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足”──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地區主要位於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屬於智利,幾乎包括阿根廷本土南部的所有土地。面積約673,000平方公里(260,000平方哩),由廣闊的草原和沙漠組成,從南緯37°伸展到南緯51°。其邊界大約西抵巴塔哥尼亞安地斯山脈,北濱科羅拉多河,東臨大西洋,南瀕麥哲倫海峽;海峽南面的火地島分別隸屬於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劃入巴塔哥尼亞的範圍內。巴塔哥尼亞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區。西班牙語中,“巴塔哥尼亞”是“巨足”的意思。巴塔哥尼亞高原,自然環境獨具特色,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

“巨足”──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高原北起南緯36°的科羅拉多河,南到火地島,西接安第斯山,東臨大西洋。面積786938平方千米,約佔阿根廷領土的28%。包括內烏肯、里奧內格羅、丘布特、聖克魯斯4省和火地島區。是個自然地理環境比較獨特的地方。

巴塔哥尼亞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闢有大量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位於聖克魯斯省西南部冰川國家公園內的佩裡託·莫雷諾大冰川,高達3600m,綿延200km,冰層不停地移動斷裂,加上呼嘯盤旋的山風,公園裡充斥著雷鳴般的巨響。內烏肯省西北部拉寧國家公園裡有21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m的拉寧死火山。這裡還保存著遠古原始森林,樹高幹粗,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巴塔哥尼亞地區,還分佈著內烏肯省布蘭卡沼澤自然保護區、聖克魯斯省佩雷託·莫雷諾國家公園、火地島國家公園保留地、丘布特省瓦爾德斯半島國家海洋公園等壯美的自然景觀及保護區內的駱馬、兀鷹、美洲豹、海獅、海象、企鵝等珍貴動物。

“巨足”──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東作階梯狀傾斜,東部則以陡峭的懸崖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現代乾旱氣候的影響,地表多冰蝕谷、冰磧丘、冰緣湖積冰水沉積及多種風蝕、風積地貌。

巴塔哥尼亞氣候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受大陸面積狹窄、居安第斯山背風位置及沿海福克蘭寒流等的綜合影響,荒漠直抵東海岸,但大陸性特徵不很強烈,冬夏沒有極端的低溫和高溫,7月均溫0℃~4℃,1月均溫為12℃~20℃。降水稀少,全區年均降水量不超過300mm,並呈自西向東遞減趨勢。風力強盛,常吹時速超過110km的狂風,塵暴不斷。

“巨足”──巴塔哥尼亞

1519年,隨麥哲倫環球旅行到達今天裡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附近的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看到當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腳著胖大笨重的獸皮鞋子,在海灘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便把這裡命名為巴塔哥尼亞。出身於葡萄牙騎士家庭的麥哲倫,以騎士名字Patagon(Patagon是16世紀時一部著名騎士小說的主角)命名之,而“Patagon”西班牙語含義亦為指大腳的人。南北長2000公里的巴塔哥尼亞,就是美洲的大腳,延伸在南美洲的最南端。它位於科羅拉多河與美洲大陸南端的合恩角之間,面積達90萬平方公里。其南方接壤南極洲的冷漠冰層,北方則是草高馬肥牛仔奔飛的帕潘斯草原。巴塔哥尼亞藏在其間,藏著它浩瀚的憂鬱。即使在不久以前,這裡還象傳說中的土地,這片廣袤而人煙稀少的地區,還是偏僻的代名詞--“finisterrae”(西班牙語),意思是地球最終的盡頭。

16世紀末,西班牙人想使巴塔哥尼亞沿海地區殖民化,以肅清英國海盜,但在聖馬蒂亞斯(San Matias)海灣建立一個耶穌會殖民地的計畫失敗。1778年英國試圖在上述海灣殖民,西班牙人的反應是在巴塔哥尼亞首先建立兩座城市:聖何塞(San Jose)及別德馬。1780~1807年西班牙人在德塞阿多港建立了一塊殖民地,但3年後這一地區已無歐洲人的殖民地。

“巨足”──巴塔哥尼亞

阿根廷獨立後,直到1870年代通過“征服沙漠”之役征服印第安人之前,巴塔哥尼亞幾乎一直不受白人移民注意。此後阿根廷政府計劃向該地區移民,並使之成為國家的組成部分。雖然人們因各種原因,如開發經濟資源、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等來此定居,但移民仍不甚踴躍。當地的地下財富特別吸引智利的移民,智利人希望臨時工作而不是長期定居,這些人現在占人口的最大部分。除裡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和沿內格羅河流域上游的城鎮有較大人口聚集地外,巴塔哥尼亞人口稀少,主要在農村。

“巨足”──巴塔哥尼亞

歷史趣聞

阿若奧卡尼亞和帕塔哥尼亞王國(西班牙語:Reinode la Araucania y la Patagonia;英語:Kingdom of Araucania and Patagonia,也稱為新法蘭西) 位於南美洲南部,於19世紀中葉由一名為奧雷利耶-安託萬·德·圖龍(Orelie-Antoine de Tounens)的法國律師和冒險家所創建。當時土著的馬普切人陷於一場絕望的保存自身獨立的武裝鬥爭中,面臨智利和阿根廷政府的敵對軍隊和經濟侵蝕,他們覬覦馬普切土地的農業潛力。

在1860年訪問該地區時,奧爾利耶-安託萬開始同情馬普切人的事業,而馬普切人的領袖反過來選舉他升任國王的職位,他們可能認為由一名歐洲人代表他們,這一事業可以更好地運作。之後奧爾利耶-安託萬建立了政府,設定了藍白綠色的國旗,並以“新法國” (La Nouvelle France) 名義鑄造了該國的錢幣。

他試圖讓馬普切被國際認可的努力,被智利和阿根廷政府所阻撓。他被逮捕,投入監獄,並被以多個理由驅逐。奧雷利耶-安託萬一世國王於1878年在法國貧困潦倒而死。多年來,他都在為重獲王國的合法性而鬥爭,如今都付諸東流。

國王的繼位者菲力浦王子現正在法國生活,已放棄了他的前輩對王國統治權的權利,不過他仍然記得奧爾利耶-安託萬,在為馬普切人進行的自治鬥爭不斷提供幫助,從1988年起,他曾授權鑄造40種左右的白銅、銀、金和鈀材質的錢幣。

“巨足”──巴塔哥尼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