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武威的街道可以说是多到数不清

道道巷巷条条小路

但是大家知道这些街道的由来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杨府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杨府街,为明末甘肃西军首领杨嘉谟府第。

明代杨嘉谟家族世代出武将,至杨嘉谟时荤赫之极,街上设有演武厅、下马石、武牌坊等。杨氏在清代、民国行武兼经商,固有杨府街一名,今为杨府巷。

既能文武又能经商,厉害了我的街(gai)。

坐标:钟楼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巷内有文化名胜大云寺,钟鼓楼,因鼓楼而得地名。

坐标:仓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仓巷,是清代武营屯粮处,故名。

清代武威进士张兆衡、张澍,皆在此居住,可谓武威文脉都非常钟爱这个地方。

名人住过的地方,多去沾沾文气。武威各街道取名其实有诸多含义。


坐标:天瑞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这条巷子叫法颇多,本地人九中巷也叫,后来改的天瑞巷

小编觉得应该是天就是上天的意思,瑞就是祥瑞的意思,应该是天上降下的福瑞吧!


坐标:署东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署东巷,为清代甘凉道署所在地,故名。汉设,由大书法家张芝所刻“澄华井”石碣及井址。历史名人左宗棠、林则徐皆在巷东官驿下塌。小小巷子文化深。

坐标:凤凰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传说武威十八中旧图书馆处有一高台,唐朝时有一皇帝梦见一只金凤凰落于此处。令人查看,原来是一讨饭女子坐在那,皇帝娶此女为皇妃,从此把此台名为凤凰台,这条路为凤凰路。

坐标:天马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顾名思义应该是和咱们铜奔马有关系,这是一条主干道,经考证,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就是以西汉时期“天马”为原型铸造的,天马路也应该由此而来的吧!

坐标:达府街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因明代“边将之冠”达云在此设府邸,驻中林军一支,故名。

清代道光成丰年间,武威名人李铭汉购买旧址居住,光绪间李铭汉之子李于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达府街一度易名翰林街。

乾隆版武威地图上显示,此街明清历来是武威官宦富贾居住处。现在的武威一中是李于锴旧址,原甘肃三监是达云镇林中军营。

以后找土豪就去这条街呗。

坐标:厚德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土城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庆余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沙井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天健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海子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雨亭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县府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寺巷子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闻达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姑臧路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坐标:玉泉巷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这一条条巷子街道其实都有含义

1以老城大什字为中的方位命名法

凉州古城是一个“田”字型的结构,中心点为大什字城隍庙,既今文化广场,区内轴线只有纵横两轴两条大马路,明清时期叫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建国后,古城主干道遵从了明清以来武威老城的习惯性方位命名法。

南北纵轴线:老城内大什字至南门为南大街;老城外南门至312线为南关中路;老城内大什字至北关什字叫北大街;北关什字至雷台二环路叫北关中路。

东西横轴线:老城内大什字至东关叫东大街;老城外东关至二环路叫复兴路。大什字向西至古城西门叫西大街(现改为步行一条街),依此顺延,步行街西口至西郊公园叫西大街,西郊公园至二环西路因西郊公园而命名公园路。

田字一环路:南北以中轴线为分界,南叫南关东路、南关西路,北叫北关东路、北关西路,分别向外延伸与东西二环路相接。东西以横轴线为分界,东叫市民路(俗名东关南路)、兴胜路(俗名东关北路),西叫西关南路、西关北路(原西凉市场)。

新拓二环路:依城而绕,分别叫:二环东路,二环南路,二环西路,二环北路。其特点是:在道路的通用名上,纵横轴线老城内叫“街”,出了老城叫“路”。而一环路与二环路通用名的区别是:一环路叫“关”,二环路叫“环”。在道路规模上,“街”应该比“路”窄,“路”应该比“街”宽,但实际上,出了老城后拓展的纵横轴线,也与老城内马路一样宽窄。但在人文内涵上,留下了武威旧城改造困难,旧街道难以拓宽的窘境与文化信息。也留下了道路通用名命名不严格,街、路不分的现状。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2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的传统命名法

民国十七年大地震,使武威古城建筑毁坏殁尽,但城区次干道、支路、街巷等古老的街、巷名称,仍然保留着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原始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信息。比如,以老城区纵横划分:

东南片区:区内有中国第三大孔庙—文庙、西夏博物馆。路、街、巷有文昌路、文庙路(俗称东小南街),崇文街,明清一条街、会馆巷、学习巷、民建巷、民兴巷、民富巷、劳动巷、模范巷、发展巷、致富巷、文庙广场等,留下了“不夜书城”崇尚文化,勤劳致富,向往民兴、民富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

东北片区:是过去的县衙、现在市政府、区政府办公所在地,区内有文化名胜大云寺,钟鼓楼,有消失并正在规划恢复的海子湖等。街巷有钟楼路、和平路(俗称东小北街),杨府街、署东巷、县府巷、土城巷、光明巷、三道巷等,也留下了与历史名胜、文化相符的街巷地名。

西北片区:内有名胜古迹罗什寺,共和街,打井巷、沙井巷、踏码巷(解放巷)、西巷子、自觉巷、粮食巷、雨亭巷等。

西南片区:有凤凰台遗址。街路巷有达府街、靶场路、靶场东路、勤俭巷、青年巷、前进巷、新青年巷等。这些道路皆非城市主干道,而是次干道、支路、街巷,但从命名上看,也存在道路通用名叫法混乱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说,路、街不分,街、巷不分。随着城市改造升级,道路拓宽,没有及时将巷上为“街”,将“街”提升为路。3伴随旧城改造的经济文化命名法

武威全城街道名字的由来,身为武威人的你知道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撤地设市,凉州古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迅速发展。首先改建、扩建、硬化、亮化的第一条纵轴线,南始火车站,北至海藏寺北二环路。这也是武威古城最长的一条经线,建设初期有把它做为城市中轴线的想法。自南向北分别命名为建设路、凤凰路、天马路、海藏路。一条马路,因先后建设的时间不同、思考不同,留下了经济、文化、地域三种命名信息和一路多名的现状。

从这条路建设与命名看,城市道路的命名是与城市发展同步的,从民族街改凤凰路、胜利街改名天马路、向北延续段新命名海藏路的实际看,政府对城市道路的命名虽然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走先规划、后命名的路子,建设一段,命名一段,但已经对城市道路的命名有了理性思考,说明武威人对城市道路命名的认识在逐步提升,最终向地域的、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特色回归。这是武威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凉州古城路、街、巷命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撤地设市后,按照这个命名思路,新拓展命名的道路还有雷台路、雷海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