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习惯把事情往坏处想,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谁还不是个国宝


以前自己处理问题时,也总是向着好的方面去考虑,往往有些得意忘形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却总不能顺心顺意,所以就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感,而使自己的情绪很失落,也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在经历了这样的很多的事情后,现在就变的小心谨慎了些,往往把事情想的复杂一些想的悲观些,这样的话如果事情比想像中来的成功,那么就会带给自己很大的满足感,如果失败也不至于失望至及。

不过这种处理方式如果养成了习惯,也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时间长了可能会使人丧失掉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使人变以不太自信等,任何事情还是要保持清醒乐观的头脑和认识,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盲目乐观!


傻妞混世界


我们常常自封“我是个乐观的人”,或夸别人“真乐观”,其实悲观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有时我们常常会把事情往坏处想。

比如:我们在与家人或朋友闹矛盾后,人家咳嗽一声或关门、拉抽屉的声音稍微大点,都觉得他是故意的,他在宣泄对我们的不满。于是,我们顿时火冒三丈,结果使不和谐的氛围延期或矛盾升级。

家里有人外出很长时间没有回来,打电话也联系不上,会想到不会出了车祸吧?或遇到什么事了?

工作时老板交代完成的任务逾期了。忐忑不安地将完成好的工作结果发到了他的邮箱,等了老半天也看不到他回复,此时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心想,都那么久了,是不是老板觉得任务完成的没水平?老板不会认为我不行吧?......这种心情直到老板回复:可以,才松了一口气。

 联系业务,客户关机或不接电话,就会想到是不是故意躲着我?这单业务泡汤了?

 一群同事在聊天,我一接话就冷场,他们是不是都对我有意见?讨厌我这个人?

甚至有人会在身体不舒适的时候,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等等。

我们上面说的这些,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当事人在无事实佐证的情况下,人为地草率下结论,将猜想和假设认定为“事实”,这在心理学上称 “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思维:是思维分析法先驱贝克博士,在认知治疗中提出的。一般是指人在受到某种刺激后,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大脑中整合,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是大脑中自动出现的思维、观念和想法,而且听起来似乎很合理的想法。

自动化思维分为正性和负性。

正性思维,比如:有人冲我笑,可能是和我打招呼,因此我也向他礼貌地笑一笑;负性思维,有人冲我笑,会想到我哪里有问题了,让他觉得可笑?或他在嘲笑我吗?或对我轻蔑地笑?因此我不理他!

我们上面例举的事情就是负性思维。

凡事有度,过度担忧,一味地把事情往坏处想,就是“负性思维”占了上峰。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长期的负性自动化思维模式会导致心理障碍。胡思乱想,不论何事都往糟糕的一面思考,会让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烦躁等状况。严重时会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你的生活状态,导致焦虑症甚至抑郁症。

那为什么我们总会无缘无故地把事情往坏处想呢?

首先,负性自动思维可能与我们对事物的期望值有关。比如,接到工作,没做之前就各种焦虑,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期望值很高。考试后,总是担心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们对成绩期望值过高。

其次,负性自动思维可能还与我们自身观念有关,比如有的女性朋友,遭遇婚变后会全面否定自己,给自己人生打上“失败”的标签。因为,在她们看来,婚姻是女人一生的大事,经营不好婚姻的女人都是失败的,过度强调女性身份在婚姻中的责任,而忽略了对自身实际能力的客观认识。

如何摆脱这种负性自动思维呢?

首先要延缓焦虑,转移注意力。

其次可以给自己列一个负性自动思维清单,再与实际情况作比较,只要以事实为依据和这些自动负性想法进行辩论,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自动复性思维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所担心的事情,99%都不可能发生。

最后,重要的是要改变错误的观念与认知,这个说着容易做到难,很多错误的观念、认知随着经历和时间已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当事人自己很难改变。所以,建议负性自动思维程度过于严重的人,要找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认知治疗。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指导下, 修正错误认知和错误观念。

真诚地希望朋友们不要让负性思维难为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最后都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结果那么糟糕,甚至结果可能会很美好。

朋友们,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一起探讨吧!



艾叶心理咨询师


这只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可能跟人的成长环境有关。人成长过程中,如果遭遇的挫折、失败过多,遇事就容易自然而然地朝不好的方向去想。当然这也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可以认为是人的心理出现了亚健康状况。

这种心理亚健康容易造成我们过多怀疑身边的人和事,使自己感觉到做事的压力大,使人情绪低落,产生不安,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对事业的开展也可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可能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最好能够接受心理医生的指导、医疗,使人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转变。


九颗宝石


心想事成,心疑生鬼!

往坏处不想,不是简单的想,而是疑!

疑与虑是双胞胎,与忧是表兄弟。疑则虑,虑则忧。

人在自信时,会大度自在,凛然正气,誓言铿锵。相反人的信心滑落时,就会疑心生,不自在。历史上的雄主刘彻,孙权!晚年生疑逼死贤才!总在往坏处想,犯大错是必然的。

研究表明:人的潜意识所隐藏的力量惊人。可比喻一下:潜意识就如一片土,可以种幸福,也可以种苦果,视乎你的思想播下什么种子。

伟大的男高音卡罗素也曾有舞台恐惧症,在后台大声地叫:我里面的小我正要把大我勒死!

大叫:滚开,大我要唱歌了!理性的大我战胜了意识的小我。


闲适人家


这话题没什么毛病,值得肯定并且更值得期待有持续性。

遇上事情老往好处想,思维触点一直停留在好处上,也是醉了。任何事情都存在利弊关系,要么利大于弊,要么弊大于利,当然也有利弊对等的时候。

比较实际的说,我就是这么个心态,在忖度事情的时候,首先映入心头的是弊端,而不是好处的多与少。总得好处着想,坏处打算才好。这好处就摆在那里,看得见摸的着,明晃晃亮堂堂的在那里,没有必要多花心思考虑这个。



相反,多思量思量坏处,才是最好的处理事情最佳方式。那些驰骋疆场的将军们,在谋略策划一次战役时,那真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通常熬到俩眼发绿,脑袋发懵。虽说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个胜与败是要拿人命填出来的,稍有懈怠,略有差池就要面对惨败。

将军们不是考虑胜了如何如何,而是充分考虑敌情的可能变化,预判战斗打响后的预料之外的变故发生。把最不利于我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不知彼胜算减半,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原文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凡事不要极端,不可以一直抱着坏处苦思冥想放不开,俗话说:听到兔子叫唤就不敢种黄豆了?因为刚刚拱出土的豆芽鲜嫩无比,野兔子常去光顾啃食。

只要忖度好利弊,认定的事就放手一搏,决不预留回旋余地,毅然决然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一滴水978


这是你的信念系统(Belief)出了问题。

这就要讲到心理学里的一个ABC理论。

ABC理论,A就是外部(其他的人或者环境)发生了一件事,对你产生了一个刺激。比如:被人嘲笑、被老板骂、被老婆数落。而B(Belief)则是你自己是如何看这个事的,也就是你的思维方式。而C(Consequence)就是你的行为、是事情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最终的结果C不是由于外部刺激A直接决定的,而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B,也就是信念决定的。“遇事总往坏处想”,就是信念有了一个这样的思维习惯。

在这里,信念背后的错误思维方式是,你认为“只有那样是可能的”,也就是“小巷思维,非进即退”,即:“只能”。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这次考砸了,这辈子就完了”、“这个婚要是离了,这辈子可怎么过?”、“这个工作要是搞砸了,到哪还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小巷思维”或者“只能”思维。

那么,“负面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其实是有的。迪士尼之前有一部豆瓣得分非常高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在专门负责负面情绪的“忧忧”的帮助下,小女孩重新获得行动力,回到父母身边。这种“好的”负面情绪,激发人把事情做好。但同时,也有“坏的”负面情绪,会把人带入愤怒和情绪低落。“小巷思维”,其实就是受到了坏的负面情绪的控制。

那么,怎么改变“小巷思维”呢?其实可以从“只能”改成“想要”。也就是从对事物的绝对要求,变成能这样最好的思维。绝对思维不接受other结果,想要思维是“能这样更好”,不能也接受。这个世界,其实没什么是不能接受的,只是你不能接受。接受结果,也就是接受自己。


精益医疗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本无可厚非。比如我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把最好和最坏的情况都想一遍,当然,会更偏向最坏的情况,然后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我该怎样。

客观来讲,这的确会造成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但本质上算是一种自我期望值管理的行为,也就是说,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比自己想的最差的情况更差,于是内心会更容易得到平静。所以,这种“把事往坏处想”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但也有其他答主提到,可能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情况,那就需要更深度的剖析了。


这里以“习得性无助”为例:

心理学上的经典案例是(当然,案例略微残忍,小动物保护组织请找合适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啊)... 电击两只小狗,小狗A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关闭电击,小狗B却没有任何方法关闭电击。过一段时间之后,把他们放到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里,再电击时,小狗A会反抗或逃走,但小狗B却会留在原地忍受电击,即便它只需要挪动几步就可以避免这种痛苦。


放到人的身上就是,可能一个人会被连续的失败摧毁信心,于是面对任何困难,都直接放弃。这里面内含的逻辑是,如果抵抗了,但事情依然按最坏的结果发生,那么抵抗本身都没有意义了。


如果是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那么解决的根本方法就是去行动,就是去反抗,就是去努力,就是去拼搏。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而一旦取得了一次成功,或许之前所有的失败都将只是人生的小小注脚而已。


对这个话题延伸开来,其实人不仅是“智商”和“情商”很重要,“逆商”也非常重要。咱们平时看到的马云、马化腾、雷军这些人,其实都无数次徘徊在挫折谷底,他们之所以成功了,只是因为“逆商”很高,是打不死的小强罢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如果只活在那不如意的“八九”里,不免太灰暗了。毕竟,还是有如意的“一二”是值得争取的,不是么?


Alex2018Hex


说实话,我年轻时的处事原则也这样,而且觉得把意外或失败设定在事前,不仅不是报有这种态度是哪儿出现了问题,反而是一种机智地处事方法:

1,这种预设法能够在真实地失败来临时减轻挫败感从而坦然接受;2,一件事情的成败包含着多种因素,只有真证做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可能成功,但要谨记,没到手的成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对手翻盘一说呢;3,面对一件棘手的事,无论男女,都有一种征服的欲望,正因为这种强烈地自信心,才会使当事人针对待解决事件地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反复地论证,这其中预设失败的种种结果正是为了取胜找出方案,因为假如出现一丁点儿纰漏,就有可能前功尽弃,造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地恶果。

朋友们,为人处事时,有时候~事半功倍;有时候~事事难料;有时候~心想事成;还有时候~事在人为!(谢谢)。


捕雾网


往悲观的方面想有两种情况:

第一:居安思危.这种人没有什么心理问题

第二:悲观主义者

这种人通常都没有安全感.而且还不自信,有时候自己明明能做的很好,却说自己完成不了。

或者是在生活中收到了打击.比如爱情( 比如异地恋 出轨.小三等..☞情况复杂☜) 工作(同事排挤 老板吝啬),其他方面都不会往悲观的方面去想。 工作的时候…怕!自己再一次被伤害。无论是事情的结局还是过程都是悲观的。

想要改变就要

主动的像好的方面去想

和开朗活泼的人多在一起待着

暗示自己这件事一定没问题

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去解决(行动起来.不要只是想)

本质上就是人生中所有的不如意,都来自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你越努力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越少与其杞人忧天 不如去提升自己 😉😉


无比骄傲的玛卡巴卡


一个人总是往坏处想,是思维模式层面的本能反应,是失败的思维导向,导致从失败走向失败,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其后果是对人生的影响甚大,若不请资深心理咨询师矫正,一辈子则一事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