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心阅读


我亲身体验过的农夫生活,就是到了农忙季节会定期的出去给那些忙不过来的人家打工帮忙,赚些养家糊口的费用。在我小的时候,还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个农民,到了农忙时节,他就会结队一起的出去找活干。也都是干的辛苦活,十分的劳累。这些农活不只是那些庄稼,还有一些木匠、泥瓦匠等等。如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群匠人,他们凭手艺吃饭,只是活跃在农村这样的一个舞台里,没有被更多的人关注。

如今的农村已经远远好于从前,就拿我们北方(山东)这里的农村来讲,以前的时候我们这里是种小麦玉米居多,一到了秋收、过麦(mei)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得不行。那时候机械化还远,没有那么发达。往往秋收、过麦,这两个时节都要占用一个月的时间。而如今全部都是机械化,有专门儿开收割机,播种机,耕地机有这样一群人。一到了秋收、过麦(mei)这两个时节,他们都会出来打工。通过机器机械化的手段,很短的时间就会收割完毕,大大的节省了劳工,而这样一群人也就是新时代的“农夫”吧。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当地对于种植传统粮食面积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种植温室蔬菜,就是那种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在冬天种植西葫芦,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可以种植一个100米左右的大棚。一年的经济作物收入远高于粮食收入,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蔬菜种植。但毕竟这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虽然也算是农民,也算是在家务农,但是每天都要在大棚里,悉心照顾蔬菜,要定期的施肥打药,看着他们一天天的生长。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还要定期的采摘也非常的劳累。

久而久之这样种植蔬菜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形成了当地的蔬菜市场,家家户户都会在凌晨很早就把自己采摘的蔬菜卖到市场里。但毕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西葫芦结果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收入。与种植庄稼粮食作物来讲,收入相对高一些,对于整个家庭的开销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再家务农,农民收入生活也高一些,很多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去学驾照,然后也开始买车,然后整个农村的生活面貌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比起很多外出务工打工的一些农民工来讲,在家种植蔬菜,虽然劳累一些,但毕竟收入稳定。作为农民来讲,如果在农村的生活,那只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的苦多,耕种的土地多,然后自己的农民的一家日子才会越来越幸福。


老刘讲农技


我爸妈绝对算得上是专职农夫,而且专职几十年了。爸妈都是60后,算算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有时候想想真的辛苦他们了。

爸妈现在在镇上住,租了一个大队的20来亩的农田,租期5年,租金每年结算10000多。村子里还有家里几口人的口粮田,不算抛荒的,合计汇总大约4亩多点。

镇上租的地就在家门口,都是连成片的,农活干起来也省事不少。租的地是用来种植和培育杂交水稻种子的,一年就种一季。但是呢,20多亩地分两批种,每批10来亩的样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插秧、施肥、喷药、收割、晒谷都可以分批进行,更不会累,也不会太赶。缺点呢,就是把时间拉得太长,导致一年都要被捆绑在这片土地上。老家自家承包地通常都是用来种自家吃的普通水稻,有剩余才拿去卖。

老爸自己买了一辆耕地机,所以耕地耙田的事都自己干了。两个时间段是需要请人的,那就是插秧和收割:插秧要赶时节,收割要赶太阳。

接下来说说一年的收益:杂交水稻种子平均每斤收购价6元左右,亩产年平均400斤上下,这样毛利润大概在6000元,除去成本,一年下来大概能挣30000块左右。村里的承包地种的口粮,剩下能卖的粮食大概也就2千来斤,折合成现金3000块不到,一年日用都不够。

在家里,最花钱的应该是人情往来,每年花在这个上面的金额少说得有10000+。所以,爸妈两个人在家辛辛苦苦,勤勤俭俭一年下来,能攒20000就算非常不错了。

唯一的好处是,在家务农时间比较自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由自己安排,不用受人管束。就比如现在清明都快要到了,爸妈他们都还没下过地呢。就因为这点,父亲才会专职在家务农几十年!


以上是一点根据自家情况真实分享,仅供参考。你觉得全职在家务农的样子是什么模样呢?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


一点三农


我是在2014年至2017年的这三年的时间里在我的老家专门种地的,及一年四季都没有出去打工挣钱!因为媳妇在中学教学孩子太小,所以在家里就流转了26亩多地再加上自己的3亩地在家搞种植业。

我就谈谈自己在农村老家的务农的生活状态,有可能不是大家想的那么艰难:


首先得适应农村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收种的时候或者浇地的时候比较忙一些,有可能加班!主要还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所以什么事都得自己多费心和操心。但是有一点很值得我骄傲的,就是农村的夜里很安静,睡眠质量很高,并且早睡早起,农活不忙的时候还能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跑步锻炼身体,

能种植一些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蔬菜和农作物!在家种地我每年都喜欢种红薯,葡萄也栽了两颗,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买到一棵好的石榴树苗。因为孩子们特变喜欢吃石榴。


因为在家种地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我也习惯了经常跟年纪大的人在一起。孩子们玩耍比较方便,因为每家每户都是独门小院,大都是土地所以就不害怕孩子们磕着碰着。下地的时候也能带着他们下地干活。庆幸的是我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没有打过点滴。{大的女儿5岁了,小儿子2.5岁了}两个小家伙在农忙的时候还帮组我们夫妻两个干活呢!

在农村这几年养成一个良好的存钱的习惯和勤俭节约的习惯,既在阳历7月份和冬季的时候是卖大蒜和其它粮食的季节,只有这个时候才是见到收益的时候!

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相信在农村当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或者叫新农夫也是对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的一个很好的机遇!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豫东小农


这个必须有!娘家哥哥高业毕业以后就留在了村子里,务农至今。

三十多年来,他种庄稼、干农活成了精,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村里面的农业推广技术员,村里人买种子、施化肥、防止病虫时有个疑难杂症的都爱找他咨询,后来他开了一个农资服务店,方便村里人购买,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我家兄妹四个,只有哥哥留在了村子里。其他人都随父亲办了农转非,哥哥当年因为已超18岁无法办理,只好一个人留了下来。后因为怯场高考失利,最终还是留在了村里。为此,父母愧疚了好多年!

两条进城之路被斩断之后,哥哥死心塌地留在了村里面结婚成家生孩子,成为了村里边高学历农民。现在五十多岁的他在村子里面可算是最年轻的农民,比他年轻的七零后、八零后以及他的儿子九零后们大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在村里面的尽是些3869队伍(妇女老人和儿童),哥哥一直以他的年轻和知识帮助和带动着周围农家人。



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今年开春,县里边一个农业托管合作社找他合作,一起为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农家人办理土地托管业务,进行规模化种植,从推广省农科院高新技术成果,使用农业机器人,以及在农资优惠供应和粮食收购高于市场价三个方面让农家人增收得实惠。

可见,行行出状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像哥哥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的农夫之路应该会越来越宽广。


村姑说村事


我是一个70后,先生在珠三角工作,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最小的今年读三年级,大的读大学了,一共五个孩子,14年辞了工作回来专门带娃。刚刚回来真的是非常不适应,送娃去学校上课后,我除了买菜做饭,其它的时间就无所事事了。幸好我妹嫁的这里还有最后一点点耕地,大概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一亩,分别是三个地方。有一块三四分的专门种菜吃,另外两个地方分別种花生或者番薯。一般下的都是农家肥,到农忙时期还是比较累的,因为自己一个人做事情。除了带孩子之外,我应该也算是比较专职做农民的了。虽然累,但是我很快乐,很充实,因为种地,也算是锻炼身体了,总比无所事事的去打麻将好的多吧。


黎张相沫


感谢豫东小农的提问,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椒乡帽子哥。

作者在这里说到现在有职业的农夫吗?我可以明确的回答:有!因为我就是一个专职的农夫。本人自2013年12月份退伍以来,因为学问不高,工作又不好找。就去了工地干了两三年,在2016年的时候和父亲大人经过一番谈话,决定在家以种地为职业,很快我和父亲的思想达到一致!



在2016年11月份的时候在我们当地的大力支持,在我们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我父亲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合作社:柘城县康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流转了1000余亩!



主要种植农作物有:西瓜.辣椒.小麦等农作物!其中我合作社辣椒分别在17年和18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县辣椒种植大户的第一名!种植的西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一些大城市!并先后带领附近300余名群众在我合作社参加劳动,并得到我们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经过这两年的种地心得总结,自己感觉种地没有什么丢人之处!反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以上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教!喜欢椒乡帽子哥的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


椒乡帽子哥


我就是一名普通农民,现在专职务农。以前虽然是农民,但从没有把农业当事业去做。做过工程,也做过生意,还当过农民工。后来慢慢发现自己不喜欢城市喧哗,人心复杂,生活快节奏。2015年一个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位做农业的朋友。和他交谈中得知,做农业也可以赚钱,效益还可以。于是回到家,做了一名专业农民。

回到农村,生活节奏慢了,生活安静多了,空气清新,心情也舒畅了。后来发现做农业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吃苦耐劳,还得是个多面手,经济学,销售,法律,风险评估,专业技能,规划等都得懂些,一个人身兼几职,真的不容易。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农民很少相信有专业技能的农技师,总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差距大。只能看着他们犯错。也很少专职做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对自己负责任态度,“活干了,农作物长不长,不是自己的事”。很少有人寻找原因。

这也许就是真实农村生活。





半生烟火a


💔现在中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农村的田地都承包给了种田大户,确实应运而生了"专职农夫"。"专职农夫",购买了许多大中小型农业机械,他们专为种田大户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确实是个生财之道。我邻居沈二毛今年四十岁,他和弟弟投资了二十五万元买了耕种机插秧机收割机,春天耕种每亩150到200元,夏天收割小麦油菜每亩80到100元,秋天收割水稻每亩80元。承包了周边许多种田户的田地二千亩,每年耕作和收获循环劳作,年收入丰厚。现在人们种田为了减轻劳动力,实行了机械化操作。"专职农夫"在农村很受欢迎!如果你地有种田大户和散户,你也可以当"专职农夫”,让自己脱贫致富!💔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驿站


今天三姐分几个阶段来跟大家说说,做农夫的真正体验。

第一个阶段是15岁到30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人民公社到83年包产到户之间的体验

众所周知,那个阶段是吃大锅饭的阶段。

那个阶段的农夫心里边很简单,每天早早的吃完早饭等待生产队的敲钟声音,我这个人是个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在敲钟之前,把家里的一切事物打理好,钟声一响马上带着工具到生产队聚齐。

每天早上规定到地头的时间是早晨五点半,超过这个时间不但要扣工分还会被队长大声的骂。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经商和打工的这一说法,大家也不会去想别的,每天只跟着队长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

那时候的人非常团结,无论是铲地还是割地,如果你因为某种情况,落到后边了,只要你不是刻意的,前边到头的人都会主动回来帮你

那个时候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天天出勤希望自己多挣几个工分。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在年末结算开支的时候,除分到一年的口粮之外还分到600多块钱,我父亲拿回钱的时候我们全家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分到这600块钱是由我们四个人参加劳动所得,其中有我父亲,我弟弟,我妹妹,我,母亲有时也参加

我们家的钱全部由我父亲转交给母亲掌管,我们姐弟几个从来不会伸手管爸爸妈妈要钱,每天劳动并快乐着。

第二个阶段是我结婚以后。

到了80年代的初期,国家已进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农村也时兴了分田到户

作为第二个阶段农夫的我,心里边也开始涌动起来,但从来没有放弃土地的想法

因为长辈都有特殊情况不能帮我照顾孩子,我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选择小打小闹,在种好自己承包地之余,做过扛大包走家串巷卖服装和鞋子,开过小卖部,服装裁剪部等等。

虽然每天特别辛苦,但我对生活一直都是充满信心,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农夫这个职业

不想离开农村的原因是,我觉得农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土地更是我的命,我只有在种好地的同时,才能兼顾其他别的副业。

这个阶段做农夫的我觉得

虽然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觉得那是插曲,在我们人生这部大戏的里边,如果没有几段插曲,就不会有回归主题的重要性

第三个阶段是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农夫

我的儿女现都已成家,而且在城市里打拼的也小有成就,看到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我还是觉得做农夫好

做农夫的好处是,我们每天面对着我们的土地,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的对待它,对它精心呵护,给它足够的营养,他就会义无反顾的给我们回报,并让我们在和土地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产生谁也离不开谁的乐趣。

总结。

做了一辈子农夫的体验是,农夫的责任是多打各种优质的粮食

农夫的好处是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

农夫的快乐是,土地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只要你诚心对她好,它就会毫无保留的给你回报

农夫的烦恼是,土地,你如果对他苛刻,他会让你一整年都白干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做了一辈子农夫的总结和体验

希望大家热爱土地,爱护土地,希望对土地有热爱情节的年轻人不要离开土地,让土地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手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财富做新时代的农夫。


三姐118农家三姐


专职农夫还是有的,我也就五年没有务农,以前因为要在家供养公婆,也只有在家务农了,公婆都离世了我才出门的。现在务农的也跟我以前情况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出不了门的,他们会守在家里,就只有务农。比如五六十岁的人,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孙子孙女要人照顾读书的,村里没学校,必须到镇上读书,只好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其中一个人去带孩子,一个人在家种田,种田的人在家会养猪和鸡,种植各种蔬菜,满足自己生活必须,因为我们那里田土少,他们会拣別人全家打工的好田地多种点,每年卖一点粮食差不多够农药化肥钱,但孙子,孙女上学开支还是靠他们父母打工拿钱回家开,种田也只能满足糊嘴。我以前种田也照样种别人的,也就那样,还特辛苦,一背太阳一背雨的.。反正在家专职务农的人不是有老人供养就是有孩子要照顾的家庭,只有留守人,不可能全家靠务农求生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