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一些地方态度傲慢地拒绝养猪。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生猪调入地,却还要大幅度调减养殖量,有些地方关停了80%以上的养猪场,甚至提出“本县不养一头猪”。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猪粮安天下”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为什么还要拒猪于千里之外呢?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府政策有规定禁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严禁生猪养殖,限制养殖区需要严格限制养殖数量及配套的环保措施。禁养,限养有利于改善地区的环节。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土地是有承载能力,如果该地区人口太密集,还养殖大量的生猪,极为容易造成本地区的环境负载过重,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居民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的养殖。水源地一定范围内也是严禁养殖,防止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流入水源地,严重影响居民饮水健康。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我们南方地区水网众多,加上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环境承载压力大,大部分划为生猪养殖过载区,而西北、东北仍有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适合扩张生猪养殖,特别是东北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低,成为近几年各大养殖企业扩张首选地区。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生猪养殖过程生产大量的猪粪(固体污染物),猪尿及冲洗猪舍的污水,密集养殖生猪还会带来空气和噪音污染,另外如果管理不到位,病死猪乱扔情况,严重污染土壤及水源(河流及地下水)。生猪养殖需要严格按照政府的环保政策,不要在禁养区养殖,另外建设中小型猪场需要在相关部门申报,做好环保措施,减少空气、固液污染物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一般建议猪场建设离村庄1公里左右,最少也要500-800米,如果附近有学校至少需要1000米。

有些地方关闭80%以上养猪场,为什么拒猪千里之外?

①、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划定的沿海城市群,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内地城市,一方面人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方面当地产业需要从第一产业过度到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所以有了禁养政策的出台,这些地方人民的猪肉消费可以由西部地区提供或者直接从国外买,不必要自养自足,况且养殖业效益远远没有制造业和金融业的效益来的好。

②、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有冲突,不符合发展策略。简单的例子,丽江这个地方如果大量的人去开办养猪场结果会怎么样?臭气熏天,自然没人愿意去旅游了。把养猪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的现实效益和未来效益相比,权衡利弊之下政府肯定愿意做旅游产业,宁愿从外省调猪回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③、还是和环保有直接的关系,和笔者最直接的关系的就是四川这边的小型纸厂关闭的问题,污染物超标关停生产,养猪也是一个道理。原来的政策是先发展后治理,但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现在转变为边发展边治理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