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專家點贊:英德“未檢”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4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宋英輝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專家調研組到英德開展未檢工作調研,並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工作作基礎調研,聽取相關單位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建議。

調研組認為,英德“未檢”工作模式構建了“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五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值得在全國推廣.同時該模式也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提供很好的借鑑經驗。

最高检专家点赞:英德“未检”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構建五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

據悉,2016年以來,英德市檢察院積極探索創新未檢工作,與政法、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婦聯、團委等多家單位協調、聯動,指導和推動成立了廣東省首家學校型社會觀護幫教基地,建立涉案未成年人保護處分制度,牽頭創建英德市家庭教育促進會,引入 " 親情驛站 ",開展親子教育,與英德市粵海實驗學校、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簽訂檢校共建協議,共同打造檢校合作平臺,為幫教人員迴歸學校奠定基礎;與未成年人社會幫教促進會、清遠江西商會英德聯絡會等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為幫教人員順利就業提供渠道;上線運行廣東首個未成年人網絡幫教預防平臺——未成年人幫教預防平臺,實現科學化智慧幫教。

經過努力,英德未檢模式成效初顯,有效減少羈押措施的適用,有效減少犯罪率和重複犯罪率,形成了少年司法輔助體系。

英德市檢察院以專業化為保障,推動建立了多部門聯動合作機制,整合社工、心理諮詢機構、家庭教育促進會、志願者隊伍、商會(企業)、社會幫教促進會等社會資源,建立合適成年人、心理諮詢團隊、家教專家、社工等社會觀護專業隊伍參與幫教,形成了少年司法社會支持體系,打造了社會化大預防的新格局。2018 年 4 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為 " 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創新實踐基地 "。

英德“未檢”樣本值得在全國推廣

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宋英輝表示,近年來,英德檢察院通過機制建設,構建了“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五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做到了社會治安的源頭治理,通過政府與司法機關多部門合作,除了將涉罪未成年人的幫教工作納入未檢工作範圍,還將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受治安處罰的行為都納入到了觀護幫教適用對象的範圍。同時在開展社會幫教、心理治療等工作同時,注重未成年人權利和隱私保護。

“英德‘未檢’模式通過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使多部門的聯動順暢。同時英德還把家庭社區預防教育與專門教育結合起來,讓幫教模式專業化、規範化,這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探索。”宋英輝指出,英德“未檢”工作模式符合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也符合少年司法的基本要求,值得在全國推廣。同時該模式也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提供很好的借鑑經驗。

最高检专家点赞:英德“未检”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建議:建立專門協調聯動機構,統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

英德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阮陽認為,在現有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規定了各有關部門的職責,但在實踐中,由於各相關的職能當中哦,很多不僅僅只負責未成年人工作,注意力不可能只關注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的職責分散於各個部門,導致有關工作職責難以落實。“建議建立一個強有力、獨立的專門協調聯動機構,將各方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進行統籌。”阮陽表示,各有關部門需要建立專門機構,明確未成年人的哪些層次的行為具體由那個部門負責幫教、預防,當地黨委政府亟需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構,明晰法律責任,增強各項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

建議:引入社會服務令制度

共青團英德市委員會城鄉部副部長林戰波表示,實施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大多數心理或行為存在問題,亟需專業的心理輔導師介入進行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正。他建議,對於該類型的成年人,在社區矯正方面引入類似境外的社會服務令的制度,強制其參與一定時常的扶老助殘、訪貧問苦等類型的社區無償服務工作,從事有益於社會的各種工藝勞動,讓其在社會服務中進行價值觀的修正。另外,林戰波還建議完善工讀學校的建設,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辦校,完善學校課程,在就業、生存技能上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避免因生活困難再次犯罪。

建議:不負責的監護人強制接受司法機關的心理、法制教育

“未成年的幫教不能只盯著當事人,家長也是一因素。”英德市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幫教基地駐點心理諮詢師周勇表示,在給幫教基地的學員開展心理矯治工作時,有時需要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配合,但很多時候都得不到他們的幫助,要麼聯繫不到要麼拒絕,使得心理矯治的效果不理想。學員在基地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最終還是要回歸社會,回到家庭。這些未成年人經過基地的幫教實現基本心理健康,但回到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容易“舊患復發”。“我建議對不負責的家長或監護人強制接受司法機關的心理、法制教育,強化家庭的責任。”

【記者】陳詠懷

【通訊員】鄧揚城

【作者】 陳詠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