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母親的困境?一味地為子女付出,是很難幸福的

大概是情人節將至,在《新相親大會》第5期中,三對嘉賓都在現場成功牽手了,屏幕中盪漾著的粉紅色泡泡,幾乎讓每個人都有了想要戀愛的衝動。

在這期節目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2號男嘉賓鍾元凱的媽媽。

她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單身母親,美麗堅強,倔強強勢,即便孩子們不願意跟自己親近,她也甘願為他們付出。

01

鍾媽媽是個特別了不起的人。

在丈夫離世後,她獨自撫養了三個孩子。沒人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她到底付出了多少,但看到閃爍在她眼角的盈盈淚光,到底有多苦、有多難,大概只有她自己才清楚吧。

當被問到個人的情感問題時,她有片刻的遲疑,她坦言也曾短暫地交往過男友,卻因為對方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而分開了。

對一個單身母親而言,很多時候,母親的身份甚至完全超越了女性的身份,她們會時時刻刻牢記自己身為一個母親的使命,卻總是常常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她們甘願失去自我,完全為家庭、為孩子而活。

可以說,她們為了孩子,犧牲掉了自己的一切。

堅強的鐘媽媽,就是這眾多單親母親中的一員。

可多年含辛茹苦的犧牲和付出,換來的卻不是孩子們的理解,而是令人心酸的疏離,當提起三個孩子之間關係非常好,自己卻像是個局外人的時候,鍾媽媽的眼裡滿是落寞。

單身母親的困境?一味地為子女付出,是很難幸福的

珍愛網調查數據顯示,在婚後,有57.22%的男性願與父母同住,僅有24.34%的女性表示願與父母同住。

不知道看到這個結果的鐘媽媽,心裡到底會作何感想,會後悔自己大半輩子的付出嗎,會遺憾因為孩子而錯失後半生的幸福嗎?

令人欣慰的是,現場還是有不少人理解鍾媽媽的,6號女嘉賓陸瑤說,如果她不強勢,怎麼能夠把我們撫養長大,如果她不強勢,怎麼能夠把這個家撐起來。

單身母親的困境?一味地為子女付出,是很難幸福的

很多人落淚,包括很多女嘉賓和她們的家長,場面一度變得失控。

單身母親的困境?一味地為子女付出,是很難幸福的
單身母親的困境?一味地為子女付出,是很難幸福的

也許,淚水和感動可以消除鍾元凱和鍾媽媽之間的隔閡,但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

不要再通過母親的犧牲來成全孩子,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力,更何況,那個人還是我們最親愛的媽媽。

02

一直以來,母親這個角色,總是和犧牲、付出、偉大這些詞聯繫在一起。

似乎一個女人,只要選擇了婚姻,有了孩子,就應該為了家庭和子女犧牲自己,乃至任勞任怨、委曲求全。直到現在,這樣的觀念依然佔據著一定的市場,深受其荼毒的,很多就是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總覺得,一切為了孩子就是給他們最好的愛,殊不知,過度的犧牲不是愛,反而是一種負擔。

多年前,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廣泛熱議:

一位單親母親,從孩子中考一直陪讀到考研,兩次考研失利,致使孩子身心嚴重受挫,為了母親,他還是想再考。可嚴重的抑鬱症,讓他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後來,病情發展到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傷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

據說這位母親本是個開朗的基層幹部,陪讀的時候不過四十歲出頭,可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的生命和未來都押在了兒子身上。

可最後,她的過度犧牲不僅毀掉了兒子的一生,自己也險些喪命刀下。

為了孩子過度犧牲自己的母親,沒有理想和追求,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會活得極端壓抑,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

而且由於社會偏見,不少人在選擇結婚對象時,還會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心存芥蒂。儘管珍愛網情感專家張老師也曾呼籲大家要改變這種偏見,希望社會一視同仁地對待單親家庭的孩子。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卻是一直都存在的。

不久之前,有一篇刷屏的小學生作文中寫道,“我的媽媽是一個沒用的中年婦女……”我不知道這句話刺痛了多少為人母的心,可現實就是如此。當你放棄自我成長,一心撲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時,很少有人能看到你的付出和價值。

所以,我們要擯棄這種中國式的犧牲,在為他人付出的同時,更要重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幸福指數,這樣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親密關係,感受到幸福的真諦。

03

在這期的《新相親大會》中,孟非老師說,“只有當父母自己幸福,能夠得到愛、體會到愛的時候,他才能夠給予家庭、給予子女愛,如果我們的內心充滿的是苦難壓抑,我們含辛茹苦,我們默默地忍受,你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但孩子在你身上他感受不到那種幸福的愛。如果你自己的內心,缺少愛的滋養,你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痛苦,會伴隨著他們整個的青春成長過程。”

幸福和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量場,一味為別人付出,自己根本不快樂、不幸福的人,身邊的人也是很難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

為什麼桀驁不馴又乖張的王菲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不僅僅是因為她天籟般的嗓音、對生活灑脫的態度,更因為她對於幸福的執著,誰說女人只能為婚姻和孩子而活,她偏偏要打破禁忌,從竇唯到李亞鵬到謝霆鋒,唯一不變的,是她臉上那份單純的快樂。

和竇唯離婚之後,有記者問“打算給竇靖童找個什麼樣的爸爸?”

她說,“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侶。”

這句話很經典,也很王菲,更是對很多不斷犧牲的女人的警醒,和那些“為了孩子不離婚”“再婚就是給孩子找爸爸”的女人相比,她看得更透徹、活得更通透。

在這種觀念影響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只會更自信、更強大,才華橫溢的竇靖童和活潑大方的李嫣,就是最好的證明。

很多人都喜歡把“為了孩子”掛在嘴邊,可現在已經不是需要犧牲一個來成全另一個的時代了,女人忠於自我才顯得格外重要。

你首先要做的是對自己負責,然後才有能力對別人負責;

你要先活成一個太陽,才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和光亮。

04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在珍愛網發佈的《父母對子女擇偶觀影響報告》研究中也發現:“中國式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影響,他們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子女的擇偶觀。

在這期節目中,孟非說,一般在這種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擇偶方面,會出現兩種很明顯的傾向:一種是會找一個和母親的性格、脾氣完全一樣的人;另一種是絕對不會找跟母親相近的的伴侶。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自信大方、積極樂觀,最明智的做法不是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旗號諄諄教誨,而是自己先成為一個那樣的人;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擁有幸福的婚姻,最妥當的做法不是為了他們放棄自己的愛情,而是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成為一個被愛和快樂眷顧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王菲,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王菲那樣的資本。

但至少,當有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可以不顧忌任何人的目光,隨時都擁有開門迎接的勇氣。

女人們,不管到多少歲,請記得:你首先是個人,是個女人,其次才是母親、妻子和女兒,你不是生來就是誰的母親,你有權力擁有自己的人生。不是你成為母親後就沒有了追求幸福的資本,而是身為一個母親,你一定要幸福啊。

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們,都可以幸福一生,而不是為子女、為家庭犧牲了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