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昔日"小六子"何以一路领跑 江苏海安经济强势崛起的奥秘

提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说到底拼的是人才竞争。

聚焦│昔日

3月中旬,被称为海安市招才引智工作2.0版本的“海陵英才”40条政策正式出炉,内容足足比去年人才新政增加一倍,条条是“干货”,款款能“落地”。

数据显示,去年海安工业应税销售1700亿元,增长26%,总量居南通市第一;规模企业数、亿元企业数,均居苏中前列;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中小城市百强榜、全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分别位列第28位、第7位、第26位。

“我们最大程度地释放人才能量,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自豪地说,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海安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创新创业,构筑区域人才高地,为“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幸福之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聚焦│昔日

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大提升”

在江苏繁华玻璃有限公司,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王群华博士是第一个由海安本地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创新人才。由其领衔的“全固态无机电致变色大面积智能玻璃”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与国外先进技术媲美,特别在光线调节方面,领先15个百分点,达到75%。

“这是一项颠覆性技术。”繁华玻璃公司董事长吉顺青介绍说,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可替代窗帘,节能达到20%,且耗能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豪华游艇、高铁、飞机,以及高档建筑,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聚焦│昔日

江苏弘琪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晶圆级微球植球机”实现了国内高端半导体先进封装装备重要突破,被列入国家工信部重大装备,排名仅次于C919大飞机。然而,令记者颇感意外的,这家由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国家级创新人才刘劲松博士创办的公司只有18名工人,且个个拥有本科学历和工程师资质。

以“10年谋一鱼”深耕水产的江苏中洋集团,继成功解决河豚鱼控毒难题后,近年在河豚毒素培育和提取研究上成果丰硕,河豚毒素提取纯度达到药用标准,预计未来三年实现药用级河豚毒素销售额7.5亿元,新增利税1亿元,将成为领跑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近30年引才聚才,中洋集团已经聚集百余名水产领域高层次人才,先后起草了11项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9项河豚鱼地方标准,获得95项授权专利。

聚焦│昔日

一大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加盟,加快海安产业提质增效步伐。纺织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在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引领下,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数据显示,自2015年,海安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千亿大关,此后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发展水平稳居江苏长江以北前列,工业亿元企业数、规模企业数多年雄踞江苏第一方阵,并涌现出联发集团、天楹集团、鹏飞集团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9.98%,占比南通市领先。

载体建设助力产业人才“比翼飞”

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如何将产业与人才有机衔接起来?早在2012年,海安率先在“东区西园”(即开发区和高新区)分别设立正科级建制的科技创业园,引进行业中最强学科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进区设立产业研究院,对接当地企业和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海安是国家火炬计划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落户海安高新区科创园的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磁性材料科研资源和优势,每年服务企业多达30家,获得30多项专利,成功孵化了7家企业,并诞生了全国第3家、江苏首家拥有磁性材料检测CMA资质的专业机构。

聚焦│昔日

在海安开发区科创园,一组数据同样亮眼。去年新增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金额超过千万元,申请发明专利48件,在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摘获10项大奖;拥有5家产业研究院,2018年招引各类项目32个,引进双创博士、双创人才7名,高层次创业团队2个。“科创园已成为开发区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器,带动了全区产业升级。”海安市委常委、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严长江说。

海安凭借产业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一方面加速当地产业技术创新、提档升级,一方面也促进了研究院和高端人才的成长。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大学27所产业研究院中,除昆山外,落户在县级城市中的第二家产业研究院,运行质量居中上水平,令人刮目。因成绩突出,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法人代表盛鑫军从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被提拔为学院副院长、科研办主任。

随着科技创新日益深入人心,创新平台竞相涌现。海安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5家,数量居南通市之首。其中,联发集团、亚太集团、鹰球集团等与中科院、东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合作,建成企业研究院20余家,并开发出首台套及首创产品。海安规模以上企业和制造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校地合作项目241项,支付合作经费1.1亿元;入选省“双创计划”14人,连续三年入选数保持南通市第一。

聚焦│昔日

人才新政跑出创新创业“加速度”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海安市市长于立忠说,集众智、汇众力,海安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释放科技创新能量,跑出了创新创业“加速度”。

重才引才,海安一点不含糊。在考核上,实施“双招双引”,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考核、同推进,市委市政府每月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月月看、家家到”活动巡查必查招才引智成效,把人才和重大项目列为区镇夺杯竞赛考核体系。在投入上,每年人才预算投入增幅均以比财政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去年增幅达到10%,达5000多万元。在政策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科技政策落实情况作为激励重点;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对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市委领导亲自进行顶层设计。”海安市委人才办主任王桂江说,一系列人才利好政策,着力提升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聚焦│昔日

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今年海安推出人才新政40条,除继续保留的21条外,还有17条填补空白的政策、2条加大力度的政策,主要增加了对顶尖人才的特别支持力度,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和蓝领技术人才的支持。如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领衔来海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6000万元资助;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来海安创新创业,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资助;3年内,按照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贴息,免费提供创业场所。等等。此外,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采用一站式帮办服务,促成人才各类津贴政策兑现到位。

尊重人才,依靠人才,全力构筑区域人才高地。近三年,海安市共引进顶尖人才52人、高层次人才2398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91个,其中入选省“双创计划”、省第五期“333”、南通市“226”人才培养工程的人数居南通市第一,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仅去年全年引进人才创业项目87个,企业高层次人才占比全省第一,新增高技能人才4696人,南通市第一。

感谢关注“鹏哥观察”!欢迎提供独家报道和调查线索,仅限江苏省范围内。线索和材料请发至[email protected] 并请注明联系方式,以便沟通和联系,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