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的苦聰人


苦聰人是拉祜族的一個支系,在上世紀50年代約有12000多人,散居在雲南省的11個縣裡。他們是林居原始部落,其中尤以世世代代漂泊在紅河地區哀牢山上原始大森林裡的一部分苦聰人為最原始。

解放前,苦聰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樣的原始森林裡,靠採集野果、野菜和獵取野獸生活。解放後,中國共產黨向苦聰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送給他們需要的衣服、鹽巴等物品。當地政府幫助苦聰人出林定居、發展生產,使他們逐漸擺脫貧困落後。上世紀50年代末,苦聰人基本實現了出林定居,告別了陰溼的原始森林。

出林定居後,當地政府撥款給苦聰人購買農具、耕牛、種籽、口糧、衣服及其它生活用品。過去沒有看見過耕牛的苦聰人已學會了使用耕牛。

在兄弟民族的幫助下,苦聰人掌握了鋤耕、犁耕,以及栽培多種作物的技術,成功試種了雙季稻,並開始種植棉花、甘蔗、油菜等多種經濟作物。

過去,苦聰人沒有衣服穿,婦女們也不會做針線活。走出山林後,她們很快學會這些手工活。

政府為苦聰人建立了醫療衛生、學校等機構。他們不僅可以享受免費醫療,而且本民族的醫務人員也在迅速地成長。

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下,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苦聰人走出了深山,迎來了他們在農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這是苦聰姑娘黃楊妹在讀報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