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墾荒隊員盧育生:難以忘懷,大陳墾荒歲月

2019-04-12 13:56 | 台州日報

老垦荒队员卢育生:难以忘怀,大陈垦荒岁月

盧育生(中)與墾荒隊員們。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94歲的盧育生住在臨海一家養老院裡,兒孫時常前來探望做伴,晚年生活怡然自得。

他的一生經歷是波瀾壯闊的,從山東日照一個貧農家庭少年長成,到抗日戰爭時期為駐村解放軍部隊傳遞信件,再到參加日照南湖區委工作,而後渡江南下,先後在溫嶺縣委、海門直屬區、台州地委、大陳工委等任職,1956年帶領墾荒隊員上大陳島,後來在路橋鎮委、溫州地區交通運輸局、台州地區物資局等工作,直至離休……這其中,擔任大陳島志願墾荒隊第一任隊長,無疑是他的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受命

1956年1月28日上午,為慶祝海門直屬區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順利完成,海門舉辦了盛大的遊行活動,街市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陣響。臨近中午,正在參加遊行的盧育生接到了領導電話,讓他即刻前往溫州,參加一個會議接受一項任務,但沒有講是什麼內容。

“我乘班車趕到溫州,天色已黑,與有關同志簡略交談後,馬上到溫州市人民大會堂出席會議,這才知道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已經組成,當晚召開大會舉行授旗儀式,並指定我帶領墾荒隊登上大陳島,從事墾荒開發建設。”盧育生回憶,“我代表墾荒隊,從青年團中央的代表、中共溫州地委和中共溫州市委領導的手中,接過繡著‘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十個大字的旗幟,和全體墾荒隊員一起宣誓:‘堅決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大陳島。’”

1月29日上午,溫州市人民廣場舉辦了隆重的歡送墾荒志願者赴大陳島開發建設大會,三萬多人前來歡送,墾荒隊員們穿過五馬街,直奔祖國的大陳島。

大陳島墾荒建設的重任,怎麼會突然落在盧育生的身上?

原來,他曾在青年團台州地委擔任組織部長,大陳島解放後設立中共大陳工作委員會,他被調去擔任工委副書記,後又調任海門區委宣傳科長。這些經歷使他對大陳島的工作和環境十分了解。

“墾荒隊員上島之前,海門區、大陳工委以及駐守大陳島的部隊,早已做好了許多具體的準備工作,對墾荒隊員的生產、生活安排,都有比較可行的計劃。”盧育生說,“按照中共溫州地委的決定,我擔任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隊長,青年團溫州市委青工部長王宗楣擔任墾荒隊副隊長。海門區委還派農業技術幹部郭壽江同志、畜牧獸醫陳梓強同志,擔任墾荒隊農牧業生產指導。”

上島

“1月31日,我帶領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當時還沒有交通船碼頭,歡迎隊員們上島的部隊駐軍戰士,捲起褲管下水,把墾荒隊員一個一個背上了岸,再用部隊的軍車把隊員們送到南田村、南磊坑村的駐地。”盧育生回憶。

1956年2月2日,227名青年墾荒隊員冒著隆冬的寒風,踏上大陳島最高峰——鳳尾山頂峰,在“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旗幟下,舉臂莊嚴宣誓:“我是一名青年志願墾荒隊員,志願來到祖國的大陳島,面對著祖國的海洋,背靠著祖國的山河,腳踏著海防前哨,肩負著人民的希望。我們宣誓,堅持到底,決不退縮,與英雄的邊防軍一起,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園……”

接著,團中央代表揮鋤動土,全體墾荒隊員跟著翻開了荒蕪的土地,邁出了艱苦創業的第一步。

這群平均年齡不滿20歲的青年,離開繁華的城市,離開溫暖的家人,來到荒蕪了一年的大陳島上,等待著他們的是前所未有的艱苦困難。如何帶好這支天真爛漫的隊伍,盧育生深感責任重大:“要關心愛護他們,要培養他們成長,要與他們同甘共苦、戰勝困難。”

生產

大陳島山地土層厚,土質肥沃,雨量充足適宜,冬暖夏涼無冰期,一年四季長青。根據獨特的地理優勢,墾荒隊上島後,優先發展農業和畜牧業。“我們將墾荒隊員編成若干個生產小分隊,邊幹邊學,在實踐中不斷磨鍊。”盧育生回憶。

1956年,盧育生和隊員們海上運糧涉險的經歷,他至今想起還覺得後怕。

那時颳大風,風力八到九級陣風十級,單獨生活在竹嶼島上牧羊的隊員,因大風五六天不停,面臨斷炊。

“不能讓隊員有危險!”盧育生下決心要把糧食運過去。他挑選了包括小隊長在內的4名身強力壯的隊員,和他們一起駕著舢舨、撐起風帆渡海。但風力實在太大,將要靠岸時,一陣大風颳過,把舢舨颳了個側偏,艙內進水了。在這危急關頭,他們齊力扯斷帆繩,復位船體,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墾荒隊從農牧業生產起步,很快又建立了漁業隊,向海洋進軍,那是比在陸地上搞生產更艱苦更危險的作業。

有一次,盧育生跟著打洋船出海捕魚。船到洋麵,他就開始頭暈目眩。船隨海浪起伏而顛簸震動,人站著不穩躺著不行。他深刻體會到出海的艱辛,感受到這群年輕隊員咬牙堅持的不易。

在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難免有一些隊員思想會產生動搖,“有的人借請假回家探親不歸隊了,有的人說要報考求學就離隊了”。盧育生組織隊員們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學習英雄模範事蹟,重溫上島時的宣誓,隊員們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就這樣,最艱難的第一年就過去了。這一年,墾荒隊員們為大陳島的開發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開了個好頭。

情誼

1957年5月,盧育生調任路橋鎮委第一書記,告別大陳島。隊員們一路把他送到碼頭,送到船上,一一和他握手告別。許多人流淚了,他也被感動得眼眶溼潤。船離開碼頭很遠了,盧育生回頭,隊員們還站在那裡……

1960年7月,溫州地委專員帶慰問團到大陳島慰問演出,並宣佈墾荒隊完成歷史使命,從此載入史冊。

大陳島舉辦墾荒三十週年紀念活動時,盧育生回到島上:“大陳島變化很大,寬闊平整的大街,一座座新房,新建了商店門市、招待所、飯店、水產冷庫、油庫、公路、防洪大壩。還有小學、中學,全都大變樣……住在島上老隊員,已成為各單位骨幹,李光旦任綜合商店經理,謝海松任信用社主任,葉榮華任電廠副廠長,繆茜茜、張菊蓮任醫院副院長……墾荒隊員陳顯坤為救人不幸犧牲,被追認為烈士,我到烈士墓地去看他。”

盧育生的長子盧平新告訴記者,父親前幾年著手寫回憶錄,趁著記性還好將一段段歷史真實地記錄下來。他也是在幫父親編回憶錄時,才得以對大陳島墾荒的歷史有詳細瞭解。

相比一段段“光榮事蹟”,盧育生自豪地與子女多次談起的,反而是墾荒歷史任務完成後發生的一件小事。

1973年,在工資改革中,幾名老墾荒隊員找到盧育生,告訴他墾荒隊員工齡如何計算成了難題。盧育生立即到台州地區勞動局找李毅局長,對墾荒隊員的組成作了具體介紹。後來,經李毅局長同意正式發文,將大陳島墾荒列入工齡計算。

“雖然離開了大陳島,但我一直牽掛著隊員們。十多年後能為隊員們辦一件實事,也算不辜負他們對我的信任……”盧育生動情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