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降曹操后最终的结局如何?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连连叹息?

asd57362118


历史上真实的徐庶本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人物,要不是诸葛亮的好友,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估计徐庶在历史上都很难留名。

徐庶是颍川郡人,出身寒门,于乱世中在荆州避难,因而结识了诸葛亮,成为诸葛亮的好友,刘备驻新野时,徐庶投奔刘备,并在几年之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自认为才高八斗,能够成为诸葛亮的朋友,除了志同道合外,徐庶自然是有些才能的,诸葛亮曾经评价徐庶将来做个太守之类的官是完全可以的。

徐庶如果一直跟着刘备,那么他的将来一定会青史留名,可是徐庶作出一个看上去非常合理的选择,在刘备处于最艰难的时刻,选择了投降曹操。



徐庶在刘备于当阳被曹操击败,处于四处逃窜之时,以母亲被曹操俘虏,欲与老母亲团聚的理由,离开了刘备,两汉以孝治国,徐庶的理由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真的是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虏吗?

我觉得不是。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姜维,姜维本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虽然姜维选择投降蜀汉是出于无奈,是上司的不信任,但姜维投降蜀汉后,有的是机会逃回魏国,与母亲相伴,可是他没有,姜维为了自已的理想留在了蜀汉,也没有人骂姜维不孝。



作为一个出身寒门的才子,诸葛亮的好友,徐庶肯定是要做一番事业的,连诸葛亮都想做管仲、乐毅一样的名相名将,而作为志同道合的徐庶,如果一点功名之心也没有,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在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已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大汉帝国的中央政府,相比较而言,刘备只是一个四处奔逃的小军阀,没有地盘,没有实力,空有一番雄心壮志,任何一个正常人,要想从事功名,大多都会选择曹操,机会多,有发展前途,徐庶也不例外,为了自已有所发展,以母亲的名义选择投靠曹操 ,而不是跟着刘备继续四处流浪,而作为正人君子的徐庶,即使是离开,也是当面告知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被刻画为刘备的首位军师,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如诸葛亮一般有着神机妙算,同时是被骗到曹营,最终因为母亲的自杀,而终身不为曹操提供一计一谋,围绕着徐庶出现几个典故,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家之言,编的,真实的历史上,徐庶除了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外,没有记载为刘备提供什么计谋,也不是军师,甚至在刘备这连职务也没有,同时徐庶也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投降曹操后,基本上没有记录,为什么没有记录,因为徐庶在曹魏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的存在,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在徐庶身上,只知道徐庶在曹丕时代,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职,负责纠察文武百官上朝的仪容和外表。

徐庶之所以在魏国默默无闻,固然因为魏国人才济济,但也有几个原因:

1、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但唯才是举也是需要有名人推荐,就会更快获得重用,像曹操喜爱的谋士郭嘉、荀攸都是荀彧推荐,能够很快进入决策圈,徐庶又没有人推荐他,去投靠曹操也不受重视。



2、徐庶出身寒门。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以出身论英雄,徐庶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在魏国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

3、徐庶本身才能有限。如果徐庶真有很大的才能,曹魏还是会重用,像贾诩、张辽等人,都是从其它阵营投降过来的,因为他们个人能力突出,还是在曹魏混得非常好,诸葛亮说徐庶将来最多能做个太守,估计也夸耀的意思,正因为能力有限,只能在曹魏做个小官,不过话说回来,御史中丞也不算小了,有一千石俸禄。



许多年以后,诸葛亮在北伐时期,在审问俘虏时不意间问起过去好友的信息,听到徐庶和石韬的待遇后,感叹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魏国这么多人才吗?怎么不重用徐庶和石韬二人呢?

很简单,因为诸葛亮觉得他们二人的才能,应该能做到太守之类的二千石的高官,没有想到却不受重用,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已经是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生杀大权的丞相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许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个配角。徐庶的出现,给一直缺少一位谋主的刘备集团带来了莫大的惊喜。


但是配角终归是配角,演义中徐庶的出现就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英明神武。

所以在徐庶被曹操用徐庶母亲生死所骗后,明知是计,但为了母亲却不得不去。对着刘备上演了非常经典的走马荐诸葛。并且发誓不给曹操出谋划策,并由此诞生了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那么历史上的徐庶真的是这样吗?徐庶后来又怎样了呢?以史为鉴慢慢跟大家分说。


其实看完三国志等历史记载,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关于徐庶的大部分内容都属实。


徐庶字元直是颍川人,原名徐福,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游侠儿,有一次徐福替朋友出头,刺杀了一个仇人,被官府捉住。但是徐福满脸摸的白灰,又是披头散发,还闭口不言。官方不知道他是谁,干脆就把他绑在市场上,让大家看看能不能认出来。

之后虽然徐福被同伙给劫法场救了出来,但毕竟留下了案底,于是徐福改名徐庶,专心求学,和同郡石韬是好朋友,后来都成为当时的名士。

到了董卓时期,天下大乱,徐庶和石韬于是都避难荆州,在这里又认识了诸葛亮,结识了刘备。于是徐庶一边给刘备出谋划策,一面给刘备介绍诸葛亮,三国志记载徐庶对刘备说:荆州有个诸葛孔明,号卧龙,将军想见一见吗?

刘备说:想啊,你请他过来啊。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我们前往拜见,不可让他来见我们。


刘备这才三顾茅庐,成功请了诸葛亮出山。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个时候徐庶和诸葛亮可以说是一起辅佐在新野的刘备,但是好景不长,曹操帅军南下,刘琮竟然不告诉刘备就直接投降了。

刘备知道后已经来不及,只能和诸葛亮、徐庶率领百姓一起往南跑,结果被虎豹骑在长坂坡追上,不但老百姓大乱,刘备老婆孩子全丢在乱军之中,徐庶的老母亲也被曹操所抓。

徐庶知道自己老母亲在曹操手里之后,只能指着心脏跟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刘备这个时候也不好说啥,只能和徐庶流泪作别,徐庶就投奔曹操去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史书记载中,徐庶和诸葛亮是一起在刘备麾下共事过的,这一点和《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刘备前才推荐诸葛亮是不一样的;

而且根据上下文,徐庶母亲应该是一直跟着刘备的亲属一起行动,这样才能说明被虎豹骑突袭的时候,刘备丢了老婆孩子,徐庶丢了母亲……这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事情,徐庶知道母亲被曹操俘虏后,才觉得老母亲在乱军之中不一定安全,所以才方寸大乱,急急忙忙的离开刘备去投奔曹操。也根本没有《三国演义》中曹操欺骗徐庶母亲写信、自缢身亡的故事。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徐庶投奔曹操时,其实并不是一个人。

还记得上面说到的徐庶的同学、好友石韬吗?

诸葛四友之中,博陵崔州平是太尉崔烈的儿子,官二代;汝南孟公威也是一时俊杰。

崔州平虽然三国演义中没有记载,但以博陵崔氏的能量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都是望族来看,崔州平大概率出仕魏国。

孟公威是汝南人,家乡就在曹操治下,在荆州的时候就一度想回家,诸葛亮还劝过他说:中国这么大,你不想看看?何必非得回家乡呢?

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颍川徐庶徐元直、石韬石广元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学;

这两人关系极佳,徐庶去投奔曹操,石韬也跟着徐庶一起加入了曹操团队。

上述这些故事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事情。


等到黄初年间(220年-226年),曹丕称帝后,这时候距离两人投靠曹操已经十余年了,但是徐庶和石韬这两人才担任曹魏的中层官员,徐庶官职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石韬官职是郡守、典农校尉;这时候诸葛亮已经是蜀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再到曹叡太和年间(227年~233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诸葛亮在伐魏的时候,才听见这两人还是郡守这样的职位忍不住叹息道:魏国人才难道真的那么多吗?像徐庶、石韬这样的人才都不能得到重用吗?

徐庶最后的记载是,在太和年间之后数年,徐庶病逝,墓地在彭城,有墓碑在裴松之时期的时候还在。

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

这就是徐庶的一生,虽然没有诸葛亮这样波澜壮阔,但是从一个舞枪弄棒的游侠儿成长为御史中丞这样的曹魏中坚官员,也算是精彩的一生。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徐庶,字直元。颍川郡长社县人,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与诸葛亮是同道密友,长有书信往来,在一起高论天下大事。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因刘备与刘表同根同宗于是南下依附刘表,刘表便让刘备占居新野。徐庶知道后认为刘备乃当世皇叔而且为人仁义,于是便前来投奔刘备(三国演义中描写的绘声绘色)。而刘备这时人才稀缺见徐庶来投如鱼得水,对徐庶那是礼遇有加有知遇之恩。


公元208年,刘表在荆州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接任了他的官爵。但刘琮是个怂包,接任荆州后便准备投降曹操。刘备知道后便率众与徐庶、诸葛亮南逃,途中在长坂坡被曹军赶上,徐庶母亲被曹操劫持。徐庶恐其母在曹营有不测,便请辞刘备来到了曹操帐下。

徐庶在曹操帐下并没有向贾诩那样做到出类拔萃位高权重的顶尖人物。也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难道是曹操的谋士太多,连徐庶这样的谋士都不得重用吗?

我认为徐庶在曹操身边没有得到重用的原因有两中可能。

一来,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士,刘备对徐庶礼贤下士,而徐庶呢?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徐庶离开刘备时,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伐树向送,本来人家已经走的看不见了,刘备就叫人把树全砍了,否则看不见人了。当然这事儿曹操也肯定听说了,但曹操听说后会怎样想?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生性多疑,他肯定认为刘备这样待你徐庶,你到我这来就没有一点不为刘备考虑的?你出的计谋我是信还是不信?那么曹操把徐庶用下三滥的手法弄到他这里来无非也就是说,你徐庶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在这待着,老子要争霸天下你只要不在别人帐下给我添堵就行。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曹操当时已经是人才济济,而且对曹操也是誓死效劳。你徐庶不管有多大能耐,你一新兵蛋子怎么也比不上老兵的资格吧?倘若曹操给徐庶谋一高位,你让追随曹操老资格的人怎么看。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内乱,君臣离心。再者大家都知道有句谚语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因与刘备心理上的关系,以至于在曹操那里一言不发。即使在赤壁之战中看穿庞统的连环计也对曹操只字不提。这样一来,徐庶在曹操帐下平平无奇也就合情合理了。



虽然说徐庶一生未能如己所愿,满腹经纶无以抛洒。但在兵荒马乱枭雄四起的年代,最后因病而终也算善终,但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原love琼1


我们中国有句歇后语叫作“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历史上徐庶为什么要投降曹操?投降到曹操手下后,他的结局又是怎么样呢?

对待母亲孝顺。

徐庶本名徐福,颖川郡长社县人,家境贫寒,却为人慷慨,侍母至孝,深受乡邻敬仰。徐庶年轻时替友报仇而被官府抓捕。后受朋友帮助出狱至荆州避难,并在那里结识了诸葛亮。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来到荆州后,被刘表安排到新野。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且重义气,便投奔于他。六年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引荐诸葛亮后,与其共事刘备,直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在荆州袭败刘备时,抓获了徐庶之母,并胁迫她写信给其儿子离开刘备。为了母亲,徐庶只得离开刘备而投降了曹操。



不与好想友为敌而避之。

赤壁之战前,徐庶知道曹操必败,于是听从庞统之计,向曹操请求领兵防守关中,在那里避难。

在曹魏右中郎将等官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得知徐庶在曹魏官拜右中郎将(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御史中丞(掌管纠弹百官朝仪等事务)。


孔明叹徐庶人才得不到重用。

在诸葛亮看来,徐庶有王佐之才,凭其本领完全可以胜任宰相之职,唯此才不负其平生所学。诸葛亮想到徐庶如此的遭遇时,不禁为之连连叹息,不过仔细一想,作为归降的人员,能不能做到这等官职,也算是不错的成就了,何况中原是人才众多之地。所以诸葛亮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徐庶辞官后隐居在胶南帽子峰,曾多次造福于当地,由此被百姓们建庙祭祀。他任御史中丞数年时间,最终病逝于家,并葬在彭德城。

期待您的关注,请赐评。


史里淘声


哈哈,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而是,曹操用徐庶的母亲做人质,要挟徐庶入曹营的。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过是个为刘备和诸葛亮穿针引线的角色,在小说故事链条中无足轻重。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原因所在。

罗贯中非常会构筑故事,用一个人物就能使刘备和诸葛亮“合并同类项”,省了很多笔墨。(^V^)


皛川


毛,徐庶应该老死在边关。

赤壁之战前,徐庶也跟随曹操很不情愿的到了赤壁战场。结果看见周瑜使连环计,他知道东吴要火攻……

后来碰见庞统,徐庶向庞统问计,求脱身之策……后经庞统指点,徐庶故意向曹操主动请缨,声称曹操将魏国主力带到赤壁,唯恐边关有变,所以他愿意主动领一支兵马去边关协防……

基本上关于徐庶的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不出意料的话,徐庶应该长期驻扎在边关。毕竟曹操也知道,徐庶是不可能为他效力的。

这一段可以到赤壁那部分查。


善良之子86


徐庶枉稱智廣,連一封偽家書尚辯不清,徐母自縊,操以禮葬之,親往祭奠,其禮甚矣。庶若追隨操,也必大展鴻圖。孔明素知庶之才學,也為庶因母喪而亂方寸,未及詳察而去許都。


田長旺


徐庶投降曹操后,兑现了跟刘备的承诺,不给曹操出一计献一策,曹操也不为难他,他得以平安终老。诸葛亮叹息徐庶之才不能为刘备所用,非常遗憾


大漠飞鹰16799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打荆州,徐庶跟着刘备逃跑,中途得知母亲被曹操俘获,就对刘备说,我本想跟着你一起打天下的,现在母亲被抓,我已方寸大乱,不能帮您了!于是就到了曹操那里!诸葛亮叹息的是,曹操的人才真是多啊,像徐庶这么优秀的居然得不到重用!


仓井马丽娅


可惜了一个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