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史上最大騙局之農業革命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豆瓣評分9.1)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

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史上最大騙局之農業革命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史上最大騙局之農業革命

3500年前的埃及墓穴壁畫,描繪典型的農業景象


史上最大騙局

人類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靠採集及狩獵維生。但是大約在1萬年前全然改觀。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縱著幾種動植物的生活。從日升到日落,人類忙著播種,澆水、除草、牧羊,一心以為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穀類和肉類。這是一場關於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從採集走向農業的轉變,始於大約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發源於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東部的丘陵地帶。這場改變一開始速度緩慢,地區也有限。小麥與山羊馴化成為農作物和家畜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9000年,豌豆和小扁豆約在公元前8000年,橄欖樹在公元前5000年,馬在公元前4000年,葡萄則是在公元前3500年。至於駱駝和腰果等其他動植物馴化的時間還要更晚,但不論如何,到了公元前3500年,主要一波馴化的熱潮已經結東。

但是從採集走向農業,人類的生活提高了嗎?答案的否定的!

拿小麥來舉例子,在進入農業革命的接下來的幾千年間,全球許多地方的人類都開始種起小麥,從早到晚只忙這件事就已經焦頭爛額。種小麥可不容易,照顧起來處處麻煩。

  • 第一,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國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痠背痛。
  • 第二,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
  • 第三,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
  • 第四,不論是蝗蟲還是兔子,都不排斥飽嘗一頓小麥大餐,但小麥完全無力抵抗,所以農民又不得不守衛保護。最後,小麥會渴,所以人類得從湧泉或溪流大老遠把水引來,為它止渴;小麥也會餓,所以智人甚至得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小麥生長的土地。

研究古代骨骼發現,人類進到農業時代後出現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

此外,新的農業活動得花上大把時間,人類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麥田旁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其實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馴化”( domesticate)一詞來自拉丁文“ domu”意思就是“房子”。但現在關在房子裡的可不是小麥,而是智人


讀完上文,是不是覺得有點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