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古时候“村”就代表着居民组织

因而叫“新村”的小区

大多带有明显的历史特征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到了现在

常州叫“新村”的小区少了

只因这样的名字

看起来缺少了都市的韵味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说到常州的老新村

总会有人提起机械新村

这里居住着为常州机械工业发展

作出巨大贡献的工人家庭们

本期的青眼看常州

我们一起来看机械新村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属于机械新村的光阴

一晃就是四十多年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渐渐发黑的墙壁印证了岁月的痕迹,居民说等到了夏天,这新村里的蝉声总是最热闹的。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精致玲珑的楼梯防护墙,透过墙壁上的小孔,还能看见楼上居民的三两踪影,各处的缆线好似藤蔓般互相缠绕,像一副巨网,网住整个机械新村。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斑驳的石灰墙上玻璃窗的铁栏锈迹斑斑,而居民们早已进行了改造,新装的移窗比老式的推窗干净敞亮多了,住在这楼里的人谁没有两三个故事呢。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新村内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地方,各种废物堆堆叠叠,倒也成了一处微景观,层层堆叠着的小白塔之间阡陌交通,俨然成了一个小世界。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趁着天气放晴,一楼的居民赶紧将笼屉清洗干净之后拿出来晾晒,一层一层,错落有致。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原本斑驳的墙壁被重新粉饰一新,居民在墙上画上了颇具古风的壁画,让这几十年的机械新村多了一丝韵味。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墙上的梅花久开不败,路边的梅花也已经开满了枝头。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机械新村作为老社区,老树成荫已经成为它的一大特点,但是这些树干与电线电缆交织在一起,不免成为了安全隐患,环卫工人便一点点将这些树木进行修剪清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机械新村原本就是各家机械厂的职工住所,虽然现在大家都已退休,但是修修弄弄的手艺都还在,所以新村内有很多路边的修理点。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自行车掉链子了,轮子扎破了,刹车松了,龙头歪了,这些小毛小病的都难不住老师傅,三两下就给解决了,平时熟人来打个气之类的,老师傅也从不收钱。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与其他老新村不同的是,机械新村内还隐藏着大大小小的五金店、钢材店,“机械”二字,名副其实。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路边花坛周围是泥瓦水电工的聚集地,也会有帮人搬家的劳工在这等客人,闲的时候大家聊聊天,晒晒太阳,也是惬意自在。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老新村没有死死的围墙,转个弯,竟来到了一片自家的小私房,趁春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纷纷将冬天的厚衣服清洗晾晒一番,准备换上薄薄的春装。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青砖黛瓦,顾景如旧”,这里的屋檐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而屋内早已经全部翻新了一遍。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一处外观奇特的棚户很是显眼,这原本应该是一处自行车蓬,但现在里面被人用砖头和各种木板隔出了一间一间的小房子。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昏暗的大棚内零散的停放着几辆电动车,一些废旧的木板纸箱都被存放在这里,这里的一间间小屋子应该是附近居民自己改造的“小仓库”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机械新村一部分已经进行了拆迁,往北走,就能看见一片已经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卡车正在一车一车的往外运送着建筑垃圾。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我想,这一片废墟之上终究会建立起一座座高楼,那时,也定会恢复往日的繁华和热闹。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还未被拆去的两层小楼上依稀可见繁体的“常州市飞龙批发部”的字样,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了七八十年代。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出生于90年代的我,对错过的80年代总怀着无限幻想,它应该是木心在《从前慢》里写到的“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也是电视机里播放着张国荣的年代。在这里,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景象。

在机械新村寻找新生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菜场与几年前进行了改造,现在的飞龙菜场经过整合之后,一楼是原本的飞龙菜场,二楼则是超市,往上是酒店,培训中心,大大方便了居民。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走进一楼的菜场,没有想象中的难闻气味,没有污水满地的脏乱景象,每个小窗口都很整洁,地面也看不见一点杂物和积水。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今天买油,明天买豆,生活就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组成,帮衬了多年的老街坊,已经不用客套的打招呼,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就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市井中的温情处,便在于此。抹去零头,再顺势攀谈几句,又能留下一个老客人。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鸡鸭等家禽也被专门聚集到了市场内靠门窗的位置,菜市场总是有种特殊的魔力,哪怕不买什么,来这转一圈,也能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感受到生活的鲜活美好。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菜场附近的公交站台总是聚集着一群拎着大包小包前来采购的老人们,退休之后的生活总是有着大把的空余时间,可以货比三家,走走逛逛。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早早放学的低年级学生正陪着家长一起买菜,聊聊学校的趣事,缠着家长买上一些自己喜爱的甜酒酿,便是最好的奖励。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芦墅小学门口已经渐渐聚集起了一些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可曾知道,这所1943年9月1日正式成立的小学已经经历过数次大大小小的翻修重建。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当初在这奔跑嬉笑的少年们早已步入古稀之年,而校园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却总是一样的朝气蓬勃。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校园旁的小卖部里的明星周边也从当年的周杰伦、蔡依林,变为了TFboys、防弹少年团等等的小鲜肉们,多年后他们又将成为这些孩子们的青春纪念。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市北实验初中整体东迁的二期建设工程也在加紧进行中,原本的旧校舍被全部推翻重建,将在这新建食堂、体艺馆和操场,但是那些年的青葱记忆早已刻在了这片土地。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学校原有校舍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经过重建之后,安全性采光性都大大提高,相信学生们在这崭新的环境中学习也会觉得更加舒畅。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之前对于新村的社区医院的概念是三层楼的小建筑,当看见五星社区崭新的医院大楼之后,让我对社区医院有了新的认识。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医疗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到了下午,老人们休闲的时刻就开始了。走进芦墅园里散散步,或约上三五好友摆起桌子,打牌打麻将,公园的棋局正战得酣畅淋漓。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也有老人会挑个舒适的长椅坐下,跟其他老人一起,读新闻,针砭时弊,俨然一个老年版的吐槽大会。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就算什么也不干,直愣愣地坐在街边长椅上,也能看着车来车往一个上午。他们偶尔跟身边坐下的人攀谈几句,便继续放空自己,老新村,不见手机带来的高速和隔阂。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这样美好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车万育《声律启蒙》里的字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闭上眼,句句如画,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关河旁的柳树已冒出了新芽,四季更迭,新旧轮回。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08年之后原本的五星小学拆除搬迁,在这建造了中吴大桥,如今已经成了周围居民的出行要道。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青眼看常州》·第二十九期

机械新村见证着一代人的老去

同时也见证着后辈长大

没有华丽的外表

机械新村在用自己的改变

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街坊们的根也在这里越扎越深

有没有住过机械新村的青

想来分享一下你的记忆呢?

评论区不见不散哦

青眼看常州 | 机械新村,老常州的独家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