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01

提到苏东坡,我们都知道他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在小学课本中也学过很多他的诗词,比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02

苏东坡一生波澜壮阔,要为他写传并不容易,当然这本书的作者也并非等闲之辈。这本书的作者是林语堂先生。他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漳州),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宝玉的玉),之后又改成语堂(语文的语),笔名有毛驴、宰予、岂青等。

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之前小播还解读过他的另外一本经典著作《老子的智慧》。他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也是一代国学大师。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他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林语堂(后排中)和鲁迅(前排右一)

林语堂先生为什么会写《苏东坡传》,他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林语堂先生在本书中使用正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苏东坡的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全景式的展现苏东坡一生的波澜起伏。聪敏过人、无忧无虑的童年,意气勃发、致君尧舜的有志青年,辗转外放、颠沛流离的壮年,流放天涯、大喜北归的暮年,从为国为民、恪尽职守的苏太守到潦倒落魄、苦中作乐的苏儋州,林语堂将苏东坡的人生抉择和身上的浩然正气做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

03

介绍完苏东坡和林语堂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让我为你详细讲述《苏东坡传》的具体内容。

苏东坡,名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苏东坡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其余三本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04

本书以苏东坡的人生年谱作为划分,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苏东坡,聪敏好学,才学初绽,被欧阳修认定为将来会取代自己的人。时间从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即公元1036年-1061年。

第二部分:壮年时期的苏东坡,在其位,谋其政,为国为民,却被拗相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时间从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即公元1062年-1079年。

第三部分:老练时期的苏东坡,退避纷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父母官,为人民谋福利。时间从宋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即公元1080年-1093年。

第四部分:流放岁月的苏东坡,被贬天涯,贫病加交,幸得宽赦,北归故园,终至病重离世。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094年-1101年。

05

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苏东坡

苏东坡出生于眉州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苏洵,外号苏老泉,弟弟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占了三席,可谓诗礼之家。由于苏老泉长子夭折,苏东坡顺理成章成为家中长子。苏老泉对儿子十分看重,自己也在儿子出生以后才开始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只可惜他一生仕途坎坷,颇不得志,这是后话了。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对苏东坡的教育是苏老泉的生活重点。苏东坡小小年纪聪明机慧,又肯用功,十岁就能作诗,十一岁进入当时的中等学校学习,认真准备科举考试的学习内容,苏东坡读书时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并借此练习书法。抄书虽然浩大的工程,看起来最慢,但对字里行间的经纶、典故、文法、文采的理解却能力透纸背,不是诵读几遍可以比拟的。苏东坡在少年阶段积累下来的扎实基础,成为后来他成为皇帝秘书以后草拟的各种文书、圣旨,引经据典,语言流畅,文采风流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06

苏东坡二十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和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十分看重有能力的后辈,为朝廷选拔了许多有才之士。苏氏兄弟就是他的得意门生。那场考试,苏东坡凭着《刑赏忠厚之至论》一鸣惊人,只因为欧阳修误以为那是自己的朋友曾巩所做,怕引起偏私嫌疑,才将东坡的卷子判成第二名。

《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得志,20岁就一举高中,还惊动了欧阳修

欧阳修

年仅20岁的苏东坡就一举高中,名动京师,成为全国一流学者,他的文章也被争先传阅,连欧阳修都因此对儿子说,三十年后,不会有人谈论老夫了。照形势看来,苏东坡的锦绣前程就在眼前。

不幸的是,苏东坡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儒家之礼,苏氏昆仲必须立即回家守丧两年又三个月。丧期已满,父子三人安置好苏夫人的灵柩,即携带家眷一路游山玩水赴京等候朝廷派任,路上苏氏兄弟二人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常吟诗作对,记述旖旎风光,交流诗情笔调,分外惬意。

彼时,苏门三大文豪早已声名在外,安家京城后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年纪轻轻的苏东坡亦是春风得意,壮志凌云,且待一朝为用,征服四海八荒。

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完成了最初的知识积累,小康的家庭条件,正直的父亲、贤惠的母亲还有大智若愚的祖父的耳濡目染让苏东坡养成了正直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

好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这些,小播将陆续解读这本书的其他重点内容,敬请期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