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先祖本是周穆王车夫,怎么跑到了晋国做大夫,并瓜分了晋国?

小林创可贴


关于赵国王室的起源,《史记·赵世家》开篇就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也就是说,秦国和赵国的王族具有共祖,那就是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恶来是秦国王族祖先,季胜是赵国王族的祖先,这兄弟俩生活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

《史记·秦本纪》也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恶来因为追随商纣王对抗周武王,在武王伐纣时被杀,他这一脉也被周王室贬为奴隶,给周王室养马,然而,恶来的弟弟季胜却在周朝混得风生水起。

季胜应该是较早投靠了周王室,仍然保留贵族的身份,季胜之子孟增还获得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信任,获得皋狼的领地,孟增以所居之地为号,称皋狼。

皋狼的孙子造父就是题主所说的周穆王车夫,乍一看,车夫跟今天的司机一样,地位不算太高,可我们要注意的是,造父是周穆王的车夫,周穆王,那可是天子,天下共主啊!

而且造父驾车是祖传手艺,他有多位先祖给最高领导驾过车,费昌曾为商汤(商朝建立者)驾车,中衍曾为帝太戊(商朝君主)驾车,现在是他重振家族威名的时候了。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造反给周穆王的马车安了四轮驱动(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然后带着周穆王西巡狩,乐而忘归,造父这个老司机驾车,不仅快,还稳,周穆王向西巡视,开心的很,据说他还跟西王母见过面。

不过周穆王再怎么忘归也得归,因为徐国反了,徐国国君公然称王,即徐偃王,直接挑战周王的权威,周穆王必须迅速返回宗周,组织军队平叛。老司机造父再一次出手,一日千里以救乱。

因为这次立功,周穆王将赵城封给了造父,造父以此为氏,即赵氏,造父也被视作赵姓的始祖。

造父的后人仍然干着车夫的祖活,到周宣王时期又出了一个老司机,就是奄父,其名公仲,在千亩之战时给周宣王驾车。

虽然周宣王是西周中兴之主,但其晚年独断专行,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千亩之战就是以周朝战败告终,周朝丧南国之师,损失惨重,幸好奄父技术好,驾着车帮助周宣王逃脱。

周宣王已经是西周的倒数第二任周王了,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当然,是恶名。

《史记·赵世家》载:“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奄父的儿子叔带见周幽王无道,觉得周朝迟早玩完,就跑去了晋国,给晋文侯当小弟,从此赵氏就在晋国扎下了根。

问题来了,当时诸侯国那么多,齐、鲁、宋、卫等都是有名大国,为什么叔带就一定要去此时并不强大的晋国呢?

对于这次关系到赵氏命运转折的搬家事件,史书没有太多记载,我们只能从叔带的新老板晋文侯的经历推测一二。

晋文侯,名仇,因为他出生那年他老爹晋穆侯随周宣王讨伐条戎,惨败而归,就将刚出生的长子命名为仇,并将其立为太子,以示复仇之意。

晋穆侯的儿子似乎总跟战争有关,后来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一战大胜,回来后次子出生,高兴的晋穆侯为其起名“成师”。

晋国大夫师服认为国君两个儿子的名字完全相反,成师的名字比哥哥好得多,但他不是太子,这岂不是昭示着晋国后来必有祸乱?我们不清楚师服是怎么从名字看出端倪来的,不过晋国后来的确是大乱了,这场大乱,也是赵氏命运的第二次转折点。

晋穆侯去世后,按规矩自然是太子仇继位,可意外出现了,晋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无奈出逃。

《史记》没有记载太子仇逃到哪里,不过接下来提到一句“殇叔三年,周宣王崩”,按照常理推测,被篡夺君位的太子仇跑到周王畿寻求周天子帮助是最正常的,所以太子仇应该跑到了周王畿。

不过此时的周王室连遭惨败,周宣王又垂垂老矣,无心也无力帮助太子仇复位,太子仇在周王畿待了三年,周宣王去世了,周幽王继位,但仍然没有出兵帮助太子仇复位。

一年后,无奈的太子仇带着自己招揽的人马回国夺位,袭杀殇叔继位,是为晋文侯。

合理猜测一下,晋文侯能够招揽足够人马回国夺位,再加上其继位后的一系列举动,这个国君的个人魅力应该是不小的,能力也足,有眼光的贤士会把他当作一个可以投靠的老板,而晋文侯在周王畿待了四年,期间交往认识了叔带,并被叔带认准。

在周幽王上位后,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出了王室的危机,开始谋求自保,周幽王的叔叔郑桓公就把郑国从周王畿附近东迁到了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叔带也逃离王室,投奔他心目中的明主晋文侯。

晋文侯十年(前771年),犬戎破镐京,周幽王身死,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其子宜臼和其弟余臣均被拥立为王,周平王与周携王并立,宗周已经陷于犬戎之手,周平王在关中无法立足,想东迁却连护卫都不足,关键时刻,晋文侯、郑武公(郑桓公之子)和秦襄公合力护送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此被立为诸侯。

十年后,晋文侯亲手替周平王解决掉了最大隐患周携王,功劳大大的,晋文侯不仅获得了周平王的大量赏赐,还获得了代王征伐的大权,扛着这杆大旗,晋文侯在汾水流域不断扩张,晋国的领土和实力都在快速增强。

然而,当晋文侯去世,其子晋昭侯继位,师服的预言逐渐变成现实。

晋昭侯继位之初,就把叔叔成师封于曲沃,号为桓叔,即曲沃桓叔。曲沃是晋国大邑,比国都翼城还大,这在那个尊卑有序的年代简直是自乱尊卑。这一年,是前745年,两年后,郑国的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在母亲的施压下,把弟弟段封到了京城,京,也是比郑国国都还大的城。

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郑国的共叔段政治手腕远不如哥哥郑庄公,被郑庄公捧杀二十二年,最后举兵夺取君位,却被郑庄公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不得不流亡国外,这就是《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

晋国的剧本跟郑国结局是反过来的,过程也曲折离奇得多。曲沃桓叔受封时已经五十八岁了,跟了哥哥大半辈子的他精通政治权谋,侄子晋昭侯在他面前不过一个娃娃,他轻而易举就招揽住了晋国的人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如此人杰,怎会屈居人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晋国要乱了,祸乱的根源,就在曲沃。

祸乱很快爆发,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欲迎立桓叔,桓叔也带着人马来了,但却被翼城的同宗打得大败,灰溜溜地跑回曲沃,积蓄实力去了,翼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第一关。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翼城毕竟是正统大宗,虽然形势危急,但却撑了好几回合,晋昭侯对曲沃桓叔,晋孝侯对曲沃庄伯,晋鄂侯对曲沃庄伯,晋哀侯对曲沃武公,晋小子侯对曲沃武公,晋侯缗对曲沃武公。历经近70年的内乱,曲沃武公最终完成曲沃代翼,攻灭晋侯缗,并贿赂周釐王,由此曲沃武公被立为晋君,更号曰晋武公。

晋武公去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即晋献公。此时春秋时期的特征逐步显现,礼崩乐坏已成定局,春秋三小霸全部去世,第一位霸主齐桓公也已经开始称霸,耽误七十年的晋国却在晋献公的带领下不断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齐国鞭长莫及的中原北部迅速发展。

在晋献公手下,赵氏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干着祖活的车夫,而是杀敌万数的将军。

叔带奔晋后,经五世而至赵夙,赵夙是晋国大将,在晋献公时期率军攻灭耿国、霍国和魏国,由于战功卓著,赵夙被封到耿地,赵氏正式成为晋国的大夫家族。

从晋献公对赵夙的器重来看,要说赵氏在曲沃代翼中支持翼城或者保持中立,可能性是不大的,最可能的是赵氏在很早就投靠了曲沃,甚至可能在“晋国之众皆附焉”的时候,赵氏就成了曲沃桓叔的马仔。

赵夙只是个开始,在他的孙子赵衰手中,赵氏更上层楼,赵衰本人也成为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名留青史,称赵成子。

赵衰是晋文公当公子时的好友,晋献公的儿子很多,赵衰在为服侍哪个而烦恼,史书记载他特地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次占卜是完全准确的,可人生哪一帆风顺,想要见到彩虹,就得先经历风雨。赵衰选择了公子重耳,但公子重耳的君位之路却非常艰辛,流亡19年方才成为晋侯。赵衰一路相随,多次献计助重耳脱离险境,晋文公继位后,第一时间封赵衰为上卿,封原地。

赵衰去世后,其子赵盾继位,也就是赵宣子,赵氏的势力迎来第一次巅峰。赵盾独揽晋国朝政数十年,还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记载,被弑的的君是晋灵公,弑君者是赵穿,赵盾的堂弟,史官追根溯源,把账算到了赵盾头上。

晋灵公死后,晋成公上台,他是晋文公的儿子,晋灵公的叔叔,他同意了赵盾改革假公族大夫制度的建议。曲沃代翼后,晋国为了避免公室争夺继承权的内乱,一旦确立继承人,其余国君直系亲属需要离开晋国,这就导致“晋无公族”现象的出现。

可没有公族,国君的直属领地怎么管理呢?那时候郡县制才开始有点影子,官吏制度则连影子都没有,国君直属领地的管理方法还是靠分封制下的层层分授。假公族大夫,就是以卿族的宗子代替国君掌管城邑,也就是代理公族,可假公族大夫毕竟是别的家族的人,国君这样等于是往外分封领土,一代代下来,直属领地越来越小,国君的实力也越来越弱,为晋国公室的最终结局埋下了伏笔。

所谓盛极而衰,赵盾死后,赵氏家大势大,不仅威胁到了国君权力,同时也跟其他卿族闹得很不愉快,晋成公之子晋景公联合其他卿族对赵氏展开清算,赵盾家族几乎全灭,仅剩下一个孤儿赵武,他的故事后来被加工成著名的赵氏孤儿。

另外赵氏还有一支政治势力存在晋国,那就是当年赵穿的后人,他们世袭邯郸大夫,又称邯郸氏。

赵武时代赵氏起死回生,而晋国公室在短暂的因卿族制衡获得权力后,随着卿族越发强大,公族却越发颓废,尽管晋国仍然是春秋时代最强大的国家,但国君的地位已然受到威胁,他们的统治已经完全依赖于卿族,衰败只是时间问题。

自从晋文公之后,先后有十数个家族担任过晋国的卿,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乃至战争兼并,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三大家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赵氏、魏氏和韩氏。

韩赵魏三名选手出炉之前,还有一个更有分量的选手——智氏,可惜智氏被三家联合击败瓜分,至于晋国公室,他们就如逐鹿中原的鹿一般,不管鹿死谁手,鹿是一定要死的。

前403年,周威烈王命赵氏、魏氏和韩氏为诸侯,赵氏终于完成了从卿向国君的转变,中国历史也从春秋时期进入到战国之世。

顺便提一句,魏氏的来源其实跟赵氏有关,当年赵夙灭魏国,晋献公把毕万封到了魏地,子孙以封地为氏,就是魏氏。而三家完全瓜分晋国公室,要等到前376年,赵敬侯、韩哀侯和魏武侯这些二代诸侯彻底吞了原来的主子。


平沙趣说历史


按《史记·秦本纪》记载,赵国之祖为商纣王大臣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恶来与季胜。恶来是商纣王的忠臣,在周武王东征之时被杀,其后人被迁至犬丘(今甘肃天水一带),在春秋时期发展成秦国。

季胜则追随潮流,在这一历史大动荡时期主动投靠了周人。所以到了季胜儿子孟增之时,得到了周成王宠幸,在周王室走向了稳步上升的道路。

孟增之孙造父,因为驾驶战车技术出众,成为了周穆王的御用“车夫”(当时的称呼应该是“御戎”)。传说中周穆王得到了八匹骏马,由造父驾驶马车,四处云游天下。但后来淮夷人崛起,在徐偃王率领下向宗周镐京大举进犯,一度攻击到黄河边。此时,周穆王正在西游昆仑山,与西王母会面。听闻淮夷人作乱,周穆王命造父驾车返回,一日千里以救乱。最终,凭借造父的高超驾驶技术,周穆王及时赶回了宗周。

因为这一功劳,造父被封赵城(今山西洪洞赵城镇)。联想到飞廉就葬在霍太山,造父被封赵城很可能是他主动请求来守祖先葬地的。造父之族,从此被称为赵氏。

在周宣王时代,赵氏一族的奄父再次被王室重用为“车夫”,常年跟随周宣王南征北战。公元前789年,姜氏之戎入侵周王畿,与周王师战于千亩(此千亩应该位于宗周镐京附近)。由于临时召来的“南国之师”(来自于江汉之间的诸侯之师)水土不服,迅速被姜戎冲溃,造成了周王室军队的大溃败。王师战败,御驾亲征的周宣王也深陷乱军之中,眼看就要命丧疆场!关键时刻,西周“车神家族”的奄父充分发挥他神乎其技的驾车技术,携带周宣王逃离了战场,让周天子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算上造父,这已是赵氏家族第二次拯救周王室了!


作为多次拯救周王室的功臣,赵氏一族在王室长期得到了重用,可赵氏后人又怎么会到晋国去呢?

《史记·赵氏家》记载,因为周幽王无道,奄父之子叔带离开了周王室投奔了晋国,跟随晋文侯。

这一记载虽然简单,但给后人留下的疑点却是不少。

首先,在当时的晋西南一带,分布着众多诸侯国。赵氏封地赵城附近,就有一著名的诸侯国——霍国。为什么叔带要投奔晋国而不是霍国?

其次,叔带投奔晋国的时间段,大致是在周幽王统治时期内。不光是赵氏,后来在晋国呼风唤雨的范氏之祖杜伯后人,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逃到了晋国。但在此时,晋文侯刚刚推翻了叔父殇叔、夺回君位,可以说是立足未稳。

晋文侯究竟有何吸引人之处,值得赵氏这样的显赫家族前来投奔?

这些疑问的答案,也许与晋文侯本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其弟殇叔篡位,晋文侯姬仇被迫“出奔”。可史书中说晋文侯“出奔”,却并未记载他出奔到哪去了。以常理推断,晋文侯很有可能是逃到了周王畿内,向周宣王寻求帮助去了。晋殇叔自立为君,并不符合宗法制,因此晋文侯期待周王室能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夺回君位。


可惜的是,此时周宣王也到了晚年,年老体衰,政事多有失误,根本无暇去干涉晋国内政。晋文侯在周王室等待了四年,迟迟等不到周宣王的确切答复。公元前782年,周宣王不幸去世,也让晋文侯依靠周王室的希望化作了泡影。无依无靠的晋文侯没法,在公元前781年回到晋国,依靠自身之力杀死了殇叔,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君位!

虽然王室没帮上忙,可晋文侯这四年的时间并非没有一丝收获。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先后结识了范氏之祖隰叔和赵氏之祖叔带,成为了好友。就是这种相知与相识,促成了范氏与赵氏投奔到了晋国。


但在赵氏投奔晋国后,晋国也遭遇了多次内乱。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灭了西周,天下大乱。在此混乱之时,晋文侯机灵地投靠了周平王,并以拥护周平王的名义,在汾河流域大肆党同伐异,兼并了大量小国,让晋国迅速强大起来。

不幸的是,晋文侯再强大,也逃不过一死。

在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后,晋国陷入了长达六十七的曲沃与晋侯之争。赵氏投奔晋国,原本就是因为晋文侯。那么在曲沃与晋侯之争中,赵氏到底是站在哪一边呢?

赵叔带投奔晋国后,经五世而至赵夙。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决心要灭耿国、霍国、魏国,让赵夙为自己驾车,亲征这三国。由此可见,赵氏投奔晋国后,依然是以祖传技艺闯天下,替晋国国君当“车夫”。晋献公成功地灭掉这三国后,就把赵夙封到了耿地。

赵夙能被晋献公如此信任,可以推断在曲沃与晋侯的内乱中,赵氏很早就已投靠了曲沃。这在赵氏一族的发展历程中,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赵夙之后,赵氏家族又出现了另一位关键人物,就是赵衰。赵衰与赵夙,有说是兄弟,也有说是父子或祖孙。但不管是哪一种关系,赵衰都是赵氏在晋国发展史上的一重大转折点。赵衰不再是以“车夫”身份得到晋君启用,而是以谋臣身份正式踏入了晋国政坛的核心圈。赵衰长期追随晋文公,因为年龄相仿,与晋文公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晋文公回国后,因功而被晋文公提拔为卿士,奠定了赵氏一族发展壮大的最坚实基础。

赵衰的作用,不但是与晋文公关系密切。他的一生坚持与人为善,好让不争,多次辞让了国君的提拔重用,使得赵氏一族在晋国博得了极好的人缘。赵氏的好人缘,在他儿子赵盾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赵盾之所以能战胜晋文公第一谋臣狐偃之子狐射姑成为正卿,就是因为晋襄公太傅阳处父的谏言。而阳处父不但曾是赵衰部下,也是被赵衰推荐成为晋襄公太傅的。赵衰的好人缘,让他在晋国享有“冬日之日”的美誉。这种美誉,让后来成为正卿的赵盾受益良多。

赵衰与赵盾父子的强大,让赵氏迅速在晋国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家族。此后,虽然赵氏也经历了诸如“下宫之役”的劫难,但凭借赵氏的庞大势力,赵氏最终“春风吹又生”,又跃居成为六卿之一,并最终瓜分了晋国!

赵氏一族从周王室“车夫”到参与瓜分晋国的经历,正应了陈涉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欲云谈史论今


每个姓氏的始祖都是传奇的人物,每个姓氏的来源,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赵氏始祖更是传奇。



《史记•周穆王传》记载:周穆王的车夫造父,善于养马驯马御马,那可是真伯乐。发现并驯养了八匹千里骏马献给周穆王。穆王很高兴,让造父御车,经常去西天与西王母瑶池相会。一次,徐偃王造反,车夫造父驾着马车日行千里,赶回朝廷,发兵平定了叛乱。造父平叛有功,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封给造父,造父及子孙随以赵氏为姓,造父被视为赵氏之始祖。



造父本姓赢,伯益之后。在远古时代,只有有头有脸的人才有姓,一个车夫还姓赢,有些奇怪。不然,养马驾车是手艺活,何况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战车都是重装备,级别不高,但岗位重要,位列卿士,属于国家正式干部编制。现在习惯把司机称作司机干部或许源于此。孔子曾曰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说的就是驾车虽是下等的工作,但毕竟是士,好歹是个干部,只要工资高,我就干。有些工作,尽管给的钱不少,不是干部岗位,那也不能干,此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这份工作还不错,又深得领导信任,赵氏子孙就在朝廷一代代的靠着这份手艺,悠哉悠哉的生活着。

一晃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周幽王是官N代的浪荡子弟,一心贪玩,不打理工作。靠本事吃饭的赵氏七世孙赵叔带看不下去了,就带着一家老小“去周侍晋”。毕竟是天子身边的人,伺候过大老板的,也算是空降晋国,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啊。地方领导自然高配安置工作,赵氏子孙在晋国混得相当可以。

转眼到了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当政,赵氏十二世孙赵夙已经是军事将领了。协助晋献公灭掉耿,霍,魏三国,因军功居伟,晋献公将耿封给了赵夙。

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出奔,赵夙之子赵衰相随,是所谓的“五贤士”之一。晋文公当政后重赏功臣,赵氏从此崛起。赵衰是有头脑的人物,颇受晋文公器重。当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不贡朝廷。赵衰建议晋文公“尊重”周王室。此可与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一比,这让晋国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成就了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的事业。

公元前621年,赵衰之子赵盾掌中军,一家专政,赵盾弑其君。后被屠岸贾诛杀赵氏全家,这就是“下宫之难”。当时还发生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这是《史记》司马迁浓墨重彩记载的最长的故事,没有之一,那是相当的感人,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可不是后来大宋朝那个老赵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有一拼。

直到晋景公时,才得以翻案,赵氏孤儿赵武重新被重用为卿大夫。赵武是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鞠躬尽瘁的贤臣,官至正卿。

晋平公时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氏灭掉了范,中行氏。



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赵敬侯,韩哀侯,魏武侯瓜分了晋国公室。三家分晋,晋国玩完了。


豹眼看历史


赵氏一族去周入晋,始于周幽王之时,而真正成为晋国大夫,是始于赵衰。



赵之先与秦之先共祖,虽说都是大费伯翳之后(羸氏),其实赵氏这一族才一直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传至蜚廉之时,蜚廉有二子:一曰恶来,其后为秦。一曰季胜,其后为赵。恶来无子,有女名防,防生旁皋,旁皋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就是说恶来(秦)这一枝是女儿之后。


言归正传,说赵是如何入晋,如何兴起的。《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载:季胜生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全是宝马),献之穆王,穆王让造父驾车,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而徐偃王造反,穆王日驰千里马,大破之。造父就因为此大功,穆王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造父已下六世为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奄父为周宣王驾车,千亩之战,帮助周宣王得以脱身。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入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经五世至赵夙。晋献公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晋献公赐赵夙耿。

赵夙生共孟,共孟生赵衰。赵哀善卜,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皆不吉,只有卜公子重耳,吉。赵衰就紧跟公子重耳,之后因骊姬之乱,重耳出逃奔翟,赵衰紧紧跟随,翟伐咎如,得二女,翟以妹妹给重耳为妻,姐姐给赵衰为妻,生子赵盾。赵衰未随重耳出逃时,在晋的妻子还生有赵同、赵括、赵婴齐。



赵衰从重耳出亡十九年。才得以返国,重耳即位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晋文公重耳得以返国,并且称霸诸侯,多赵衰计策。

以后,赵、韩、魏三家分晋为后话,此处不表!


寻桂子


赵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国君嬴姓赵氏,是商朝名臣飞廉次子季胜的后人。而赵氏始祖造父是飞廉的四世孙,造父则为周穆王驾车。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封赵城。从此赵氏为赵国始族。

此后造父的六世孙奄父也曾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奄父的儿子叔代当时为周王室的卿士;因为看不惯周幽王的昏庸,而离开周王室。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叔代离开了周幽王,去为晋文侯出谋划策。从此赵氏在晋国落脚,也逐渐得以发展壮大。

在叔代的带领下,赵氏在晋国生根壮大。传至五世孙赵夙,赵夙的孙子赵衰跟随公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公子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而赵衰任国政。如此可以知道赵衰忠心耿耿跟随晋文公,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当时的爵位世袭罔替,一代一代往下传。从而使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固若金汤。

而赵国之所以后来能够与韩、魏两国瓜分晋国,其实是与晋文公有关。有人会说:三家分晋是在晋文公死后200年发生的,有他什么事?其实晋文公在没有继承王位的时候,除了赵氏以外还有很多愿意跟随晋文公的人。他们在晋文公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跟随左右。晋文公后来为了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实施了一项举措:在晋国实行三军六卿制:设立三军;每军分别设立一将,一佐。六卿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入侵;从而捍卫华夏文明。后来,到晋平公时期六卿被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把持。晋定公时,范氏、中行氏衰落。取消中军,六卿变为四卿。晋出公时,赵氏与韩氏、魏氏联手打败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人口。这就起“三家分晋”从此晋国实力大大削弱,再也没有号令氏族的能力。

不得不说,从给周穆王驾车的车夫到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立足强者之列。这确实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是因为心中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雄心、气魄。而这种雄心、气魄也正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正是中国的民族精神。






时空垂钓者


赵国先祖造父因受周穆王宠幸而被命令为其驾车,好像很造父一个族长混的好差是不是?周王的给人的赏赐也太埋汰人了。

但在那个帝王时代,能天子御马可不是一般人。

以我们熟知的秦朝中央政府重臣三公九卿来解释,九卿之一的太仆就来源于东周,并且其职能很明确并且没有变化就是为天子御马。

后来也因为造父的功绩其家族被封到赵城,而使赵氏第一出现,并且其后人一直在周王室中任职。

晋国大夫时期

西周末年赵氏在传到子叔带手中,因不满周幽王的荒唐而带领族人离开周王室转投晋国公室。

他能瓜分晋国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拥立晋文公有功而进入核心,更重要的是晋国公室一直内乱,导致公室衰微,使得大夫家族强于晋国公室。后来赵氏在于其它家族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并联合魏、韩俩家瓜分了晋国。


历史小知


我们都知道秦国和赵国是同宗的,都是嬴氏赵氏。这两个国家的祖先也是非常的相像,秦国的祖先秦非子是给周天子养马的,而赵国的祖先是周天子御马的,一个是马夫,一个是车夫,但是这两个国家都发展到战国后期成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长平之战直接影响了春秋战国整个局势,就是在这两个兄弟国家之间发生的。

赵国和秦国的祖先乃是辅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之后,其实在商汤时期伯益的后代费昌就已经开始给商汤驾车了,成为了商汤的马夫了。辅佐商超,到了后来武王伐纣,蜚廉也就是伯益的后代,还有他的儿子恶来都给纣王效力的,恶来被周武王所杀,而秦国的祖先就是这个恶来,恶来的后代大骆非常的善于养马,繁衍马匹,所以被封于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大骆就是秦非子的父亲。这个就是秦国的祖先由来了。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季胜,季胜生孟增,之后就是皋狼,然后下一代就是衡父,接下来就是造父,造父就是给周穆王赶车的,当时造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叛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就被封在了赵城,造父就是赵国的始祖了,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秦赵本是一家。

就是造父这一支一直传到了叔带乃是周朝的卿士,当时已经是周幽王时期了,我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就是在这个周幽王的手里,当时叔带也是不满周幽王的所作所为,所以就离开了周王室,去了晋国,当时正是晋文侯,被称为是晋国史上最厉害的国君之一了,非常的贤明,就是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的,也是给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赵氏就在晋国了,一直发展。

最近比较火的重耳传奇里面就有一个赵衰,他就是叔带的七世孙,当时赵衰跟随重耳流亡十几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就是晋文公,春秋第二个霸主,也开启了晋国的百年霸业。而赵衰自然也被重耳重用,担任国政,晋文公也是经历了骊姬之乱的,所以在他当上晋国君主之后也是作三军设六卿,由这六卿把持晋国的军政大权,所以我们都说晋国无贵族就是这么来的,他的六卿不是像别的国家是贵族。一直到了晋平公赵氏终于当上了晋国的正卿。到了春秋末期,晋国上下被六卿把持军政大权,赵氏就是其中之一。到后来只剩下四家,韩赵魏智,智氏联合韩魏本来是想灭了赵氏的,当时都已经是水淹晋阳了也就是赵氏的老窝了,但是这个时候韩魏和赵氏联合起来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其实说三家分晋不如说三家分智。就这样赵国开始确立起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晋国彻底从历史上消失,赵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中国历史研究所


你别小看了车夫这个行业,在春秋时期,或者是在西周的时候,那时候驾驶车马的那些人都不是平凡人。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六艺,其中御就是君子六艺的其中之一,也就是驾驶马车。

在古代,由于马蹬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生产,所以大规模的训练骑兵部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当然也别跟我说在这之前骑兵部队根本不能存在,或者是骑兵的双手,只能够有一只手拉着马缰,人马一体,没听说过吗?游牧民族天生与马匹之间的亲密度,这一点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你能够说马蹬的出现大大削弱了骑兵的训练能力,使得骑兵能够大规模的涌现出来。

在这之前,中原地区的人,由于很少和马匹接触也不知道吗?究竟该怎么样去训化,所以这个时候的马匹和普通的牛啊,驴啊之类的畜生一样,都是用来拉车的,拿车的话,车子本身体积庞大,驾驶起来特别的简便,而且不需要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普通的人稍微去学习一下基本上就知道了,学习驾驶车辆的技术,就好像我们现在必须要学一本驾驶证一样,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

但是随着这些战车加入到战争里面,这些车辆所承载的意义就不同了,在春秋时期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战斗力,万乘之国,就是说你一个国家有1万多辆战车的话,那说明你这个国家实力最强。

拥有好的驯马师,或者是能拥有高超的驾驶战车的技术,往往就能够脱颖而出,比如说赵世子孙的先祖造父,就曾经是一位优秀的驾驶车辆的技术高手,侍奉过周穆王,而且还获得了一个姓氏赢,觉不觉得这个姓是特别的耳熟,没错,就是秦王嬴政的姓氏,当然,这个时候他们出名并不是依靠着秦始皇的名号,而是周天子亲自给他封了这个姓氏,这就是很厉害啦,天子当时天下唯一的一个人,让你来驾驶车辆的证明,全天下的人都十分放心,你你的驾驶技术特别高明,所以才会给你这个殊荣!而且就算你不给周天子做什么事情,你见过了周天子大家讨一个彩头,也会摸摸看,或者是向你询问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明星效应。而且在这之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造父的子孙可以说是呈现一种世袭制,也就是自己的子孙都承担着自己的这个老本行,替周王室训练马匹,训练战车。

一直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赵氏子孙看见了周王朝可能要衰弱的迹象,因此去投靠了晋,晋当时是一个中原大国,但是很显然,此时此刻,周王朝的威仪仍然存在,能够从周王朝的周天子身边来到这么一个国家,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并且此时此刻已经进入了春秋初期,晋国一开始春秋初期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一个国家灭了55个国家。

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没有强大的战车部队配合,那是不可能的,靳国作为早期的中原大国,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跟他早期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关系。当然赵氏子孙有没有替晋国打造一支强大的战车部的实际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相信这个技术应该是带给了晋国。

时间一直往后延伸,延伸到了一个叫做赵衰的人,那个人才是赵氏子孙,真正能够登上历史舞台,站在历史前列的一个人,这个人干了什么事情,她把所有的政治资本全部投给了晋文公,晋文公在公子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没事儿,我帮他,我替他造,是晋文公逃了,我追上去,我帮她一路上打点这什么东西,晋文公回来了,我就在他身边坐大成,他把一生都投给了晋文公,不然晋文公也给他丰厚的回报,也就是赵氏子孙成为了晋国的大家族之一。

经过时代延续,一直到三家分晋,赵世子孙彻底脱离晋国统治,自成一家,我想当时的人应该不觉得惊讶,为什么战车之上,也许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来讲很难理解,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讲,这再简单不过了,你敢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你敢说波音公司,你敢说那些军事工厂那些军事企业不强吗?肯定强啊,人家就是生产高尖端武器的,在那个时代战马或者是战车就是高尖端武器。


漩涡鸣人yy


1、赵氏入晋,源于叔带,后来慢慢发展为望族。

2、晋文公的五贤臣之一赵衰跟随晋文公流亡,后来又辅助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赵氏从掌握晋国大权。然而,后来由于赵氏族人权势太大,独断专行,引来其他家族和晋景公的不满,后赵氏惨遭灭族,只剩下一个男丁,赵武,即赵氏孤儿!

3、景公念及赵氏以往功勋,让赵武续嗣。长大后升任正卿,掌国政,复兴赵氏

4、后来,六卿逐渐坐大,晋悼公去世,晋君再也掌控不住六卿。六卿就韩、赵、魏、智、中行、范六大家族,后来火并掉了中行和范氏,再后来韩赵魏灭了智氏,再后来三家分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