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你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这条「禁令」其实早就实行了

前段时间,看似有了定论的「珠峰关闭」事件,其实留下了一大堆悬而未决的问题:

「绒布寺以上区域」到底是什么区域?为什么这里对游客是禁区?保护区内,哪里能科研?哪里能旅游?保护区条例没有规定核心区可以登山,登山活动是如何操作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下这条“禁令”的来龙去脉——

定结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特别提到了国家「绿盾」行动——这是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七部门联合开展的「绿盾2018」专项行动,主要内容是对全国各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排查,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大扫除」。

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这次公告发布的直接原因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对「绿盾」专项行动的响应。

「禁止」消息曝光后,不明真相的人们大呼遗憾,殊不知:这条公告其实并不应该成为新闻,大本营早在1994年就应该下撤。因为,从那一年起,一部专门为保护区而立法的法规开始实施,普通游客就已经不能进入核心区。

按照公告说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其依据和出处是1994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这部专项法规在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者是从内到外的关系,保护强度: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开放强度: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

按照条例规定,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此项法规诞生于1994年,珠峰自然保护区也于1994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来说,珠峰保护区的核心区自条例实施那一天,即1994年12月1日起,就已经应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24年后的公告不过是对规定进行重申。

用珠峰保护区负责人的话说:「珠峰核心区从未允许过旅游。」今年两会期间,西藏自治区代表团的开放日活动中,吴英杰先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多非登山人士的普通游客到珠峰登山大本营拍照游览是一种普遍行为。许多去过或没去过大本营的人,都对公告的禁止表示惊讶,暴露了他们对已有法规常识的无知。


保护区与旅游区冲突,此前法规并未严格执行

自然保护区是基于保护、研究目的而生,而旅游景区则是为了开发、利用宗旨而设。这二者是一对矛盾,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的时期,景区与保护区存在冲突并不罕见—“绿盾”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清除不符合条例规定的行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人眼中,2007年挂牌的珠穆朗玛峰4A景区,最核心景点就是珠峰大本营,这个大本营却位于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内——当地提供的珠穆朗玛峰AAAA级旅游景区示意图,呈现的主要内容是从海拔5150米的绒布寺及其以上区域。在最新禁令发布前,这里很长时间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显然违反了1994年就实施的自然保护区条例。

2017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了相关修改,第二十七条第一款针对核心区的活动规定更为严苛:「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珠峰保护区范围图 底图:生态环境部官网资料

注:2017年11月27日, 4个县政府、2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调出珠峰保护区,调出面积621平方公里,将位于吉隆县南部吉隆镇一带的吉隆口岸、原有公路调出保护区。之所以有这样的调整,原因是县城、乡镇等聚落,以及边贸口岸、公路等,对于促进民生改善意义重大。


“珠峰关闭”是个伪命题

看到网上很多人煞有介事地讨论「无限期关闭」和「永久封闭」的区别,笔者不禁哑然失笑。

如果具备两点常识,这个伪命题压根就不会产生:从自然保护角度说,根据保护区条例,珠峰核心区早已封闭,又何来「开放」;从旅游的角度说,雪峰景色就在那里,游客在外围可尽情观赏,又何来「封闭」?

小结

  • 保护区核心区,于普通游客来说从未开放过
  • 不进入珠峰保护区的核心区,也能观赏珠峰
  • 现实中,很长一段时间,旅游活动并未严格按照保护区法规进行,误使很多人以为进入大本营是合法行为。
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珠峰脚下的扎西宗乡

被热炒的珠峰保护区“禁令”,其实24年前已经生效!

尼泊尔一侧的,珠峰脚下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