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年近50岁的杨金波是远近闻名的“葫芦大王”。在他的美葫轩工作室,房顶上挂着葫芦,展厅里摆放着葫芦,雕刻葫芦、彩绘葫芦、烙画葫芦、如意葫芦等应有尽有。这些葫芦工艺品都出自杨金波的制作团队,他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通过手工艺扶贫助残,让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2017年10月,杨金波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里成立了葫芦工艺创作室,开始专心制作葫芦工艺品。杨金波痴迷钻研葫芦,四处拜访名师,掌握了葫芦种植、加工技艺。学成归来,他在自家地里种植了四亩地24个品种的葫芦。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当下,直播平台给了创业的机会,杨金波正在打造一个营销团队,邀请身患肌无力症的歌手孙全伟加入进来,通过讲故事、表演才艺等方式吸引线上客户,让更多人了解葫芦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葫雕小师傅王明宇认识了杨金波,从哈尔滨来到禹城,负责葫芦产品的创意和开发。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杨金波的工作室,身患残疾的王洪军和刘学正在雕刻作品。王洪军学习葫芦雕刻之前,没有稳定工作,参加禹城市残疾人文化创业技能培训后,与杨金波结缘,选择留了下来。刘学为了固定葫芦,还特意制作了一个模具,用松紧带勒住葫芦,以便于精雕细琢。

禹城“葫芦大王”的幸福生活

在工作室里,还有退休老师张培军在发挥余热,大学生小丽前来实习,杨金波让更多人有了展示技艺和学习的平台。杨金波的葫芦里装满了“扶贫助残经”,他特意招聘身患残疾的工人,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找回自信,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注重挖掘民间艺人和传统手工艺者等本土人才,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号召大家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党委书记訾丙军听说杨金波的事迹后,曾多次登门调研,并为杨金波当起了义务推销员。

(李占钢 崔忠伟 胡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