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鎮,年近50歲的楊金波是遠近聞名的“葫蘆大王”。在他的美葫軒工作室,房頂上掛著葫蘆,展廳裡擺放著葫蘆,雕刻葫蘆、彩繪葫蘆、烙畫葫蘆、如意葫蘆等應有盡有。這些葫蘆工藝品都出自楊金波的製作團隊,他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通過手工藝扶貧助殘,讓每個人都能自食其力。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2017年10月,楊金波在佔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裡成立了葫蘆工藝創作室,開始專心製作葫蘆工藝品。楊金波痴迷鑽研葫蘆,四處拜訪名師,掌握了葫蘆種植、加工技藝。學成歸來,他在自家地裡種植了四畝地24個品種的葫蘆。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當下,直播平臺給了創業的機會,楊金波正在打造一個營銷團隊,邀請身患肌無力症的歌手孫全偉加入進來,通過講故事、表演才藝等方式吸引線上客戶,讓更多人瞭解葫蘆產品。通過直播平臺,葫雕小師傅王明宇認識了楊金波,從哈爾濱來到禹城,負責葫蘆產品的創意和開發。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楊金波的工作室,身患殘疾的王洪軍和劉學正在雕刻作品。王洪軍學習葫蘆雕刻之前,沒有穩定工作,參加禹城市殘疾人文化創業技能培訓後,與楊金波結緣,選擇留了下來。劉學為了固定葫蘆,還特意製作了一個模具,用鬆緊帶勒住葫蘆,以便於精雕細琢。

禹城“葫蘆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工作室裡,還有退休老師張培軍在發揮餘熱,大學生小麗前來實習,楊金波讓更多人有了展示技藝和學習的平臺。楊金波的葫蘆裡裝滿了“扶貧助殘經”,他特意招聘身患殘疾的工人,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找回自信,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道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注重挖掘民間藝人和傳統手工藝者等本土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號召大家發展特色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鎮黨委書記訾丙軍聽說楊金波的事蹟後,曾多次登門調研,併為楊金波當起了義務推銷員。

(李佔鋼 崔忠偉 胡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