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场农村女子,用14年青春,为爱坚守,完全诠释相濡以沫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

在刘家场镇三堰淌村的田埂上,二十多个大叔大婶们正忙着给村里发展的经济作物迷迭香产业基地补种、栽苗、除草,大家顶着日头劳作、欢声笑语,俨然一幅春日农耕图。在这其中,47岁的张长月,就是我们今天百姓故事的主人公。

张长月,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农村女人用14年青春,为爱坚守,重新为我们解读了夫妻情感和家庭责任。

究竟有怎样的信念才能支撑一个柔弱的女人做到这样?面对家庭变故,14年来、5000多个日夜,始终如一照顾瘫痪的丈夫,默默为爱坚守、不离不弃,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她本负担不起的家庭重担,这又需要何等的心力才能承受?

在三堰淌村6组那一排壮观的蓝顶小洋房里,其中有一幢是张长月的新家,洋气的架构设计与屋内老旧、简朴的家居陈设显然不怎么搭,像两个年代的混合风,但新家的犄角旮旯一尘不染、楼上楼下窗明洁净,给人一种亮堂堂的“豪华感”。

张长月耐心地给丈夫按摩、洗脸、喂饭、洗衣服,把丈夫推到门口晒太阳……李正志在妻子的照顾下,虽瘫痪多年,全身上下干干净净,精神面貌依然很好。

回想起14年前家中的变故,张长月犹如昨日。

2005年,她33岁,他34岁。张长月清晰的说出那天是农历八月初九,丈夫李正志在煤矿作业时发生意外,医生告知,丈夫高位截瘫,接下来的生活都将在轮椅上度过,那一年,她们的大女儿10岁,小儿子5岁。

陷入困境之后,不少村民觉得张长月会抛弃家庭,更不相信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能撑起这个家。面对质疑和困难,33岁的张长月毅然选择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四口之家。一年上头,张长月在外就近打零工贴补生活,在家服侍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磨难让张长月懂得了坚强,也突显了她不服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做农活上,我力量不够挑不起,也会需要一个搭把手的人,会有软弱、无助、觉得要到崩溃的边缘,可一想到丈夫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在煤矿三班倒,工作极其辛苦,都是想让这个家日子过得更好。所以,我就本着这个信念,咬紧牙关去做,让这个家、让我的孩子们能生活得不那么苦,虽然我苦点累点,但我不后悔。”坚强外表之下,深藏着的是张长月复杂的内心。

“我妻子对孩子们和我的照顾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我是想做都做不了了。”丈夫不苟言语道。

如今,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儿子在附近开挖机,收入稳定,家庭的负担逐步减轻,2017年从土砖房搬进新家,去年年底还清了外账,人生的春天也正在向张长月迎面走来。

“思路能探富路,挖机勤拓康庄道。峨眉不让须眉,理业乐添和顺家。”家门口的对联恰似张长月的人生写照,也饱含着他们一家对迎接人生春天到来的憧憬。

刘家场农村女子,用14年青春,为爱坚守,完全诠释相濡以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