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洞”秒杀的视觉中国

齐鲁晚报讯(记者 冯冬宁)短短两日,卷入图片版权侵权话题的视觉中国就遭遇了现实与资本市场双重大考。受版权事件影响,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中国视觉商业版图创伤面到底有多大?未来,中国图片行业的走向如何?

被“黑洞”秒杀的视觉中国

12日,视觉中国股票跌停。 据中新网

本报综合中新社、北京青年报等消息网信办连夜约谈、派驻工作督导组、网站两次发布致歉声明、开盘无悬念跌停、一天内十次上微博热搜榜,身陷版权风波,视觉中国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堪称被“秒杀”。

据“网信天津”微信公众号4月12日消息,当天,天津市网信办成立工作督导组进驻视觉中国网站,就存量信息、日志留存、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对相关问题隐患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指导督促公司整改,对失职工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不走过场。

在11日-12日的一天内,共有与视觉中国相关10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2日早盘,视觉中国开盘无悬念跌停,封单近41万手,报25.20元/股,一夜间总市值从196亿元缩水至176.5亿元,市值蒸发19.6亿元。

除了股市上的打击外,版权事件也有了新进展。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请求时明确表示,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自称是视觉中国代表的人联系过ESO。

视觉中国的风波还未停息,网民们发现,和视觉中国有类似问题的,还有其他一些公司。比如,在新三板挂牌的公众公司———全景网络旗下的“全景”平台。12日上午,继视觉中国、全景网络暂时关闭网站后,东方IC网站无法打开,疑似关闭。

12日上午,国家版权局发布公告称,近日,“黑洞图片”版权问题引发关注。国家版权局重视图片版权保护,依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黑洞”危机撕开暴利行业深幕

对比国外同行业视觉中国堪称暴利自2011年起,视觉中国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5%以上,若单独摘取主营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则毛利率接近70%。“对比国外同行业,参照视觉中国这些数据,堪称暴利。”海通证券一李姓分析人士称。

2017年,视觉中国注重分销渠道的连环布局,并与腾讯、百度、搜狗、微博、淘宝、360等达成战略合作或深度合作。有此铺垫,视觉中国这艘图片航空母舰以依靠“内容—销售—收钱”,反之,“借知识版权保护的旗帜—起诉—收钱”这一简单而粗暴的模式昂首行驶在中国的图片之海中。

2017年视觉中国还推出了能够追踪公司图片在网络使用情况的鹰眼追踪技术。这套“鹰眼”系统,除能够了解用户需求外,更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的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并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而通过鹰眼转换与市场投入相结合的获客手段,加强线上与线下客户运营,视觉中国实现了获客数量与业务的同步增长。这正是视觉中国引发众怒的核心原因之一:将版权保护和获客相结合。

所涉诉讼超万起

维权方式受质疑

据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企业收到视觉中国的质询函或律师函,被告知涉嫌图片侵权,面临每张图片甚至高达上万元的赔偿。不过,视觉中国并不追求直接判决赔偿,主要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这种方式引来不少质疑。

有业内人士指出,“维权获客、维权创收”模式,本质上是牺牲了真正权利人(摄影师)的利益,来实现图库利益最大化。简单来说,视觉中国将对真正权利人(摄影师)的侵权维权变成了其平台的独家包年合约。

根据启信宝数据,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所涉诉讼已超过万起。

除了对其“维权创收”的质疑外,在图片版权上,视觉中国究竟犯了什么错?

法律界人士表示,就照片本身而言,只要它们是由视觉中国原创的,或者著作权人原创并合法授权给视觉中国的,在著作权范畴里,视觉中国享有将这些照片授权给第三方商业使用的权利。“但是,这些著作权作品如果包含第三方企业的商业信息,比如logo、企业名称。被授权人在商业使用这些照片时不能仅获得视觉中国的授权,也要获得图片中涉及企业的授权。

中国图片行业

未来在哪里

不过,就在图片巨头维权式营销风生水起时,这个“多事之春”突然来到。

这样的局面让参与布局或者投资视觉中国、全景网的人无法想象:前者如视觉中国核心管理层柴继军、廖杰、梁军以及其股东———网易前总监李学凌等;后者如全景网股东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高德地图董事长侯军、易车公司创始人李斌等。

看中和加持的背后是中国版权图像市场的未来。数据显示,中国版权图像素材2017年理论市场规模186亿元,实际市场规模14.6亿,正版率仅8%。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中国版权视觉素材市场正版化率持续提升且空间较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图片行业的下一站究竟在哪里?“只谈保护,或者不说保护,对行业的发展而言,都是伤害。”中国摄影家协会一名人士表示,只有兼顾两者,中国图片行业才有下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