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後,阿里宣佈未來三年內將給菜鳥快遞員加薪20%,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這說明京東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已處於弱勢,已不興旺發達,有可能被市場吞沒。

京東辭退有病員工,現有取消快遞員底薪,看似是為公司振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卻折射出京東經營不善,財務緊張的局面。

企業管理需要嚴格的規章制度,但也需要情懷,更需要對職工的關愛。老闆不關愛職工,只是想法沒法把危機轉嫁於職工身上,這樣的企業遲早會在市場的大潮中被吞沒。

京東處於這樣的局面,責任在劉強東。劉強東在美國的風流事,使得京東股票市值大量縮水,京東雖是私企,但想發展,出了這樣的事情,劉強東就應辭職,以求京東浴火重生。

現在抓不住京東為何衰敗的原因,卻將問題轉嫁於普通職工,這對京東不但於事無補,還可能加重京東危機。

京東要取消底薪,而阿里巴巴卻增底薪百分之二十,這說明什麼,誰都能看的出來其中緣故,那就是京東財務已處於危機之中,並且找出的解決辦法更會加重京東危機。


春日之虎


這隻能說阿里玩的一手好營銷,自己的聲譽確實是提升去了,但同時也把京東物流置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年以來阿里已經不止一次的在不聲不響之中,就把京東搞的灰頭土臉忙於應對。

比如在2月底的時候,京東剛宣佈了高管10%裁員計劃,當時市場分析認為京東在完成高管團隊優化之後,緊接著就會對中基層員工進行裁員,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阿里則宣佈今年不會裁員,甚至還將會繼續開放招聘,此時京東自然不跟落入阿里下風,也公開表示了自己會在今年招聘1.5萬名員工。

而這次京東在宣佈了對京東物流快遞員的取消底薪、降低公積金繳納比例的做法之後,阿里緊接著又宣佈了菜鳥快遞員”裹裹接單,收入破萬”成為常態,一時之間又把京東給diss的暗淡無光,可以說這兩次阿里的表態,無論是時機還是內容,都正打在京東的痛處,讓京東有苦難言。

不過再說回來,從業務模式上面來講,菜鳥物流相對於京東物流還是具有已經的優勢的,至少在運行成本方面,菜鳥物流會比京東物流少很多,我們通常會把京東物流跟順豐物流放在一起,其實這兩者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順豐物流自打創立開始就是做的開放式物流,但京東物流其背後有一套複雜的體系來使用京東商城的發展,因此其在向社會開放的物流業務之後,整體的業務規模仍然不及預期。

從經營成本上來講,倉儲、設備等硬件方面,菜鳥、京東、順豐成本差異不大,無非是隨著規模增加而按比例變化而已;但在物流團隊的人員成本方面,這三者當中菜鳥會比是最少的,而京東物流跟順豐物流都是數據人員密集型業務,尤其是在單位成本方面,京東的人員成本甚至比順豐還高;再從快遞業務來源方面來看,菜鳥物流基本是來自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不過也有一部分是顧客自動在菜鳥驛站選擇投遞的個人快遞,順豐則是完全開放的社會物流,企業、個人、電商平臺都會提供快遞業務,而京東則不然,其目前的主要膽量還是京東商城,社會上的快遞業務佔有的比例仍舊很低,所以整體來看,京東物流的快遞業務偏少又成了其另外的一個弊端。

凡這三者加起來,最終造成了京東物流運營成本高,快遞業務卻比較低的情況,也由此導致了京東物流的整體經營壓力,反觀菜鳥物流,採用眾包的方式,納入很多快遞公司進來,自己則可以在技術創新、流程優化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未來無論菜鳥物流能不能實現現在說的快遞員收入破萬的說法,至少目前是把主要的壓力推向了京東物流這邊。


木石心志


這兩件事湊在一起純屬巧合,即使背後有商業競爭的因素,那也無可厚非,不是重點。沒有哪家企業會為了逞一口氣砸真金白銀玩。

之所在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與阿里宣佈給菜鳥快遞員加薪20%,主要是兩種不同運營模式的競爭比較結果。



京東是自建物流,京東物流是京東自家的,優點是高效率。舉個例子,我打算從買幾本書,上午京東下單,同城下午就送達,比我安排時間去書店逛逛再買回來還快。從管理角度,自建物流管理起來比較方便,就像公司給部門下指令,沒有什麼滯礙。但是,從運營角度,卻是高成本運營,只要京東自身訂單不飽和或不均勻,都會造成浪費。

例如,每個物流快遞員每天飽和訂單為100,但京東訂單平均只有60,那就相當於浪費40%。

雖然京東物流也可以自主外接訂單,但是在物流快遞這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裡,京東物流外接訂單根本沒有任何優勢,效率極低。



阿里的菜鳥網絡則不同,屬於整合的第三方物流,是阿里牽頭,招攬各主流快遞企業——如三通一達、順風——加盟。儘管阿里試圖掌控菜鳥,但在各方博弈之下,阿里並不能像京東掌控京東物流程度,例如順豐就因此退出。

菜鳥相比於京東顯然效率就要稍遜一些,同城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情形就要少得多。但是從運營上卻是“輕資產模式”,不僅不用全面承擔運營成本,而且也無須擔憂產能浪費的問題,因為各加盟的第三方物流會自行主動平衡協調阿里訂單與己方訂單,以確保產能不浪費。再者,以阿里的體量,再加上談判施壓,各加盟第三方物流自然會把阿里訂單列為優先級,這樣從效率上與京東自建物流的壓力就減小了。

好了,這樣就可以比較二者的產能效率,假如京東以60%的飽和度與菜鳥90%的飽和度競爭,相差30%,要知道,這相差的30%裡面,利潤率是更高的部分,因為固定成本在前面已經攤銷掉了,其中就包括快遞員底薪。



當京東面臨越來越逼仄的競爭空間,前有阿里碾壓,後有拼多多超越,京東要調整運營,壓縮成本,當然首先就是壓縮固定成本,快遞員底薪,這是無奈之舉。



阿里給菜鳥快遞員加薪20%,則應當是在財務測算後,減少快遞員流失,提高士氣,促進效率的有效措施,雖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減少了替換成本(招聘、培訓、成長等成本),提高了績效,整體上是划算的。

至於阿里給菜鳥快遞員漲薪,是否就是對標京東,落井下石,根本就不重要。沒有金剛鑽,賠本賺吆喝?外行看熱鬧才這樣看吧!


唐映紅


簡單來說,就是兩點:劉強東重新定義“兄弟”,菜鳥重新定義“月入過萬”

今天,外媒報道稱京東最多削減8%的崗位,對應最多有1.2萬人要下崗。聯想前幾天京東物流要取消快遞員底薪,真是感慨風雨欲來風滿樓。

劉強東總把京東員工稱為兄弟,現在卻調薪裁員,真是重新定義了兄弟。

倒是阿里的菜鳥沒有與快遞員稱兄道弟,要通過提升寄件服務,幫助一線快遞小哥增收20%,讓“月薪過萬”成為新常態。

是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其根本:

1、京東自建物流,成本太大,當年電商業務突飛猛進,還能支持這樣的高投入,如今電商增速下降,沒法支撐自建物流繼續鋪張浪費。

2、物流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規模越大,浪費越少,成本攤薄,越發經濟。

京東物流自給自足,實在比不了菜鳥,後者與百世、順豐、申通、中通等整合資源,互相補充,效能遠高於單打獨鬥。

所以,這個時候菜鳥才敢說幫快遞員提薪,而京東卻要對快遞員“動刀”。

一邊是吃香喝辣,一邊是吹燈拔蠟,這世道,真是不服不行。






郝聞郝看


今年是京東比較困難的一年,劉強東事件至今才平息了,目前,京東不僅裁員還取消了快遞員的底薪,這對於快遞員來說,本來收入就不高的他們,更加難上加難了!許多京東快遞員表示,面對這樣的現狀,是該好好為以後的生活好好打算了。劉強東作為老闆,在之前的種種報道中說明,他對每一位員工就像家人一樣,像兄弟一樣,之前平時的時候待遇福利也是挺豐厚的!突然之間取消了底薪,對於快遞員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攬件進入績效,調低了快遞員的公積金係數......很多快遞員表示反對,並已經有員工已經離職。

阿里在未來三年內將給菜鳥快遞員加薪20%,京東快遞員紛紛坐不住了!馬雲更懂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薪20%的確夠吸引人的!而且馬雲作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對於員工,他知道一家好企業是會和你談錢的。“快遞員勞動強度大,平均收入不高,菜鳥方便了消費者在線寄件,也為快遞員收入帶來明顯增長,讓他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有助於快遞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即使京東再怎麼困難,對手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共享人才APP


謝謝您的問題。菜鳥這個時候談加薪,明顯是以京東對標。

菜鳥和京東對標很明顯。對於劉強東和京東,要取消快遞員的底薪,降低快遞員的公積金,大批快遞員萌生了離職的念頭。對於菜鳥裹裹,今後三年要接入數十萬的快遞員,讓快遞員的收入增長20%以上。且不說菜鳥和京東快遞員目前的收入,只說兩者對快遞員的態度,又趕上發佈消息是前後腳,立刻就能對比聯想,分出高下,菜鳥對京東的競爭意味十足。



菜鳥此舉對京東的影響。加薪對快遞人員來說是極大的誘惑,京東的快遞員很有可能會進入菜鳥陣營。通過挖人,菜鳥裹裹對京東物流造成強大威脅。兩相對比,京東的內憂外患會被人更加質疑,劉強東的管理與政策,也更成為眾矢之的。京東困難的時候,最怕與人比。

菜鳥下一步野心勃勃。第一,菜鳥裹裹APP聯合了中通、圓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據統計快遞員需求量為40萬,隨著快遞員增加、服務區域擴大,菜鳥果果的線上用戶會大幅增加。據統計,菜鳥裹裹的2小時極速上門取件已經覆蓋284個城市,覆蓋多線城市和偏遠地區,這是對京東物流的全面競爭。第二,菜鳥裹裹身後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佈局快遞和物流,給了菜鳥裹裹資金等資源扶持。阿里巴巴已經和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建立了合作關係,堅定不移地發展新零售。第三,阿里持續投資物流企業,就是聚集合力,搭建智能物流網絡,包括無人倉儲、物流科技、智慧物流、機器人都將涉及,阿里巴巴做技術,京東很難匹敵。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感覺有一絲憂慮,但是又說不出具體原因。

京東 無底薪用工策略,滿大街送餐的騎手拿著每一單的提成,網約車司機 跑一單賺一單,都是 在說,你今天不出門 就沒有收益,手停下來,嘴巴就要停下來。

這種點對點精準化用工,勞動合同 職工醫保社保 怎麼辦?生病 養老 意外事故 等等,這一切都留給了社會。這種生產創新 社會創新 到底能夠肩負 多大社會責任?

關鍵是 這種模式的興起 會讓越來越多的人 加入這種 就業模式,這對社會 是怎樣一種影響 需要時間證明,也需要社會高度警惕。

家庭要對每個成員負責,企業要對每個員工負責,國家要對每個公民負責。每個人都要有歸屬感,你屬於 集體一份子。每個人都是 長期工,不是做一天算一天 ,拿提成 多勞多得的零時工。

這種數千萬人就業的新模式 需要高度警惕


令狐沖101


如果簡單來看,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只是一個公司薪酬制度的變化。只是如此大幅度的硬著陸,會讓外界認為,這裡面可能並不簡單。

中國最大的兩個電商平臺,在發展物流上走上兩條不同的路。在不同階段,做出了不同選擇。目前來看,阿里的模式對適應市場來講更為流暢,而京東有可能存在些發展的壓力。

京東以自建物流聞名,京東現在已經不怎麼愛打價格戰了,甚至在價格實惠方面跟拼多多也沒有什麼可比性。但是物流體驗好,是眾多消費者給京東的加分。也許保證更好的利潤,以及更好的服務,對於電商企業來講,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動能。

自建物流,對於京東來說,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可以在成本控制上做到極致。但自建物流,前期投入非常巨大,而且伴隨市場規模的擴張,後期需要持續投入,簡單地說,這種模式是很難可持續發展的。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類比,你有一千萬自有資金,可以種植1萬畝地,可以供應鎮裡的糧食需求。但鎮裡面的人口在不斷增長,1萬畝很快就不夠了,需要10萬畝,這時候你沒錢投資了,就需要控制人口增長。京東大致救治這麼幹的,它要打通全產業鏈,但資本是跟不上需求的。

阿里這個鎮更大,但阿里把糧食生產全部交給合作伙伴,他們投資他們收益,1萬畝不夠就有10萬畝,10萬畝不夠就100萬畝,人口增長多少,總有更多的夥伴投資。

對於目前來說,一方面電商增長速度在放緩,但覆蓋面在繼續擴大。原來京東比如說覆蓋到縣城這個關,那麼有足夠的資本支持。但伴隨市場覆蓋到鄉村,京東很難在鄉村一級全覆蓋,這個投資是海量的。

阿里的菜鳥,是整合大量快遞巨頭而來的,阿里就不需要在這一方面做大的投入,主要是在技術支持上做自己的貢獻。

所以在未來,伴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吃獨食”越來越難,而通過整合資源,加大合作,分享增長必然是一個主流趨勢。


波士財經


劉強東重新定義兄弟,阿里菜鳥不斷加薪!隨著電商市場的洗牌,京東和阿里這對冤家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一邊京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另一邊,阿里正帶著員工們吃香的喝辣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京東已經全面取消了旗下所有快遞員的底薪,並且還增加了每位快遞員的收件任務量,這將直接影響考核成績。不僅如此,京東還要大面積裁員,比重高達8%,那些性價比低、因家庭或身體原因而不能拼命工作的員工將被裁掉。按照京東的員工數量來算,此次裁員將波及1.2萬名員工。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則新聞都有些吃驚,曾經和員工稱兄道弟的劉強東,現在卻親手把自己的兄弟裁掉。自劉強東美國風波以來,京東的股價一直萎靡不振,加之拼多多、蘇寧易購等競爭對手日益強大,今年京東的壓力肯定不會小。

我們不可否認,劉強東天天和員工稱兄道弟,確實是籠絡了不少人心。但是有誰想到,能坐上這個位置的商人,心裡算得比誰都清楚,怎麼可能和真正的底層員工做兄弟呢?在他們的心中,也許只有如何壓榨他們的勞動力吧!

果不其然,當京東遇到困難時,劉強東第一個開刀的對象就是員工。有內部員工透露,這次京東取消快遞員的底薪,每位快遞員的工資要減少2000元左右。並且,裁員消息鬧得人心惶惶。回想劉強東之前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會讓“一病窮三代”的事情發生在京東員工的身上,可如今卻要親手裁掉那些“因身體原因不能拼命的員工”,真是諷刺啊!



而相比京東,老對手阿里的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不僅準備大面積擴招員工,還預計三年內給菜鳥裹裹的快遞員加薪20%,簡直不要太爽。相信大家都知道,阿里這幾年的重心一直放在自身快遞系統的建設上,加薪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估計這樣一對比會有不少京東員辭職加入菜鳥裹裹的懷抱中!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劉強東這個人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我只想說,不論是高科技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只要工人賺不到錢的,都是在耍流氓。

在科技大爆發時代,互聯網風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京東之所以能迅速做強做大,是因為懂得什麼叫做酒瓶裝新酒,跟科技技術沒太大關係。它是以淘寶的模式為基礎,主打精品,以嚴進優出的機制,提升了消費者滿意度而得以立足於電商領域,後期通過不斷拿投資者的錢補貼用戶,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體系,又涉足於互聯網金融領域,才保障了自己的利潤來源。

然而,隨著社交電商領域的不斷髮展,電商利潤開始進入碎片化階段,也就是說,誰擁有更多的粉絲,誰就有更大的發展機遇。在電商巨頭阿里,社交巨頭騰訊,自媒體巨頭頭條等企業用戶的衝擊下,京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作為企業最末端的物流部門從業人員,自然是會受到最早的衝擊,企業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問題,縮減各項經營成本是不得不採取的辦法,取消快遞員底薪,可以形成狼性競爭,實現末尾淘汰的機制,為企業省下一大筆資金。但這手段有利也有弊。

而現在的淘寶實力太大,它可以不再依靠百度的搜索流量,不依靠騰訊的社交流量,剔除電商這個業務,它的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眾籌,物流等業務都是做得有聲有色,是個不缺錢的主。

淘寶在京取消自家快遞員底薪的時候宣佈在三年內給自家快遞員增加底薪,是棋高一著的舉動,表面看是企業自身的決策,是提升了旗下工人的待遇,背後卻是與京東這些企業做競爭。當京東的物流工人越來越辛苦,收入越來越低的時候,跳槽在所難免,那麼,淘寶待遇這麼好,不去淘寶去哪裡?這時候,淘寶得到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物流工人加盟,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崗前培訓成本,還省去了很多投入成本,那麼,再過幾年,兩家企業之間的決策留言有了高下之分。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