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兄弟民族有哪些?大部分源自于炎帝部落,也自称炎黄子孙!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起源于远古时期北方渭河流域的华夏部落,于汉朝时形成了自称“汉族”的文化共同体,全世界人口约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自称“炎黄子孙”,是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合并后的后代。除汉族外,也有多个兄弟民族起源于这三个部落,与汉族是兄弟民族。

羌族,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约31万人。羌族源于古羌,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炎帝为同一部落。炎帝部落被黄帝部落打败后,部分古羌族与黄帝部落融合,另一部西迁至川陇地区,历史上古蜀国、西夏国都是羌人的一支所建。

彝族是中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国人口约900万。彝族原称“夷人”,汉朝之前成为西南夷,是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南下与当地土著人融合形成的。彝族曾长期保留奴隶制度,一直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部分偏远山区的部落一直到建国后才取消奴隶制。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其祖先在4000年前便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后古羌人的一支“西羌”在两汉时期迁入青藏高原,并与当地人融合形成现代藏人。历史上藏族曾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其版图最盛时曾控制西域及河西走廊,并与中原王朝持续了数个世纪的和亲。现在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云南、四川、甘肃交界处,人口为300多万。

瑶族是华夏族的三大构成族群“九黎族”的一支,传说是盘瓠和帝喾之女的后裔。瑶族的先祖“九黎族”原生活在长江及黄河下游,由于其首领蚩尤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其部落中的大部分与炎黄部落融合成华夏族,部分人则南迁到湖南、湖北等地区。瑶族现有人口300万人,是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苗族是发源于中国的一个国际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中国人口约1000万,是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苗族的称呼最早见于甲骨文中,据考证其祖先应该是三皇时期的“三苗”,与蚩尤部落应为同一部落或有亲缘关系。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


纳西族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丽江市,是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民族之一,纳西族的祖先为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古羌人,后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徙至雅砻江流域,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纳西族现有人口约30万人。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中国境内人口约170万人。哈尼族与彝族都源自于在青藏高原地区游牧的古羌人,由于秦朝版图的扩张,使古羌人的居住地受到侵扰,后逐渐分散出若干名号,并逐河南迁,约公元前3世纪时在大渡河畔定居,形成了今天哈尼族的祖先,唐朝初年又西迁到澜沧江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