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定價的最高境界

一樣的商品為什麼賣出不一樣的價格

——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是指一家廠商或企業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或服務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

一般說來,價格歧視是指一家廠商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或服務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它還可指一家廠商的各種產品或服務價格之間的差額大於其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的購買者都對同質產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麼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因為任何試圖比現有市場價格要價更高的產品銷售者都將發現,沒有人會向他們購買產品。然而,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價格歧視的存在需要一些條件: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並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瞭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價格歧視可以分為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被稱為完全價格歧視;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叫二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不如一級價格歧視那麼嚴重;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叫三級價格歧視。

在商業經濟裡是到處都有三六九等的。價格歧視是指一家廠商或企業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或服務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價格歧視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價格歧視是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二級價格歧視是針對不同的購買量收取不同的價格;三級價格歧視是針對不同的市場收取不同的價格。

價格歧視看上去好像很神秘,其實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你走進大賣場,會發現一袋液態奶需要2元,而一盒裝有12袋的液態奶卻只要20元,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即你要為同樣的商品支付不同的價格。一般電影院會對學生和老人打對摺,這樣支付能力低的學生和老人也可以去看電影,電影院既不會失去這部分客戶,又能對其他客戶收取較高費用。

還有當你開著法拉利,帶著勞力士,路過一個路邊商店,問老闆一件衣服多少錢,他可能會說,1000塊。但是如果你騎了輛除了鈴兒不響哪裡都響的自行車,穿著皺巴巴的襯衫,跑去問那個老闆同樣的衣服多少錢,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100元了。這也是一種價格歧視,商店根據顧客對價格不同的敏感程度收取不同的價格。所以價格歧視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最能體現價格歧視的例子當屬機票的價格。不要說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的座位標價懸殊,就連相鄰的兩個座位價格都可能相差一倍--這就是航空公司的價格歧視,它通過對人群進行甄別,然後對不同群體收取不同的費用來實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一般如果你提前兩週或一個月去預定機票,價格會比即買即走要低得多。因為提前訂票的大都是經常看報尋找優惠活動的閒人,把這些人甄別出來,就可以用低廉的價格來吸引他們。但是對那些說走就要走的忙人,價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時間才是最寶貴的。這樣的客戶群體,收費當然要高啦。經濟艙和頭等艙的道理也一樣。

(選自中國華僑出版社《領導幹部每天讀點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