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


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4月11日,以“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為主題的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歐敏行女士,以及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的40餘位國際一流博物館館長或代表、國內50餘位博物館館長或代表和相關專家學者出席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主持。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據悉,此次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為貫徹響應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倡議精神,落實關於加強文明交流互鑑、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講話精神,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繼續加大與國外名館特別是國家博物館合作力度組織的重要活動。

  劉玉珠在致辭中說,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世界人文交流的重點和亮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眾多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次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一定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啟發國際博物館界關於“博物館功能和使命”的深度思考和新的實踐,為博物館國際交流合作開闢更大空間。

   論壇開幕式上, 王春法作主旨發言,並與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費舍爾共同見證《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首發。論壇為期兩天,設有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藏品與展覽交流、智慧博物館建設、展覽的多樣性呈現三個分議題,並有望達成成果性文件《國博共識》。

  同日上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1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級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以及柬埔寨、阿曼、俄羅斯、波蘭等國博物館館長及代表出席展覽開幕式。

   張旭表示,文化和旅遊國際合作是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世界各國關係走深走實的重要途徑。而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希望本次展覽成為中國與各國博物館一道分享彼此優勢資源、管理經驗、凝聚智慧、共謀發展的新機遇,助力各國間文化交流繼續朝著更好方向發展的美好期許。

  王春法說,此次展覽是落實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倡議和2018年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大會聯盟章程的具體舉措。唐朝詩人王維詩有“人作殊方語,鶯為舊國聲”之句。“殊方”意為遠方異域,本次展覽以“殊方共享”為題,就是要讓世界人民共享人類文明之光。

  關強說,希望各聯盟成員充分利用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這一橋樑,深度挖掘並整合絲綢之路歷史文化資源,在文物展覽交流、博物館建設發展及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開展務實交流與合作。

  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234件(套),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單元,全景式展現絲綢之路不同文明、文化之間對話交流、相互借鑑的珍貴史實和重要意義。展覽展至7月1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