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看完大秦帝國,我很震撼也深有感觸。如果說把當時的秦國看成一個頻臨倒閉的家族式企業,那麼衛鞅就是秦孝公這個企業老闆請來的職業經理人。變法讓一個國家從貧弱走向富強,就像讓一個企業起死回生一樣。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從商鞅變法這個故事中,我總結出作為一個職業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能力。

1. 選對平臺,選對人

衛鞅在魏國的時候"鬱郁而不得志",做一箇中庶子,而他心中一直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為了實現他這個變法推廣法家來治理國家的理想,離開魏國去了韓國,而韓國有以法家"術"派的申不害,雖然申不害邀請他留下一起變法,但他還是以不合謀為由拒絕了。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其實在他內心裡,他最想去的是秦國,原因有三:

  • 秦國當時處在頻臨滅亡的邊緣,國弱民貧,只要改革變法,更容易出成績,施展和證明他的抱負。
  • 秦孝公的求賢令真誠感人,他更加認定秦孝公有變法的決心,容易被認可,並且秦孝公是明君賢君。
  • 秦孝公的求賢令說了天下與君共享,待遇豐厚。當然這個原因對當時的衛鞅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此,施展抱負選對平臺,選對人,跟對老闆(領導)很重要。

2. 摸清狀況,因地制宜

衛鞅到了秦國後,為了制定出適合秦國的治國方略,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走遍了秦國各地,瞭解了秦國的具體情況,回來時又黑又瘦幾乎認不出樣。

同樣,一個管理者,在制定戰略方針、工作方案時一定要摸清整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適合企業的方案策略,才能夠有效施行。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3. 方案理論被老闆認可

衛鞅三次見秦孝公,前兩次提出的治國之道都沒有被採納,而只有第三次他說出了他的法家治國理論才引起秦孝公的興趣,於是推出了他的強國九論,得到了嬴渠梁的高度認可,於是和他談了三天三夜。

如果你想施展你得抱負,得有自己的真材實料,能夠博得老闆或上級的認可,你才能將自己的一套東西得以推廣和施行。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4. 放權、要權

衛鞅在推行變法時,為了能夠執行國家頒佈的新法,秦孝公封他為左庶長,基本包攬行政大權。後來為了更好的推行變法,又擢升為大良造,包攬國政要務,可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同樣,如果你要能夠管好一個企業或一個團隊,你得有一定的權利,方能執行推動你的方案。如果讓一名普通員工推行一套計劃方案,沒有獎懲考核權、沒有人事任免權,你則寸步難行。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5. 組建自己的執行團隊

商鞅在推行新法前,建議秦孝公對公人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將一些新法的對立者和不利於新法實施的人全部調整。將自己的哥哥贏虔調去當太子首傅教太子,而把左庶長的位置給了衛鞅。將甘派勢力明升暗降從新法推行的團隊中清除,將車英和景監提升給衛鞅調用。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同樣,你如果要更好管理,首先得組建屬於自己的團隊自己的人馬,必要時還得有自己的親信。有和自己一個隊的人,你的方案計劃才能夠被執行下去,否則你安排的任務根本無法落地。


下期分享其餘的4條。如您有其他看法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管理者應有的9項意識和能力(值得一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