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很多新手父母都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孩子很小时他们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智力,早早地送孩子去早教中心,并且配合以各种科学饮食,以求孩子能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大脑。

这些父母的做法可以理解,这都缘于对未来的焦虑。但是,这样做真的能让孩子领先吗?

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也常常遇到有人会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更聪明,将来上哈佛?

梅迪纳教授没有建议孩子上早教,也没有给出任何开发大脑的建议,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的建议只有一个:爸爸多疼爱妈妈

那么,孩子聪不聪明跟大人有什么关系呢?梅迪纳教授的解释是:能预测孩子学业成就的最佳指标,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爸爸爱妈妈,妈妈的心情好,对宝宝的照料就好,宝宝的大脑发育就好。

为什么妈妈的情绪对宝宝大脑的发育如此重要呢?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01父母情绪稳定,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土壤

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上,渴了饿了需要人喂,尿湿了需要人照顾,一切需求都要大人来满足。对于宝宝来说,保证安全是第一位的。

不过,虽然生存完全依赖于大人,但宝宝的大脑并不是不会思考的一块“白板”,而是可以正常运作的“机器”。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安迪·梅尔佐夫通过长期实验证明:婴儿生来就具有一系列神奇的认知能力,刚出生的宝宝就有模仿能力。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心理学家发现,刚出生的宝宝就能模仿学习

正是有这样敏感的反应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宝宝平时会不停地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并把观察到的一切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梅迪纳教授的研究证明,环境的安全感对婴儿大脑发育影响巨大。

宝宝感到安全友爱,大脑神经系统才会发育良好;如果经常感受到的是愤怒,动荡不安,宝宝就会变得紧张,或反应迟钝。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罗马尼亚政府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下令让公民多生孩子。可后来孩子多到许多家庭无法抚养,只能送孤儿院收留。但孤儿院孩子太多,缺人照顾,许多婴儿都夭折了。

部分孤儿被一些加拿大家庭收养。这部分孩子中,不到4个月就被收养的,长大后和正常孩子一样,而超过8个月才被收养的,长大后都成了问题儿童。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由此可见,虽然年幼,不安全的环境还是对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在生命早期,宝宝需要与照料者建立起稳定安全的依附关系,这个时间超过8个月就可能失效,负面影响跟随一生。

所以,妈妈在照顾孩子的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而妈妈的心情又极易受夫妻关系影响,这样说来,父母的感情关系就密切地影响着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了。

02,妈妈过得好,孩子才能好

宝宝如此地需要一个温柔的妈妈,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却非常容易焦虑,得产后抑郁的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出生后,妈妈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张娜拉还原一个妈妈带娃的日常

之前有个很火的视频,张娜拉演绎了一位妈妈独自带娃的日常。视频里,孩子离不开妈妈,妈妈连上厕所也要带着她。妈妈想趁孩子睡了吃口饭,可孩子突然哭醒,妈妈只能一边抱着哄,一边胡乱地吃几口;孩子生病,爸爸在外应酬,妈妈只能独自带孩子去医院……

而这个简短的视频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现实中,带娃的任务繁重得多。孩子吃饭、穿衣、洗澡、睡觉、玩耍、生病……样样离不开妈妈。

总之,有了宝宝后,我们常常忙得脚不着地。家务繁重,睡眠不足,没时间跟朋友来往,这些变化让我们心情低落,焦虑不安,甚至悲观绝望。而这些负面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

生养一个孩子让我们看到养育的辛苦,更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此时的妈妈们要懂得关照自己,提前跟爸爸或者家里其他成员协调好分工,让家人分担一下照顾孩子的辛苦,千万不要认为照顾孩子是自己的事,从而一个人硬撑。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好休息,照顾孩子确实辛苦,不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我们可以在孩子休息时自己也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好好补个觉,或者去找闺蜜聊一聊,了解一下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新鲜事,保持跟外界的沟通和交通,这样才能保持心情舒畅。

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压抑自己,要告诉家人,让其进行分担,或者适当放松一下,仔细思考一下自己情绪背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调整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03,信任爸爸,并给他多带孩子的机会

都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也该扛起自己的担当。可现实生活中,太多爸爸做了甩手掌柜,成了“影子父亲”。

如何改变呢?网上有一位妈妈发贴子说,她用“自私”改变了自己的老公。

首先,她放下了贤妻良母的伟大理想。她不再每天做早餐、每天利索地收拾屋子,这“逼”着老公跟她把家务活做了分工。

其次,她把多出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上,在忙碌中充实自己,不让自己有情绪沉溺的机会。

最后,她懂得享受生活,时不时地陪婆婆出门逛逛街,泡个温泉什么的,丢下老公和娃“享受”美好亲子时光。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她的睿智之处在于,不对老公束手束脚,也不去挑剔老公哪点做得不好,让老公体会到了带孩子的辛苦,也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在笨手笨脚中慢慢改变和提升自己。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变得更喜欢爸爸,也让她老公有了不少成就感,开始更积极地带娃。

其实,爸爸带娃不仅仅是给妈妈减负,也会让孩子更聪明。

英纽卡斯尔大学曾用了半个世纪,跟踪调查了17000个在1958年3月某个星期出生的英国婴儿。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来访,询问父亲平时花多长时间与孩子相处,是否读书给他们听、陪他们外出等。

到孩子11岁时,通过测试孩子的智商发现,经常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比那些父亲陪伴少的孩子,更聪明。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孩子来说,妈妈是美好而温暖的,爸爸则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会让孩子走得更远。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04,丈夫要给予妻子更多理解

中国女人不怕辛苦,最怕不被理解。如果有个知冷暖的丈夫,妻子会欣慰不少。

婚姻里,夫妻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2017年,中国妇女杂志社等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家庭夫妻亲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能促进夫妻关系”的7大因素中排第一的就是有效沟通。

那么,有效沟通如何做呢?

这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共情。被誉为世界“婚姻教皇”的戈特曼教授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说,“共情指数”是决定婚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共情指数”是测试一个人共情力的测试结果。他的研究中,用这一指标预测夫妻会不会离婚,准确率接近90%。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丈夫理解妻子,能够倾听妻子的心声,那么婚姻出现问题的概率将很小,如果丈夫不能理解妻子,婚姻出问题的概率将很大。

可惜,生活中,太多丈夫看不见妻子的感受。当妻子向他们倾诉烦恼,他们的反应却是讲道理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比如,妻子抱怨带孩子太累,丈夫却说,“带孩子就是这么累的啊”,“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啊,怎么就你喊累”,“孩子小嘛,熬过这两年就好了”,这些都是没看见、否定妻子感受的话,只会让妻子更恼火。

很多夫妻吵架就是由这种“看不见”引起的。而起了冲突后,丈夫越发喜欢讲道理,妻子则变得越发“不讲理”。丈夫只看见道理,“看不见”妻子这个人,这就是缺乏共情。

当妻子表达心情不好,应和一下妻子的感受,表达下理解,妻子心里就顺畅多了,坏情绪就不会堵在心里。遇到事情,我们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就会好很多。

经营一个家庭,总是会出现问题,夫妻冲突在所难免。而且,许多冲突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我们都要学会和问题一起生活。

共情,不是要解决问题,而只是要求我们互相理解。夫妻间高质量的情感沟通才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怎样让宝宝更聪明?美国最权威脑科学家说,这取决于夫妻感情

布什家族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妻子芭芭拉是全世界的模范夫妻。他们一生恩爱,携手共同走过73年风风雨雨,子孙满堂,缔造了一个强悍的布什家族。

在这个庞大的家族里,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个个都是人才。其中包括两任美国总统、两位美国参议员、两名州长和一名中情局局长。

可以说,是老布什夫妇婚姻幸福给了孩子们一个相爱、温馨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温暖的港湾里,这样无形的“家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庭中有爱,有理解,有包容,会让孩子从小就获得内心的稳定和安全感,生命从此有了阳光的底色,是孩子向其他方向生长的坚实基础。

父母婚姻幸福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参考文献:《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