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導語: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還稱無聊到極致,且美國數學太過於簡單!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出國已是輕而易舉。不論是中小學生也好,還是大學生也好,每年學校都會組織部分學生出國參加冬令營或者夏令營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體驗不同國家的上課方式的差異,希望可從中學到他們的優點。然而就有這麼一位小學生,一到美國就因美國學生“放學太早作業太少”被氣哭,還稱美國數學太簡單,若回國後會不知道小數點是什麼東西。下面我們來看看: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這是來自中國的一位10歲小學生,典型的中國學霸,別的不說,就那一口流利的英文,和美國人交流起來毫無障礙,這點連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在參加夏令營期間的一次家庭聚會上,他開始掉眼淚,寄宿家庭的兩位媽媽以為是太想家或是想吃什麼東西,然而經過詢問後發現,並非如此,是因為美國放學太早作業太少,感覺很無聊讓他很煩惱。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分析原因:

1、自我為中心:

對於學業的分歧,成為他面對的第一個文化差異,這也他對美國的生活強烈的牴觸情緒 。他的焦慮不僅僅是因為作業的問題,覺得之前在國內他是“太陽”,家長老師都圍著孩子轉,而美國的氛圍是培養孩子會“自轉”(個性)。並且他對自己的耐心不夠,應該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學習新的事情,讓自己去改變,打開自己。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2、家庭教育的影響:

他媽媽曾對他說:如果做多一點的事情,可以找更多的路去走。

孩子的理解:如果這條走不通,我可以放棄這條去走另外一條。

也許就是媽媽的這句話,讓他感覺很不安,因為在中國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根本沒有空餘時間,每天只有一點點,大概半個小時。甚至擔心回國以後自己會趕不上國內的學習進度,於是向美國寄宿家庭的媽媽提出,希望課餘的時間完成國內的作業,但美國寄宿家庭媽媽駁回了此想法。

還聲稱:不僅美國的作業少,數學也是太簡單,若回國可能會連小數點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3、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差異:

中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站在更高地起跑線,因此除了讓孩子們去做好的學校以外,還會報很多補習班或者興趣班,包括週末也是安排的滿滿,甚至就連一年級孩子的作業能做到晚上10點,這孩子竟然沒作業哭了。最近網上瘋傳: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假期,已有家長將孩子的寒假課程一安排到了大年三十。

然而,美國家長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孩子在小學階段主要還是玩,不能賦予太高的壓力,比如踢足球、玩遊戲、玩樂高或是看看書,致使國外小學生不僅每天很早就能放學,而且作業又簡單又少。所以,中國孩子感覺沒有事情做,覺得很無聊。

中國小孩到美國後因“放學早作業太少”而不適,哭稱:無聊而煩惱

其實這個故事,不僅反映出孩子思想成熟,考慮問題很全面、比較務實和腦子聰明外,還映射出中國教育給與孩子的重大思想包袱。最後,也希望今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能夠早日減輕孩子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