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什么是地理学家?你或许不知道他,但你一定从他们身上受益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古希腊语中,地理学家即描绘地球的人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亚历山大▪洪堡,现代地理学奠基人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文化地理学奠基人拉采尔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肖像,浙江雁荡山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想套用教科书中的定义来回答。在著名的畅销书《小王子》中,有这样一个章节叫“奇怪的地理学家”,里边通过对话来道出了“什么是地理学家”:

小王子问道,“您在这里干什么呢?”“我是地理学家。”老先生回答。“什么是地理学家?”“地理学家是一种学者,他知道哪里有海洋,哪里有江河、城市、山脉和沙漠。”

地理学一词,最早来自古希腊语,其字面意思是“描述大地”——按照地理学初始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地理学家——一群与大地对话,并探索人地关系的学者。

当下有一种奇怪的现象:

地理学家明明是研究“江湖”景观的,但在社会中几乎没有什么“江湖地位”;地理学家明明是探索“山水”环境的,但在公共领域很少“显山露水”。也就是说,地理学家的存在感和话语权似乎跟其地位并不相符,

这是如何造成的呢?

地理学家有多被忽视呢?我们以地理学家白光润先生的搜索为例: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在某度搜索“白光润”显示结果图片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某度图片搜索“”白光润教授”显示结果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空间区域可以与任何学科结合,有人甚至把它称为“万金油”。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比较容易确定,而地理学则注重“综合考察”。针对某个现象,其他学科专家可以鲜明地亮出观点,但是地理学家往往这样回答:这个现象的原因需要综合分析。

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家发表观看法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与此相反,媒体热衷追求犀利、鲜明的观点,在低调、冷静的地理学家那里,他们找不到“爆点”。

媒体不需要的“综合”,恰好是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等所需要的特质——在舆论场中,地理学家不显山露水,但你我生活的版图上,几乎所有重大决策和工程背后,几乎都少不了地理学家的努力风靡朋友圈的某尖、某味等流量王们,从地理学家的研究中获益匪浅,但并没有给后者发声的机会。

比如因为地理学家的综合研究,有了胡焕庸线,有了秦岭—淮河线,由此衍生出许多热门话题,而成果背后的人物,并不为大众熟知。胡焕庸线,我们在中学地理中就曾接触,但许多人回到社会就把知识换给了老师,而总理那个著名的发问,才让这条诞生了80多年的地理常识重回大众视野;李小文先生,正宗的地理学家,走红却是因为上课“穿着朴素”“爱喝二锅头”——直到2015年去世,媒体几乎没有报道他跟地理学的联系。

这就是地理学家,一生甘于寂寞,甚至沉默的幕后英雄们。且不说古代、近代地理学家,光是最近的十年里,就有一大批优秀的地理人(包括跨地理、地质的地学家),离开了我们。这些名字中,有许多是其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如,遥感地理学领域重量级人物李小文、中国当代经济地理学集大成者吴传钧、历史地理学“三老”之一的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及郦学泰斗陈桥驿、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李德威、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丹霞”申遗主要推动人之一的彭华。

清明祭,这些离开我们的地理学家

这份名单,包括了2010年以来与世长辞的著名地理学家(包括部分跨地质、地理领域的专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它一定无法囊括期间离世的所有地理人。我们在这里呈现这些信息,以提醒人们:这些在公众视野中无流量、非网红的大咖,是我们认知大地的重要军师,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顶级智库。

彭华 (1956年1月2日-2018年1月8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彭华教授生前在野外考察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广东丹霞山

2018年1月8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彭华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62岁。彭华生前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的。距此三个多月前,他彭华还到青藏高原做实地调查,这是他第四次赴青藏高原做研究。作为中国丹霞申遗的倡导者、发起人和首席科学家,他几乎参与了丹霞申遗过程中的所有重大决策。彭华先生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旅游开发研究,为中国丹霞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开拓者之一。

刘育民 (1929-2018)

(注:未找到刘先生遗照)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因病于2018年1月14日在美国马里兰逝世,享年89岁。 刘育民先生1929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953年夏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6年分配至南京大学工作,先后在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工作。生前,刘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地理、环境教育的发展,是南京大学环境地学学科的主要创建人,培养了一大批自然地理、环境科学类高级人才。

孙枢(1933年7月23日-2018年2月11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1975-1980年开展冀东和河南富铁矿地质研究,右二为孙枢、

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孙枢,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2月11日8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孙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金坛,经历过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转型,他属于我国地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科学家。他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同时,浸润且钟爱中国传统文化。

许廷官(1932年8月4日-2018年3月5日)

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原副校长许廷官,于2018年3月5日17时10分在南京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许廷官1932年8月4日出生于江苏兴化,1953年9月至1958年8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地理系先后担任系办公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务,1983年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后兼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廷官在地理系任教任职期间,曾先后主持“东海污染环境调查”“常州城市环境质量调查”等科研项目,担任中国科学院沙漠综合考察队青海治沙队副主任、“江苏省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副主编等职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白光润 (1943-2018年4月28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生前在办公室的白光润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白光润编著的高校地理教材

中国地理学家、原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院长白光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白先生在理论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中国地理学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2018年9月14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年轻时的李德威教授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病床上工作的李德威教授

2018年9月1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32岁被破格提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虽常年疾病缠身,却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提出“层流构造假说”,是中国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

2015年以来,还有以下重要的地理学家与世长辞:

陈吉余(1921年9月17日-2017年11月28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晚年的陈吉余先生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和同事进行海岸地质调查的陈吉余(左二)

2017年11月28日11时15,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陈吉余去世,享年96岁。陈先生生于1921年,1947年于浙江大学理学院史地学系研究生毕业。1947-1952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52院系大调整后,他从浙大转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7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名誉所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是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主要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2015年1月10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因穿布鞋走红的李小文院士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仙风道骨般的科学家李小文,自称黄老邪

2015年1月10日,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遥感领域泰斗李小文先生在北京逝世。李小文于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里程碑系列”,是 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2014年, 李院士因其衣着朴素作报告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现实版“扫地僧”:“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1年之后,这位晚年走红的地理学家,与世长辞。

陈桥驿(1923年-2015年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上世纪50年代,在杭州教书的陈桥驿(右)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晚年的陈桥驿

2015年2月11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研究泰斗陈桥驿先生在杭州逝世。陈桥驿先生原名陈庆均,1923年生于浙江绍兴,生前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陈桥驿教授在历史地理学、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成就卓著,曾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多所大学访问讲学,并被聘为日本关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出版著作70本,其中学术专著近30种;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书籍10余种;点校古籍及外文翻译作品10余种,发表论文200多篇。

伍光和(1937年12月23日-2016年4月11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伍光和先生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伍光和、蔡运龙编著的高校地理学教材

2016年4月11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伍光和教授因病于去世,享年79岁。伍先生生前曾任中国冰川冻土学会理事、全国高校综合自然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副主编等职位。他编著的《自然地理学》是许多院校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三十八年的从教生涯中,伍先生讲授过包括《中国自然地理》、《普通冰川学》、《地理环境总论》、《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干旱区自然地理》等课程,参加过青藏铁路沿线、祁连山现代冰川、天山博格达峰冰川等的科学考察、研究。

牛文元(1937年11月-2016年9月28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牛文元教授

2016年9月28日,原国务院参事,著名理论地理学家、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开拓者牛文元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生前,牛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洛克菲勒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出版有《自然资源开发原理》、《持续发展导论》等著作。

侯仁之(1911年12月06日—2013年10月22日)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就读利物浦大学时期的侯仁之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侯仁之与季羡林

2013年10月22日下午2时,我国历史地理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102岁。侯先生1911年12月06日生于河北枣强,籍贯山东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同年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是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科学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吴传钧(1918.4.2-2009.3.13)

2009年3月13日16时30分,我国著名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吴传钧先生,别号任之,我国著名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1918年生于江苏苏州,1943年获中央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传钧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提出经济地理学是具有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特点的边缘科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理和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这些学术见解推进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吴传钧先生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

从事地学研究的诸位先生,有的十分高寿,如侯仁之先生于102岁时仙逝,陈吉余先生寿终于97岁,吴传钧、陈桥驿两位先生驾鹤于92岁,刘育民、孙枢、许廷官先生于八旬后离世,伍光和、白光润、牛文元先生于七旬后逝世;有的英年早逝,如中国挑战板块学说第一人李德威、丹霞申遗之父彭华先生的离世,让人扼腕叹息。

今逢清明,大地理馆特撰此文,致敬前辈,表达哀思,尚飨!尚飨!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清明祭:这10年离世的地理学家,有“扫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