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 ID:oncology_doconline( )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2018年7月,一部《我不是藥神》在我國颳起一場關於腫瘤“天價藥”的強勁輿論風暴,其中“印度仿製藥”以“有效、低價、不合法”的標籤被人們記住。然而令人們沒想到的是,僅僅7個月後,相似的情節就在山東聊城真實上演,網友將之稱為“我不是藥神2”。

該事件大致過程:

據山東聊城市民王玉青反映,其父親在聊城市腫瘤醫院治療期間,因治療效果不佳,主治醫生陳宗祥給推薦了一款名為“卡博替尼”的抗癌藥,後她從陳宗祥醫生介紹的其他患者家屬手中買到兩盒“卡博替尼”,每盒13000元,藥品是印度生產的。但其父親服用一段時間後,出現嘔吐、厭食等反應,她到濟南、北京的大醫院諮詢後,被告知此款抗癌藥不能服用,於是停藥。其父親2018年11月去世後,王玉青把買來的“卡博替尼”送到當地食藥監部門鑑定,鑑定結果顯示為“假藥”。

腫瘤晚期病人無藥可醫,醫生推薦未獲註冊的進口藥物,患者死亡後,家屬因治療效果不佳,試圖追究醫生推薦“假藥”的責任……2月25日,山東衛視《今日聚焦》欄目報道該事件後,一時間在醫學界和公眾輿論中引發廣泛熱議。


卡博替尼有多“假”?

《我不是藥神》中,警察曹斌在接到製藥公司舉報“假藥”的案件時曾表示:“販售假藥傷天害理,我義不容辭。”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但在調查後發現另有隱情,他去找局長想解釋一下後,又有了如下一段對話: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在本次山東聊城“假藥”事件中,卡博替尼就在扮演著類似的角色,目前該藥尚未在我國上市,因此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假藥”。

卡博替尼(XL184),江湖俗稱184,是一種多靶點的口服廣譜抗癌靶向藥,已經在甲狀腺癌、腎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軟組織肉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實體瘤以及骨轉移瘤中,顯示了較好的療效。可能正是因為其靶點多,療效較好且廣譜,卡博替尼常被人稱為靶向藥中的“萬金油”。但其實目前美國FDA正式批准的適應症僅包括三種癌症(四個適應症),分別是甲狀腺髓樣癌、腎癌(一線、二線)、肝癌(二線)。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所以說卡博替尼並不屬於那種“傷天害理”的黑心假藥,它確有其效。但是根據山東衛視《今日聚焦》欄目畫面顯示,該事件中患者服用的是印度Lucius公司的卡博替尼,而在互聯網上基本檢索不到“Lucius公司”的相關信息,因此該事件中患者所服用“卡博替尼”為真假性也隨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據微博@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介紹,目前賣給王玉清第二瓶卡博替尼的代購於2月27日被警方帶走,目前羈押於聊城看守所。據悉,他也不是專業代購,是其父親癌症自用,去世後還剩了兩瓶卡博替尼,就轉讓了一瓶給王玉清。他的妻子經常往返印度公出,因家人患癌結識了不少病友互助,就從印度帶回各類仿製的抗癌靶向藥給他們治病用,濟南很多病人都靠他帶藥,至此該渠道已中斷。目前未知其是否從中獲利,或獲利多少。


患者的痛苦與無奈,醫生的無能為力與無奈

《我不是藥神》中,一位癌症老奶奶叫住排查“假藥”的警察時,說了一段話讓很多觀眾淚目,“這藥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嗎......”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對於很多患者而言,一個藥雖然還不能證明有效,但是也沒有證明無效,他們會像溺水的人拼命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願意嘗試各種治療方法。

在很多病友群中,大部分患者或家屬不知道卡博替尼是什麼,但是都聽說過“184”。“不管什麼癌,先拿來吃了再說”,因為卡博替尼具備的廣譜性,不少病友群的管理員不管基因檢測結果,簡單問兩句病情就開始熱情推薦184,也確有人盲試效果不錯。

也正因此,很多人覺得陳宗祥醫生的操作“沒毛病”——此前患者已使用過PD-1、阿帕替尼等多種藥物,對病情的控制都不理想,在窮途末路之際,醫生推薦卡博替尼“搏一搏”的心態可以理解。

不過,陳宗祥醫生在建議使用卡博替尼的時候,明確告訴了患者家屬此藥在國內沒有上市。同時家屬王玉清是在自己買不到藥物後,再次求助於陳宗祥醫生,陳醫生出於對患者的同情心將之前購買過該藥的一位患者家屬聯繫方式交予其,讓她自行聯繫。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醫者仁心,在尚有選擇時很多醫生真的難以做到閉口不言吧。上海的一位知名專家就曾闡述過這一困惑,“這些吃著國內沒有批准的藥物的病人來找我看病,我們作為醫生是指導還是不指導呢?”於情,他應該幫助這些患者;於理,對於沒有在我國審批上市的新藥,藥效和不良反應都是未知的,醫生不應該私下指導。

這場博弈中陳醫生選擇了前者,所以當後來事件發生後他百口莫辯。法律終歸是法律,任何人都不能逾越。陳宗祥醫生因“建議使用假藥”被醫院停職處分並被警方帶走調查,於3月1日晚結束配合調查回到家中。對於此次事件,陳醫生的妻子堅稱他沒有從中獲利,並稱“丈夫從醫30年也因此寒了心,稱再也不想當醫生了”。

這場官司,得益的是誰,失敗的又是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鏡子。


如果能夠存留於光明,誰會願意委身於黑暗呢?

從《我不是藥神》第一次將確有臨床療效的“進口假藥”使用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到聊城“卡博替尼”案再次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問題一再被提出。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位醫生認為:“一種藥推不推薦病人用,不能完全取決於藥物療效,而在於獲益要大於風險。萬一腫瘤控制住了,併發症死了怎麼辦?”靶向藥並不是“仙丹”,都存在副作用,也可能加重原有症狀,還可能會增加一些新的不良反應。

用生命試驗尚未在我國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所釀造的悲劇並不罕見,但我們又如何能因此杜絕“藥神”的出現呢?活下去是所有患者的美好希冀,但如果能夠光明正大,誰又願意委身於黑暗。

“我不是藥神2”: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真實!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去年《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發了社會對抗癌藥降價話題的普遍討論,去年我國實施了進口抗癌藥的零關稅,把17種臨床急需、療效好的抗癌藥納入醫保範圍等舉措,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他也表示,目前我國的醫改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我國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力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對此,全國政協將繼續關注,圍繞難點熱點重點積極開展工作,共同推進醫改取得新的進展。

目前全國“兩會”正如火如荼地召開,我們期待著更多惠民利好的政策出現。3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鬍靜林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表示,“抗癌藥進入醫保是第一步,怎樣讓患者儘快用上談判藥品,非常重要。”胡靜林說,國家醫保局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明確談判藥品費用不佔原來的醫保總額預算,二是會同有關部門明確不得以“藥佔比”等為由影響抗癌藥的使用。目前看來,抗癌藥“落地”情況比較順暢。

我們期望著被更多的和煦的春光普照,一如《我不是藥神》的結局一般:

“別再賣你那藥了,現在沒人吃了。”

“為什麼?”

“正版藥進醫保了!”

希望有一日

醫生再不用小心翼翼的開“假藥”了

患者也不用提心吊膽的吃“仿製藥”了


沒有神的光芒,你我生而平凡。

生命依舊短暫,短暫的地久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