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路明: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

导读

《报时中国经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每天24个整点报时点位播出的特别内容,邀请活跃在中国及世界经济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就其在

创业感悟、创新理念、经营谋略、企业责任、行业趋势等方面通过非常精炼的语言发表独到观点和见解。

艾路明: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 | 报时中国经济

艾路明,湖北武汉人,在武汉大学取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当代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曾任武汉市新洪村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创业与创新

贯穿于创业之路的一定是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未必是某个产品的创新,也可能是某种制度、某种市场、某种品牌的创新,或者是对某个痛点的解决。坚守创业创新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事情。

创业也意味着做出改变。当我们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除了充分研究这个行业本身之外,就是要保持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与合作伙伴不断分享我们的思想、利益、财富和对市场的理解。

企业发展的信心

办企业越久,我越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更开放、更成熟的法律环境。恶被约束,善被发扬,产业得到发展,不仅经济在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制度也在不断进步。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发展,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同样需要践行社会责任,带上我们过去在产品、行业、环境等各方面上积累的经验和取的教训。

艾路明: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 | 报时中国经济

艾路明录制《报时中国经济》现场

公益的力量

生意和公益是1和0的关系,首先要有1,就是企业得生存下去,但赚钱绝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我们应该让人类生活得更有效率,探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企业家做公益,不仅要有公益心,还要讲科学。运用企业家的产业观察和市场运作能力,将环保公益项目与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实现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发展好自己的企业是本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本分,而将企业家精神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不仅是一种创新,同时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之前,我很少想到从公益入手建设企业文化。而加入以后,我发现它在无形中让所有人都看到了盈利之外的另一个远大目标,这个目标成为了企业一种新的凝聚力。

艾路明: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 | 报时中国经济

更多精彩

厉以宁: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调动民间的积极性

张瑞敏: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柳传志:企业家要特别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

宗庆后:坚持做对的事情的时候要有信心

陈东升:让保险闪耀人性的光辉

李彦宏: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李东生: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李书福: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孙丕恕:计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盏“明灯”

孙建一:企业的责任与能力相辅相成

郭为:中国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王东升:时刻保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

胡葆森:企业决策的关键是“当为则为”

艾路明:企业家的精神归宿应该是公益 | 报时中国经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合成:刘勤力

监制:杨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