上的關係,以至於在曹操那裡一言不發。即使在赤壁之戰中看穿龐統的連環計也對曹操隻字不提。這樣一來,徐庶在曹操帳下平平無奇也就合情合理了。



雖然說徐庶一生未能如己所願,滿腹經綸無以拋灑。但在兵荒馬亂梟雄四起的年代,最後因病而終也算善終,但這也是最好的結局。


原love瓊1


我們中國有句歇後語叫作“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歷史上徐庶為什麼要投降曹操?投降到曹操手下後,他的結局又是怎麼樣呢?

對待母親孝順。

徐庶本名徐福,穎川郡長社縣人,家境貧寒,卻為人慷慨,侍母至孝,深受鄉鄰敬仰。徐庶年輕時替友報仇而被官府抓捕。後受朋友幫助出獄至荊州避難,並在那裡結識了諸葛亮。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後,被劉表安排到新野。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且重義氣,便投奔於他。六年後,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徐庶引薦諸葛亮後,與其共事劉備,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在荊州襲敗劉備時,抓獲了徐庶之母,並脅迫她寫信給其兒子離開劉備。為了母親,徐庶只得離開劉備而投降了曹操。



不與好想友為敵而避之。

赤壁之戰前,徐庶知道曹操必敗,於是聽從龐統之計,向曹操請求領兵防守關中,在那裡避難。

在曹魏右中郎將等官職。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得知徐庶在曹魏官拜右中郎將(負責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史中丞(掌管糾彈百官朝儀等事務)。


孔明嘆徐庶人才得不到重用。

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有王佐之才,憑其本領完全可以勝任宰相之職,唯此才不負其平生所學。諸葛亮想到徐庶如此的遭遇時,不禁為之連連嘆息,不過仔細一想,作為歸降的人員,能不能做到這等官職,也算是不錯的成就了,何況中原是人才眾多之地。所以諸葛亮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徐庶辭官後隱居在膠南帽子峰,曾多次造福於當地,由此被百姓們建廟祭祀。他任御史中丞數年時間,最終病逝於家,並葬在彭德城。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評。


史裡淘聲


哈哈,徐庶並沒有投降曹操。而是,曹操用徐庶的母親做人質,要挾徐庶入曹營的。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不過是個為劉備和諸葛亮穿針引線的角色,在小說故事鏈條中無足輕重。這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原因所在。

羅貫中非常會構築故事,用一個人物就能使劉備和諸葛亮“合併同類項”,省了很多筆墨。(^V^)


皛川


毛,徐庶應該老死在邊關。

赤壁之戰前,徐庶也跟隨曹操很不情願的到了赤壁戰場。結果看見周瑜使連環計,他知道東吳要火攻……

後來碰見龐統,徐庶向龐統問計,求脫身之策……後經龐統指點,徐庶故意向曹操主動請纓,聲稱曹操將魏國主力帶到赤壁,唯恐邊關有變,所以他願意主動領一支兵馬去邊關協防……

基本上關於徐庶的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不出意料的話,徐庶應該長期駐紮在邊關。畢竟曹操也知道,徐庶是不可能為他效力的。

這一段可以到赤壁那部分查。


善良之子86


徐庶枉稱智廣,連一封偽家書尚辯不清,徐母自縊,操以禮葬之,親往祭奠,其禮甚矣。庶若追隨操,也必大展鴻圖。孔明素知庶之才學,也為庶因母喪而亂方寸,未及詳察而去許都。


田長旺


徐庶投降曹操後,兌現了跟劉備的承諾,不給曹操出一計獻一策,曹操也不為難他,他得以平安終老。諸葛亮嘆息徐庶之才不能為劉備所用,非常遺憾


大漠飛鷹16799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打荊州,徐庶跟著劉備逃跑,中途得知母親被曹操俘獲,就對劉備說,我本想跟著你一起打天下的,現在母親被抓,我已方寸大亂,不能幫您了!於是就到了曹操那裡!諸葛亮嘆息的是,曹操的人才真是多啊,像徐庶這麼優秀的居然得不到重用!


倉井馬麗婭


可惜了一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