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來自1983年的野望

張一鳴,來自1983年的野望


沈南鵬曾在央視《遇見大咖》節目中為當年錯過張一鳴的A輪投資而長嘆多次。真格基金徐小平直言他比沈南鵬更遺憾,因為基金錯過了今日頭條的天使輪。周鴻禕更是爆料自己一開始一開始已經投了今日頭條,但中途以很低估值退出,犯了最愚蠢的錯誤。

三位大佬悔不當初非常好理解。從2012年到2019年,短短7年時間,現在更多以“字節跳動”出現的這家公司估值已超過750億美金,有可能一躍真正進入中國互聯網已多年未有變化的第一梯隊。

這家年輕巨頭的掌門人正是年僅36歲的張一鳴。

字字節跳動旗下抖音日活已超2.5億,月活更是超5億。用不到三年時間在流量佔比上直接威脅到了第一流量巨頭騰訊。

沈南鵬在節目裡表示,認識張一鳴時他心裡打了個盹,因為張一鳴想通過互聯網把新聞、故事、圖片聚集在一起,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喜好反推給用戶。沈南鵬認為,張一鳴要做的事情在美國都沒人做過,而這位創業者堅信這種產品有它的空間。在今日頭條A輪融資時,紅杉放棄了投資機會。

“作為投資人很理性,我們去拜訪了很多他的競爭對手。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這個產品。新浪要做,搜狐要做,小米要做,騰訊要做,所以我們合夥人討論以後,感覺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你一家小公司,沒有機會。”

進入2019年,字節跳動開始像“八爪魚”一樣在迅速擴張。字節頗為成功的國際化戰略更是讓其未來引人無限遐想。或許張一鳴是BAT時代以來,第一位真正獨立殺出一條血路的企業領袖。整個世界開始用放大鏡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外表羞澀的年輕巨頭領袖。

一個人欣賞的人的是什麼樣,骨子裡他就是這樣的。

張一鳴曾公開表述他所見過的優秀的年輕人都有以下特質:一、有好奇心;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三、不甘於平庸;四、不傲嬌,能延遲滿足感;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毫無疑問,張一鳴就是這樣的“年輕人”。

好奇心驅使夢想照進現實

百度百科信息顯示,1983年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的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在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鬆環境。

張一鳴當年填高考志願時只有以下四個原則: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其次,必須要靠海;第三,不能離家近,以免父母隨時找到他;第四,冬天要會下雪。

張一鳴說在大學時期,他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他主要在做三件事情,一是寫代碼,因為他是搞技術的,二是看書,看了很多很多書,三是修電腦。基於此收穫了三件事:耐心,知識,夥伴。在大學時他閱讀了各種各樣的書,包括各個專業的書,包括人物傳記,也有各種境內外的報刊雜誌。

2005年從南開大學微電子和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的張一鳴想找一份“有挑戰性,來勁”的工作。那一年,Web2.0時代到來,他和師兄一起創業,開發了一款面向企業的協同辦公系統。但由於沒有認清市場需求,不久,張一鳴的第一次創業便以失敗告終。

好奇心似乎是張一鳴選擇學校、選擇知識、選擇工作的主要標準。

對不確定性永遠保持樂觀

2005年互聯網創業大軍的那一批人,普遍愛冒險卻屢遭失敗。張一鳴很欣賞酷訊的創始人陳華,覺得這個人和自己志趣相投。

2006年2月,“創業失敗”張一鳴進入旅遊搜索網站酷訊。作為酷訊的第一個工程師,他全面負責酷訊的搜索研發,一年後成為技術高級經理,手下管理著40多人,最終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在酷訊工作時,有件事讓張一鳴感受強烈。他想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但那時候去火車站買票很難,網上也不知道何時會出現二手票。酷訊當時已有的搜索是需要用戶主動輸入信息去搜,實時查詢二手票信息。

於是,張一鳴在午飯時段花了一個小時寫出一個小程序,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序固化、存儲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幫他搜索,一旦有了搜索結果就短信通知他。在寫完這個程序不到半小時,張一鳴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後買到了票。不用買黃牛票,也不用在電腦前一直待著,這個小程序對他的價值非常大。

成為管理者之後,技術出身的張一鳴很想學習大公司的管理方法,於是在2008年離開酷訊去了微軟。微軟的大公司風格顯然不適合這位愛折騰的年輕人,很快張一鳴加入飯否。很快飯否被關閉。

這位總是走在“失敗”道路上的年輕人引起了投資人的關注。海納亞洲找上門來,希望出資由張一鳴創立一家房產信息網站。

2009年10月,張一鳴開始了第一次獨立創業,創辦了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在九九房,張一鳴開始涉足移動開發,6個月間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5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150萬用戶,是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

“我這時候對移動市場有了認識,感覺個性化信息推薦在手機上的需求更大。”張一鳴在2011年底辭去了九九房的CEO職位。“我發現,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依然落後!”在張一鳴眼裡,互聯網上雖然有海量信息,但人們找到想要的信息卻很難。

從大學畢業以來的8年裡,張一鳴經歷了4次“重新開始”:從開發協同辦公系統失敗到作別“酷訊”,再到關閉“飯否”、放棄“九九房產網”。屢戰屢敗,始終樂觀。

2012年的春節期間,張一鳴打電話給投資人,說他終於想清楚了3個月前提過的移動互聯網+新產品。2012年年初張一鳴創辦了字節跳動公司,開始開發今日頭條。在錦秋家園一間四居室裡,張一鳴同時想好了公司中文名和英文名:字節跳動、ByteDance。

每一份成功似乎都有一絲運氣加持。今日頭條誕生時間正好與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時間相吻合,充分享受了移動互聯網初期的紅利,獲得爆發式增長。上線90天,“今日頭條”便獲取1000萬用戶。

張一鳴心中的格局遠遠不止一個今日頭條。除了“今日頭條”,字節跳動旗下還有“內涵段子”、“搞笑囧途”等12款應用。“越是在移動互聯網上,越是需要個性化的個人信息門戶。我們就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張一鳴說。

張一鳴的"樂觀"終局是巨大的收穫。

不甘於平庸,“多沒意思”

馬化騰曾說過一句著名的危機論:“就算你什麼沒做錯,你不再年輕就是個錯誤”。每出現一款現象級的產品,騰訊的社交帝國可能就會多一份隱憂。每一款現象級產品的出現會很大程度上稀釋掉對騰訊產品的注意力。

從2015開始,騰訊開始意識到今日頭條的威脅,推出了天天快報APP,在微信、應用寶、騰訊網、Qzone等多產品的推動下,天天快報的MAU迅速飆升至4000多萬。此外,騰訊新聞這一騰訊網的主要APP產品,也迅速切換成推薦引擎分發內容,“狙擊”今日頭條的意圖顯而易見。

2016年,騰訊試圖收購頭條。有媒體稱,騰訊給今日頭條的估值是80億美元。張一鳴在發給公司內部的郵件中稱,有位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來加入頭條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張一鳴說:“我創立公司,才不想成為騰訊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樹下模仿別人,這樣多沒意思。”

2016年5月,今日頭條宣稱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成為僅次於騰訊的第二大資訊平臺。

不傲嬌,能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稱,2012年,頭條App發佈後不久,他在錦秋家園六樓辦公室叫上所有PM與RD開會,核心議題便是“要做一個信息平臺,勢必要把個性化推薦引擎做好”。

“在當時,做推薦引擎對創業公司來說,難度還是很高的,那時候有很多人在做類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擴展地運營,有的人嘗試通過簡單的定製實現個性化,真正下決心做推薦引擎的公司很少,失敗的很多。”張一鳴稱。

“但我們覺得,如果不解決個性化問題,字節跳動的產品只是做些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近期,今日頭條搜索已經上線,是今日頭條“信息創造價值”理念的延伸。用戶可能通過今日頭條上面的搜索框進行試用,產品還處於測試階段。除了搜索,字節跳動還在社交、企業內部效率協同、教育、電商等幾乎所有方面迅速擴張。這隻巨大的“八爪魚”正在迅速膨脹。

在外界看來,字節跳動似乎永不滿足,永遠在延遲“滿足感”。但在生活上,張一鳴似乎又非常容易滿足。

以“重度信息獲取症患者”自居的張一鳴說他自己有三個電子閱讀器,三個大書櫃也塞得滿滿當當,圖書開銷一年2000美元,這折算成人民幣就是13000元。他的夜生活,不是在閱讀,就是在夜宵。

談起自己的生活狀態,張一鳴稱每月花費還不到3000塊錢。“我覺得奮鬥的目標不是為賺錢和享樂,雖然經濟回報也很重要。我對奢侈品、手錶、汽車、菸酒都沒愛好。支撐我的是自我實現,希望有更多的創造體驗,更豐富的人生經歷,希望遇到更多優秀的人。”

2016年,張一鳴推薦過一部BBC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這部片子講述了宇宙恆星的演變過程,以及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進化。從原子到星球,從進化論到觀測天文學。宏大的敘事如現代天文物理學的發展、哈雷彗星、黑洞、超新星、暗物質;精微的事物如水熊蟲、光合作用原理、電子雲、核聚變、中子、原子。

“這個紀錄片對我影響很大,它讓我覺得人類很渺小。”張一鳴說。

張一鳴認為,ego(自我)和格局是一對反義詞。優秀的企業和人才,不僅應該做到格局大,還應該做到ego小。ego小、格局大,就像電子運動或者宇宙中的星球,每個物質有更大的發揮空間。ego大、格局小,就像一個箱子內裝了很多膨脹的氣球,互相擠壓彼此的生存空間。

張一鳴舉例說,公司業務發展得比較快的時候,就不容易出現辦公室政治,因為發展快代表格局變大,就算大家ego大,也不容易碰撞,但公司一旦發展緩慢,就容易擠在一起了。ego會擋住人看問題的視線,而ego越小,越能包容他人,越能看清楚自己與世界、他人的關係。

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抖音的瘋狂讓字節跳動奠定勝局。但張一鳴透露,短視頻業務也經歷過一些曲折。

2014年,短視頻業務首次被團隊提上議程,當時整條知春路地鐵上都是騰訊微視的廣告,微博秒拍也在全力推廣,“我們心裡有猶豫,加上經歷了很多風波,精力上顧不上來,到年底美拍、快手已經起來了,我們感覺已經錯過了。”

2015年年初,團隊在沖繩年會時,張一鳴與成員在居酒屋第二次討論做不做短視頻。

2016年底,重新討論短視頻業務後,團隊認為不能放棄,“這會是一件給世界帶來很多改變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大力嘗試,不僅要做,還要做兩款,不僅在國內做,還要在海外做;不僅要在海外做,還要做好併購。”

2016年9月,字節跳動宣佈入局短視頻分發,並投資10億元補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2017年2月2日,字節跳動宣佈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

到2018年,抖音已成為超越今日頭條,字節跳動最有想象力的產品。字節跳動的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75個語種。這位80後企業家正在讓中國互聯網企業成功出海變為現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小現象是,近期《紐約時報》上已出現了多篇介紹抖音的文章。

道路從來都是曲折的。字節跳動未來也面臨著一系列難題。這裡面有未來盈利的壓力、有內容把控不好可能帶來的威脅(如內涵段子事件)、字節2B端業務的想象力還不太夠、國際業務本身的不可控性等等。

這位與馬化騰一樣熱愛天文的年輕企業領袖,正在實現以一己之力單挑BAT的神奇之旅。在天下苦BAT久矣的呼喊中,一位赤膊英雄,正在打造屬於自己的蓋世奇功。

張一鳴今年只有36歲。如果字節跳動今年如期上市,這位年輕新一代領袖眼中的“終局”或許才能真正被外界所知。好戲,才剛剛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