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綜合施策保護英德環境質量 實現根本性改善

魯 凡

“英德最大的優勢就是良好的生態和環境,這也是我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基礎。”日前,英德市召開2018年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案件落實推進會,英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環委會主任肖勇科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該市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新形勢,以抓好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案件辦理為重點,堅持源頭防控,聚焦重點治理,強化日常監管,綜合施策,推動英德的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詳見7月19日《南方日報·英德視窗》)。

正如該市環保部門負責人指出的,2017年英德的環保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的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英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可謂任重道遠。

樹立新發展理念。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健康的基石,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長期以來,在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建設的同時,各地對自然資源的消耗、索取沒有停止過,欠賬不少!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當前保護環境和環境治理的前提,更應當是共識。所幸近年來,英德市積極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區域產業佈局相對集中,治理的範圍和重點也比較集中。只要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釐清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從親清政商關係出發,把工作做實、做細,就能逐步完善環境治理機制,打好藍天保衛戰。面對當前嚴峻形勢,不僅監管部門要履職盡責,嚴格考核,全社會都要動員起來,以對人民群眾以及後代子孫負責的嚴肅態度,讓天空蔚藍、碧水長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標本兼治,綜合防治。近期以來,中央和省披露的一些“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的環保案件,一再告誡我們對環境治理要高度重視、狠抓落實。正如會議所強調的,完善整改方案,掛圖作戰、對賬銷號,強化責任落實和協同作戰是關鍵,要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全力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筆者認為,達到標本兼治,要做好政策法規的社會面普及。讓經營主體以及更多的人瞭解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及其違法後果,更多地知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九大關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精神,凝心聚力,形成強烈的自覺意識和積極行動;淘汰落後產能和實現轉型升級要同步進行。在治理的同時,無可避免地需要對落後產能進行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及時跟蹤,深入企業聽取意願,有針對性提供指導,為相關企業指路,既達到環保要求,又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積極落實配套政策。在防治過程中,面對環保措施的收緊,技改設備的更新,企業的投入無疑會加大,要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周全考慮,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舉措,切實為企業減負,共同把產業做大、做強、做長,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作用!

為鄉村振興留下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英德作為農業大市(縣),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日益增多,由於早期建設比較粗放,缺少對汙染清理設施的投入,給空氣、水和土壤帶來了壓力,一定程度影響地方的形象和發展。保護好環境,就是給新產業、新業態留下了新的發展空間。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要求,環境治理就是為綠色產業騰出空間、開闢新路。可以說,治理養殖業對當地環境的影響,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在加強治理的同時,要在轉變養殖觀念、改變養殖模式、引進養殖技術上下工夫,比如對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養殖場所,要及時進行轉型,選擇適宜的品種,充分利用既有的場所和設備,運用新的技術和設備,並做好指導以及產業鏈的完善等工作,既避免了大投入,又收到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版統籌:焦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