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在海德堡大學,與黑格爾一起思考

這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哲學家小徑上曾走過許多大師

劉昌玉

第一次知道海德堡大學是因為一個下頜骨: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在歷史書上見到了一塊古人類下頜骨,那是1907年一名叫丹尼爾·哈特曼的工人在德國海德堡附近毛爾村的沙堆裡意外發現的。書中寫道,這個古人類距今已有40萬—50萬年,是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名為“海德堡人”。當時負責研究這塊遺骨的人,是海德堡大學的奧托·蕭頓薩克教授。就此,在我心中,海德堡大學不僅成了一個考古研究的殿堂,更是古老文明的象徵。

2011年,我從萬里之外的青島慕名來到海德堡大學,在這裡學習亞述學,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歷史和文化。4年間,我穿梭於海德堡大學的圖書館和講堂之間,也逐漸瞭解了這座德國最古老大學的歷史——它是由神聖羅馬帝國法爾茨選帝侯(帝國七大諸侯之一,有資格選舉帝國皇帝)魯普萊斯特一世於1386年創辦的,距今已600多年。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大學與廣場

一所古老的大學,需要一片古老的土地,而孕育了歷史名校海德堡大學的城市——海德堡,就是這樣一座充滿故事和歷史韻味的小城。

海德堡位於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境內,距離法蘭克福大約80公里,是一座初建於中世紀的古城。內卡河猶如飛龍般從城中穿過,與王座山上建於12—13世紀的海德堡城堡相映成趣,讓人不禁聯想起中世紀時,這裡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行宮的黃金時代。

沿著城堡外牆下山,就是海德堡的主街。記得第一次踏上主街時,我就驚訝於海德堡是如此年輕——德國是個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然而在海德堡,無論是街邊的露天咖啡館,或者是內卡河邊的草坪上,都能看到青春靚麗的海德堡大學的學生手邊擺開一堆書,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愜意地閱讀著。

海德堡大學與海德堡幾乎是一體的,兩個校區(老校區在內卡河南岸,新校區在內卡河北岸),共12個學院散落在小城的各個角落。而最著名的部分,就是老城區的大學廣場一帶。廣場四周分佈著海德堡大學的若干校舍:大學博物館、音樂廳、新教學樓、食堂、大學圖書館等等,這些校舍與四周日耳曼風格的咖啡館、書店相融,氤氳著古典的氣味。

這座廣場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500年前的一次辯論——1518年,德國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來到海德堡小城,在大學廣場一帶同天主教守舊勢力展開了激烈的宗教爭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對海德堡大學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56年,海德堡大學由天主教會學校轉變為新教學校,並啟用了大量信仰新教的教師,這裡一躍成為歐洲的文化與學術中心。

17世紀初,新教與天主教的矛盾加深,宗教戰爭一觸即發。由於當時德國處於天主教主導之下,大批新教學者只能被迫從海德堡大學離職,這讓海德堡大學和大學廣場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這一低谷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初。1803年,巴登的卡爾大公重組了海德堡大學,使其成為德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國立大學”。同時他邀請了當時許多著名學者來此教書,尤其是眾多浪漫主義學者的加盟,使海德堡大學成為歐洲浪漫主義的中心。大學廣場又恢復了往昔的光彩,充溢著詩歌吟詠之聲。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半山腰上的最美小路

我到海德堡大學不久就認識了一位哲學系的教授。一個盛夏的午後,在海德堡大學的內卡河南岸老校區裡,我們倆散著步,他跟我說著一些關於宇宙、生死的話題。走到離河最近的地方時,他突然向我指了指河對面的山,說:“海德堡大學最美的地方在那裡。”他指的山是內卡河北岸的聖山,而其口中“最美的地方”則是山腰上的哲學家小徑。這條小路的美,來源於曾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以及這些人身上的故事,比如黑格爾。

1816年,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來到海德堡,擔任海德堡大學哲學系教授。在海德堡大學期間,黑格爾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哲學全書》,這本書原是他講授這門課程的提綱,全書從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方面展現了他的宏大哲學結構。黑格爾常常下午下班後到聖山半山腰的一條小徑漫步,邊步邊思考。從此以後,這條小徑就變成了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師生的“思考聖地”,許多哲學學者都來這裡尋找靈感。於是,這條小路被稱為了“哲學家小徑”。

除了印滿黑格爾的足跡,這條小徑還見證了大文豪歌德在海德堡的愛情故事。1814年,65歲高齡的歌德在海德堡城堡旁的花園遇到了朋友的未婚妻、30歲的瑪麗安,並且一見鍾情,兩人迅速墜入愛河,時常一起在這條小徑上散步,吟詠詩句。後來,歌德離開了海德堡,瑪麗安也嫁為人婦,這段忘年之交就這樣消散。歌德去世後,瑪麗安為他寫了一首情詩《致海德堡》,這首小詩如今被刻在了城堡旁的歌德雕像的紀念碑上。

哲學家小徑如今是遊人來海德堡的必去之處。此外,每天清晨、下午時分,會有許多健身愛好者沿小徑跑步、騎山地車;情侶們就在小徑中部的花園裡約會;而海德堡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們,則會選擇一個僻靜的角落,陷入思考……

每當我走在這條前人先哲走過的小徑上時,都會被這裡的樸素和寧靜洗滌。走著走著,心裡的沉重感漸漸釋去,學習的壓力和異國的孤寂,都在這條小徑中得到了釋放與宣洩。野花恣意生長,蜻蜓旋舞空中,只有走在這條小路上,才會明白,它為何成為海德堡大學學生的最愛。

自由的學風

在許多德國人心中,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好的大學。它獨佔一座城,擁有太多先哲的青睞。而海德堡大學的學生卻並不如此認為,他們從不自詡為“最好大學”,他們最常評價自己的,是“最自由的大學”。

與英美大學組織完善的學生社團、基層組織相比,海德堡大學實行的是“放養”的政策。沒人關心初來者,也沒有人會給新人指導,所有人都要靠自己在這裡找出學習的門路。在德國人的概念裡,大學生應是獨立自主、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海德堡大學的學生有權利不去聽課,或者只去聽自己感興趣的課;他們可以正襟危坐在教室裡,也可以平躺在陽光爛漫的內卡河畔,只要能學有所得。在海德堡大學,至今仍有一些學生會為了學習更多而選擇一直留級,延遲畢業。

這種自由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大學廣場北面的海德堡大學“學生監獄”就是最好的證明。監獄建於1712年,最初用以管教調皮搗蛋、破壞紀律的學生。“犯事”的學生白天正常上課,晚上就要被關到裡面。有趣的是,學生們不以此為恥,反而在監獄裡談天說地,在牆上塗鴉作畫,偶爾留首自編的詩句。到了後來,有學生故意“犯事”,為的就是到監獄裡體驗一下,尋找樂趣。傳說在1878年當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海德堡遊學時,為了一睹學生監獄的真容,故意在聽課時搗亂,後被關到學生監獄。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1914年,監獄關門停辦,隨後變成了海德堡大學的一個旅遊景點。那些當年搗蛋學生留下來的塗鴉文字,成了今天海德堡大學學生推崇的名言,比如“既然我們是誠實的孩子,為什麼還被關到這裡?因為我們在街上撿了5塊石頭,並且扔到了警衛室裡,我們承認了所作所為,於是就被法警抓到了這裡。因此,我們成為了‘誠實’的犧牲品”。這些話聽起來有些賭氣,卻又不乏哲理。

也只有這樣自由的學風,才會讓海德堡大學成為學術的天堂。從這裡走出的漢娜·阿倫特寫出了《極權主義的起源》等一系列偉大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鉅著;從海德堡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馬克斯·韋伯,是近代史上世界公認的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政治、經濟方方面面,仍然留有韋伯的思想印記。

迄今為止,有5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或正在海德堡大學學習、工作。這些世界級學者的成就讓海德堡大學成為許多中國學者心嚮往之的德國最高學府。國學大師徐子明,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馮至,詩人、翻譯家梁宗岱,臺灣作家龍應臺都曾在這裡就讀,並且留下了許多與海德堡相關的文學作品。

海德堡人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海德堡就是如此,看上去很老,但它的內在其實很新。”這種“新”,來自於古老土地上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來自於小路上不曾停歇的思考,以及“監獄”也不曾束縛的自由靈魂。

環球人物雜誌(ID:globalpeople2006)

環球人物官網:

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

http://www.globalpeople.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