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债务平滑与社融瑕疵,放大“宽信用”效果

事件: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

(前值703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7%(前值10.1%);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前值8858亿元);3月M2同比增长8.6%(前值8.0%)。

点评:

地方政府为防范隐性债务到期与财政偿还资金到位的错配,鼓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平滑债务期限结构。平滑机制目的虽为缓释到期压力,但城投非标负债转化为表内银行贷款时,甚至是置换存量贷款过程中,均会形成当期贷款的新增。以城投(发债口径)短期有息负债作为测算依据,今年上半年新增中长期信贷或比去年多2万亿-4万亿。

不过,现有社融统计口径中,缺失不少非标科目。这也意味着,新增贷款置换非标时,“真实”社融规模与现有社融数据将出现较大背离,即:前者贷款增量可能会被全口径非标的萎缩抵消,增幅不及后者明显。

收益率绝对水平保护不足的当前,平滑机制与统计瑕疵的共振,放大实体“宽信用”的效果,或将进一步触发利率的波动。不过,隐性债务偿还最终需由财政兜底,虽然进一步宽货币概率降低,但短期政策立即内转向概率不大,债市“入冬”尚不具备条件。

相关研究请参见:

《隐性债务平滑和“另类”宽信用—从县市区债务化解文件说开来》

《到期梦魇:“大资管”视角下的非标测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